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受国内宏观经济“三期叠加”和省内经济下行的影响,佳木斯市经济出现近年来少有的不利因素。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把握当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的趋势特点,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佳木斯的目标,*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等措施,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总体质量趋向改善。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5亿元,增长6.8%,位居全省第四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亿元,增长0.4%,位居全省第六位;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增长13.5%,位居全省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亿元,增长13.5%,位居全省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8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6元,增长11.2%。单位GDP能耗下降3.52%。

——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坚实。实施新一轮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全市开复工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86项,完成投资343.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1.1%,项目竣工370项。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和对俄贸易加工四大类优势产业亿元以上项目占比80.5%,完成投资169.1亿元,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在对佳木斯市重点领域投资潜力*研究基础上,谋划306个前期论证充分、资源优势突出、政策契合度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入库项目,项目建设的系统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实行专业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域外引资到位额432亿元,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10%。佳木斯毅德城、佳大胡商商业广场等重大投资项目签约落地。全市重点建设的10个产业园区新增用地73公顷,基础设施新投入9.1亿元;新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42个,完成投资70亿元,新增投产企业20户。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深化。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面积、规模经营面积分别增加130万亩、100万亩;创新农村金融,引导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与农村金融服务有机结合,推出新型金融产品14项,发放涉农信贷新品种贷款24亿元,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全市仓储设施增容400万吨,新增烘干能力180万吨,为粮食加工转化奠定了基础;引进厦门象屿等21家农业企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带动29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销售收入增长20.5%;组建全省首家优质农产品行业协会,“佳木斯大米”地理标识通过农业部认定;在沈阳、大连建立绿色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和社区网点,引导农产品销售增值模式实现新突破。绿色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30万亩,同江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7.1亿袋,增长18.3%,形成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畜牧业、林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10.8%、8%、2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推进智能化催芽基地、水稻集中育秧小区、标准化育秧大棚建设,保证80%以上水田的优质秧苗供应;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4亿元,在增强应急度汛能力基础上,新增灌溉能力27万亩。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3%,综合农机化程度提高到94.2%,粮食总产140.3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商品率达到90%。

——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推进企业梯次成长升级,新增规模企业16户、小微企业18382户。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23项,完成投资208.6亿元,增长18.6%,名列全省第一。百威英博(佳木斯)公司年产100万千升啤酒一期、佳木斯中唯实业公司模具冲压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郑龙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机、三和亚麻公司5万锭亚麻纱等项目投产运行。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电K1类电机等一批新产品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东北林大的轻量型节能保温阻燃环保材料等一批技术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8%。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9.1%。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6亿元,增长4.7%,居全省第四位。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完善商业功能,佳木斯万达城市广场项目开工建设,桦南招远皮革城、大润发英伦万新店等项目投入运营,京东商城、58同城等大型网络企业分支机构落户我市,引领拉动城乡和周边地区消费升级。突出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组合线路,全市接待境内游客391万人次,旅游收入16.1亿元,增长18%。促进服务外包业务开展,新增商务部备案的服务外包企业2户,产值增加15%。银河证券等金融机构进驻我市,在全省组建首家农村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机构存贷比达76.96%,金融产业实现税收4亿元,增长9.1%。

——合作开放活力持续增强。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哈佳快速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佳木斯至首尔航班转为正式航班,佳木斯至哈巴航线加班飞行,佳木斯至深圳航线实现通航,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47万人次,增长12.7%。加强境外合作项目建设,在俄投资增长12.5%。首次实现俄罗斯石油液化气进口,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海关监管库获批设立。与俄罗斯地方政府间多次组团互访,并为企业家、艺术家搭建交流平台,互派留学生115人,密切了双方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成功举办2014第五届中俄(佳木斯)农机展销洽谈会,增设产业论坛、产品推介等活动内容,展会与产业融合度明显提高。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5.4亿美元,增长12%。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238项。新建续建道路15条,解放路立交桥、胜利西路至鹤大高速正式通车;完成42条主要街道及61条巷道维修改造、52条区街巷道建设任务,道路完好率达到98%以上,道路维护实现常态化,城市交通、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开展9项专项整治活动,城区“脏乱差”和占道经营等问题得到改善。市区新增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并网小锅炉57台,完成天然气安装1.7万户。投资16.7亿元,完成城镇化和中心村试点年度建设任务。灾后水毁重建工程顺利完工。郊区探索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推进松花江水污染防治项目,松花江干流水质达标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所辖县(市)全部晋升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植树造林1.1万公顷,村屯提前两年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护村林建设任务。主要污染物减排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惠民利民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民生投入115.8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61.7%,年初确定的2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年度目标。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扩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农保与城居保账户实现合并,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4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700元/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50%。全市新开工保障房1595套、11.59万平方米,分配廉租房300户,累计发放廉租补贴4209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1.2万户。解决农村8.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4.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年增513万元提高环卫工人工资标准。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维修校舍23.6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开展医疗合作“五联工程”,40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省市空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群众体育工作进入全国先进单位行列,我市被省体育局授予全省唯一的“全省全民健身城”。完成城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启动74个规范化城市社区三年达标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治安总体稳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形势稳定向好,在2014年国家组织的四大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是全省唯一合格率为100%的城市,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化解信访积案,长期积累的一些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切实改进作风。礼拜五秘书网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定30项整改问题、16项专项整治内容,在23个方面建章立制,巩固扩大了活动成果。加快职能转变。累计下放行政职权587项,行政职权精减率达到46.4%,在全国市(地)级城市中率先公布权力清单;市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本级审批流程全部优化,审批提速60%以上;清理收费项目30个,减少收费2100余万元,政府工作提速提效、便民惠民。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市长例会等制度,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对外合同协议、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事项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成立土委会、规委会等议事机构,理顺议事议程,扎紧制度笼子。健全政务公开、定期新闻发布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答复率100%,满意率分别为90%、99%。严格公共资源管理,全市节约采购资金5134万元,清理超标、闲置办公用房3.1万平方米,清理吃空饷727人,市直“三公”经费下降20.4%。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07件,有效净化了行政服务环境。

一年来,行政监督、市场监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统计、气象、地震、人防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残联、红十字等工作扎实推进,中省直部门、驻佳部队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下取得的,是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各位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向驻佳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各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佳木斯发展的各界人士、国际友人和海内外佳木斯籍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第一产业与二、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初级产品多、附加价值少,二产比重偏小的长期性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建设招商的针对性不强,投资强度低,部分项目投产达效慢,投资环境问题仍然较多;群众关心的上学、看病、就业、供暖等民生事业总体投入大,但问题解决得不够平衡,服务还不到位;政府部门用市场机制配置公共资源的理念、能力还不强,公共资源的损失浪费不容忽视;部分公职人员工作责任心、专业化水平、工作作风等与新常态要求和人民期盼还有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牢记于心,努力破解。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牡丹江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大庆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