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魏宏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朝着“两个跨越”目标克难奋进、坚韧前行的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正确把握发展大势,积极应对复杂局势,*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方面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万亿元,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综合施策稳定经济增长。在全国“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去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成为贯穿全年的突出矛盾。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及时推出稳增长“十六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多方面稳定经济增势。在稳投资上,加快实施一系列夯基础、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500公里,突破5500公里,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建成通车,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康、汶马、绵九高速公路开工,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水电站及特高压输电工程投产,成都新机场项目获得立项批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在促消费上,全面开展市场拓展“三大活动”,组织1.5万多家川企参加,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在扩外贸上,出台支持外贸稳增长措施,积极推进通关一体化,对外贸易突破800亿美元。特别在稳工业增长上,大力推动七大优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重点传统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强化综合要素保障,有针对性地对困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帮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

有力促进转型升级发展。我们坚持在增量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升级,确定了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进行重点培育,从中筛选出一批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省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增长24.4%,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4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增长19%;我们着力引导传统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促进化解过剩产能,关闭126处小煤矿,淘汰505户企业落后产能,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省工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8.8%。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增长40.5%,旅游总收入增长26.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2.8:51.3:35.9调整为12.4:50.9:36.7。

切实启动重点领域改革。按照省委决定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启动及完成165项改革事项。在简政放权上,取消、调整、下放了92项行政审批事项,省级层面核准事项减少50%以上,并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64.5%。在国资国企改革上,68项改革任务全面启动,12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在农村改革上,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万多个;在地方金融改革上,出台了金融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城商行和农信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推进了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占比达56%。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上,出台了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军民融合发展的专项改革方案。

努力拓展开放合作平台。我们成功举办西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旅博会、酒博会、海科会、钒钛产业博览会及“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对外开放活动。围绕整合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组织开展了汽车、电子信息等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东风神龙、英特尔骏马等重大产业项目;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4家,总数达283家。全年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7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6.5亿美元。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成都部分地区推进投资、金融、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00家,累计超过500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超70亿美元。成都国际(地区)航线开通78条,出入境人数增长31%。新增外国驻蓉领馆2家,总数达12家。

扎实推进多点多极发展。我们进一步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务实推动“五大经济区”发展。成都加快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成都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川南、川东北和川西北经济区发挥比较优势,优势特色经济不断壮大。我们突出加快了新兴增长极培育,天府新区建设快速起步,并成功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绵阳科技城获批实施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同时,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规划建设了一批支撑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县域经济加快发展,GDP过百亿的县(市、区)突破100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40多平方公里;出台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74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率达46.3%。

认真办好民生大事实事。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去年全省各级政府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4410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5%。全面完成了“十项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开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9.6万人。在就业上,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5%;在社会保障上,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面扩大,新农合参合率达99.3%。在安居工程上,全省实施了“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改造危旧房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51.8万套,统筹实施农房建设52.1万户,向农民工定向供应公共租赁住房房源1.7万套。芦山地震灾区农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城镇住房、交通、学校、医院及产业重建加快推进;科学组织了康定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因洪灾和地质灾害伤亡人数创近20年历史新低。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全省38.8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统筹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教育发展方面,启动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468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启动实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启动了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全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全省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文化体育发展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4300个“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39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举办了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加快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新增19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等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新闻广电出版、参事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加强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省没有发生一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加强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和金融监管,规范、整治城乡市场秩序,防控处置地方金融风险。狠抓了煤矿安全生产,集中开展道路交通“超限超载”等专项整治,建成公路路侧护栏1.4万公里,全年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9.7%、24.2%,水上交通安全实现“零事故、零死亡”。*开展“法律七进”活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环境保护方面,全面开展盆地灰霾治理,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和应急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7.8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1177台,25个省控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90.5%,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同比下降5%;狠抓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6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提前完成“十二五”节能减碳目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森林覆盖率提高0.25个百分点。

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方针,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巩固。

一年来,我们*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实施依法治省纲要,坚持依法行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制定政府规章12件。在县以上政府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实施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与风险评估;有力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整合卫生计生、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机构职能,稳步推进大部门改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进正风肃纪“9+X”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在政府系统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在行政权力最集中、最易发生腐败的10个领域出台制度规范。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开放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强化了在监督下工作的机制和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多重困难集中显现、多重风险相互交织的情势下,我省改革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团结稳定的局面特别值得珍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总结去年工作,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的回落幅度较大,投资增长难度加大,特别是工业投资持续低迷,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靠引进增量调结构的空间受到制约,存量优化调整的多重矛盾凸显;经济领域改革不少事项还未落地,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财政、金融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逐步显性化;相当一些行业企业面临痛苦而艰难的转产转型转向,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相当困难,短期内还难以走出困境;按照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的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不少突出问题有待解决。在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方面,有的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还没落到实处,政府系统不同程度存在腐败问题和“庸懒散浮拖”等不良现象,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正视问题和差距,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

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经济惯性下滑的压力很大,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很强烈,经济风险和社会矛盾的化解将很艰难。但是,我省仍然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向好的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积蓄的发展势能可望进一步**。我们要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确定好发展思路和目标,需要充分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发展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中寻找平衡点,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既稳住发展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提质、增效、可持续的发展。二是把握稳步推进“两个跨越”的需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实现经济从大到强的重大跨越,这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坚韧不拔地奋斗。目前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只有全国水平的75.4%、84.6%和89%,全省还有近500万群众没有脱贫。因此,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我省务必争取比全国快一些的发展速度,既要以更大的力度稳增长调结构,稳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又必须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加力加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多方面看,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用好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发展机遇,完全有条件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三是正视增长动力转换的影响。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在新旧增长点拉锯式转换中,经济短期波动性会显著增强,经济、社会领域的风险因素会叠加显现。我们必须对今年工作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既着力抓经济发展新动力形成,又着力抓综合风险的防控。当前我省已总体进入速度换挡期,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发展动力、资源环境等方面,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支撑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今年我们既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圆满收官,又要精心谋划“十三五”发展,应当在量力而行、奋进有为的原则下把握好发展的预期和节奏,从找准平衡点出发合理确定预期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着力防风险补短板增后劲,狠抓改革攻坚,拓展开放合作,推进依法治省,加强民生保障,促进创业创新创造,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36%;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需要报告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性的弹性指标,且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去实现。7.5%左右是一个区间值,充分考虑了需要和可能。当前我省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即将迈上3万亿元台阶,实现这样的中高速增长仍然催人奋进、非常不易。同时,7.5%左右是就全省而言的目标,各地发展情况不一样,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发展得快一点。新的一年,我们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抓紧转”中“加快赶”,为利长远而稳当前,务求实现更好的发展结果,为全面实现各项目标而倍加努力。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新余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