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4月15日在三门峡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赵海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我们经受考验,克难攻坚,拼搏奋进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抢抓《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批机遇,扎实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市生产总值1240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1328亿元,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亿元,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79元,分别实际增长7%和10.1%。

*实施“四大一高”,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坚持“四大一高”引领转型,实施重点项目283个,累计完成投资1025.5亿元,占年计划的186.5%,朝晖铜业1万吨压延铜箔一期等126个项目建成。大通关功能彰显。大通关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占年计划的169.5%。依托三大“国字号”通关机构,积极实施“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模式,4家出口企业享受口岸直通放行待遇,果品、食用菌出口实现新突破。大交通体系完善。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68亿元,占年计划的145%,连霍高速扩建、陕州大道大修等项目建成通车,蒙华铁路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大商贸提档升级。大中海、义乌商贸城等项目经营提升,宏江广场、嘉亿广场等项目稳步推进,万达广场等项目签约落地。大旅游品牌提升。成功举办第20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双龙湾景区成功创建4**旅游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374.4万人次,增长15.6%,旅游总收入202亿元,增长14.8%,“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品牌更加响亮。高新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3%,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1.9倍;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是前十年的总和;新建创新平台15家,总数达到112家;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事实证明,“四大一高”战略日益成为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科学路径和生动实践。

持续加快结构调整,经济质量稳步提升。把调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三门峡经济“升级版”。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0.7%。实施亿元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项目98个,完成投资247亿元,宏鑫公司1.5万吨铜加工等36个项目建成投产,中金集团黄金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特色农业效益提升。粮食总产6亿公斤,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果品总产22亿公斤,稳居全省首位;烟叶面积和收购量居全省第一;肉类总产11万吨,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6家,规模农业示范园区122家,家庭农场22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33个。开发完成“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全国首批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示范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5.2亿元,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三门峡产业带上线运营,首批上线企业209家;率先在全省建成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各类展会40场,第三届特博会现场销售额5.3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升级。全市7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2亿元,增长2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7亿元,增长11.3%;带动就业15.6万人,转移农业人口6.3万人。我市在全省产业集聚区观摩中获得小组第一名,4个产业集聚区建成“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渑池县产业集聚区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节能减排有力有效。对81家企业开展能源审计,依法取缔“三高”企业23家;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连续六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分别又下降1.3%和4%,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实施减排项目94个,列入国家减排目标的6个项目全部完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市新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完成大岭路等5条城市道路改造。中心城区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和更新出租车400辆,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上村片区改造一期土地征收完成。“城市管理年”活动*推进,整治环境卫生,规范车辆停放,市容秩序明显改观。三门峡商务中心区年内完成投资81亿元,“五纵四横”道路网、城市管网和区域电网建成,100栋楼宇封顶,一片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6个特色商业区在建项目26个,完成投资101.5亿元,渑池县特色商业区荣获全省“十快特色商业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5公里,解决20.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启动7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环境整治,初步实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城市融入自然,乡村传承记忆,崤函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5万户,增长19.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全面完成。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各类招商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83个,总投资100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增长10.2%;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01.8亿元,增长15.8%。康耀电子、弘奥生物在“新三板”上市,中原量仪等7家公司进入省上市企业后备队。“耿力GL”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我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突破。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1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努力扩大就业。继续实施崤函创业扶持行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1亿元,带动就业2.5万人。加快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3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资金25.9亿元,城乡低保标准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充分发挥。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5788套,迎宾花园保障房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让困难群众住上了舒适的房子。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2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和24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任务,实现3.07万人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依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科技大学合办本科学院获批;义马市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申遗成功,实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建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1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主体全部完工;人口自然增长率4.6‰。2014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持续推进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治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4天,占72.3%。完成人工造林50.2万亩,天鹅湖湿地公园清淤和三期改造提升完成,来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越来越多。积极创新社会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信访形势保持平稳,群众安全感居全省第三位。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意见,重点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政风转变。市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45项、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94项。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1件、政协委员提案270件。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反腐倡廉有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心。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驻峡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广大预备役官兵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外侨、民族、宗教、对台、史志、人防、防震减灾、无线电、黄河河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奉献,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智慧。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向驻峡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广大客商以及关心支持三门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不牢,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增长的动力转换接续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公共产品和服务欠账较多,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巩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繁重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懈怠,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汇编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