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10日在温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陈金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局面,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负重前行、奋力赶超,*实施“十大举措”,扎实推进“两美”建设,着力抓改革、抗风险、稳增长、促转型、强统筹、治环境、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3亿元,同比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亿元,增长8.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4元,分别增长8.7%、10.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8%;城镇登记失业率1.91%;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改革开放多点突破。“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率先完成。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2723项减少到4168项,精减幅度居全省前列。市县政府责任清单公布实施。开展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试点。制定实施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出台非税收入项目目录。率先开通五级政务服务网。首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第五张清单”,首批167项政府职能、170项购买服务事项公布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全面实施,温州民商银行正式创立,“蓝海股份”一期、“幸福股份”三期成功发行;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改、土地承包权证到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63.7%;成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列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社会力量办学、办医改革,民办社会事业发展良好。新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22项、省级改革试点23项。着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乐清、瑞安列入省级扩面试点;全面推进市场监管体制和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数增长20.7%。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意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温州港口岸实现扩大开放,保税物流中心(B型)、乐清湾港区水陆域开放、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获批,苍南霞关港成为更开放对台小额贸易点。成功承办浙台合作周活动,获批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积极谋划温州韩国产业园,成功签约医乐园、韩国时尚新天地等项目,对台湾地区和对韩国合作开启新篇章。

(二)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8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中,在全省位次前移的有17项,居全省末位的只剩4项,较2013年减少了4项。坚持投资、消费、出口一起上。大力实施“赶超发展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限上固定资产投资3053亿元,增长16.6%,总量保持全省第三。实施温商回归“领头雁工程”,向10个省市派驻招商专员,发动异地温州商会组团回乡投资,实际到位内资969亿元。积极培育信息(网络)消费、时尚消费、月光经济等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亿元,增长12.8%,为近三年来最高。出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外贸进出口208亿美元,增长0.9%,较2013年略有回升。坚持农业、工业、服务业一起抓。农业“两区”建设提速提效,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一产增加值增速升至全省第三。掀起工业强市建设高潮,制定实施助企强工“十条新政”,限上工业投资增长24%,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逐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召开现代物流业发展大会,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投用;泰顺廊氡、文成天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规划通过评审,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7.8%。坚持企业风险、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一起治。推出“双十条”升级版,市县两级处置办实体化运作,帮扶315家重点困难企业化解资金链风险,政府应急转贷金循环使用达173亿元,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落实税费减免缓政策,减轻企业负担62亿元。调整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

(三)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制定出台十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加快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电气产业率先成为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确立时尚产业作为温州最具标志性产业的战略地位。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获批,南车车辆修造基地等一批超20亿元产业大项目落户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小微企业园61个、建筑面积81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国家级高新区管理体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0家,入选省级企业研究院12家、研发(技术)中心30家,新产品产值增长39.9%。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增长13.1%,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9.7%。申报“国千”60人,入选“省千”21人,均创历史新高。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62%。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升至全省第四。全市首支国家级产业创投基金落户瓯海,瑞安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积极推进“四换三名”。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网络零售额增长6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6.1%,居全省第一;启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2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万亩;淘汰行业性落后产能涉及企业数占全省三分之一,提前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正泰集团、华峰集团入选全省首批“三名”试点企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46家。提质推进“三转一市” 礼拜五秘书网。完成“个转企”1.8万家、“小升规”958家、“企转股”230家,均居全省第一;新增上市企业2家,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挂牌企业110家。直接融资增长43.6%,中长期贷款增长30.6%,融资结构日趋合理。

(四)城乡建设有力推进。都市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构建。甬台温高速复线、绕城高速西南线和北线二期加快推进,龙丽温(泰)高速瑞安至文成段动工建设,诸永高速延伸线(瓯越大桥)建成通车;市域铁路S1线建设全线铺开,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基本具备铺轨条件;乐清湾港区一期建成开港;龙湾国际机场新飞行区投用,T2航站楼加快实施。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状元岙港区二期、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鳌江四桥等项目开工建设。瓯飞一期、瓯江口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瓯飞起步区堵口提前合龙。平阳顺溪水利枢纽下闸蓄水,永嘉县城排涝应急工程投用。获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4G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市区主要公共场所开通免费WiFi。深化电网建设攻坚,500千伏市域环网基本形成;东海丽水36-1气田建成投产。争取重大基础设施用地指标2.6万亩;争取建设用海指标1.3万亩,占全省近一半。都市核心城区加快提升建设。“3+1”亮点区块建设扎实推进,滨江商务区18幢大楼主体结顶或投用,中央绿轴公园启动建设,三垟湿地公园加快实施,鹿城双屿综合整治全面推开;龙湾中心区、瓯海中心区、瓯江口新区、经开区滨海新城、永嘉三江口片区等功能区块提速推进;鹿城“黎明·92”等旧厂区时尚化改造项目初展形象,市区六大主入城口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彩化提升初见成效。*推进城市治堵,打通市区惠民南路等卡口11个、断头路10条,开工首条BRT专线,新增公交专用道3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74公里、停车泊位1.8万个,公交分担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乡协调发展得到加强。完成温州都市区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上报国务院审批。组团城市建设整体推进,各县(市)新城区靓丽形象逐步呈现,瑞安入选全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县。推出文成、泰顺“工业飞地”机制,两县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龙港镇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峃镇、罗阳镇列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33个、精品线15条。创成新农村电气化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一。

(五)环境面貌大有改观。狠抓“六城联创”。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狠抓“五水共治”。完成治水投资248亿元,居全省第一。基本消灭垃圾河,整治黑臭河398条530公里;基本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23座,占全省三分之一;完成生活污水全面治理村建设1101个,占全省六分之一;市区101个片区截污纳管工程有序推进,建成一、二级污水管网396公里。全市平原河网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明显下降,珊溪库区黄坦坑入库口水质根本性好转。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瓯海、永嘉荣获全省“五水共治”优秀县(市、区)“大禹鼎”。狠抓“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开展“无违建”创建,依法推进涉宗违建处置,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341万平方米,实施“三旧”改造5659万平方米。建成滨水公园178座;圆满完成绿道网三年建设任务,总长度达3668公里。加快修复振兴“浙南鱼仓”,“一打三整治”完成率居全省第二。狠抓汽车尾气、扬尘烟尘等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4.9万辆,市区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300天,PM2.5浓度下降幅度、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提升幅度均居全省第一。

(六)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兑现政府承诺,年度十个方面、20项实事和“安置提速”三年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完成营业房安置3554间、住宅交钥匙14099套,办理“两证”18906个。全力实施大病保险制度,惠及600多万参保人员;妥善解决15万名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和5万名改制企业人员门诊统筹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均养老金提高23%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繁荣发展社会事业。6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创成省级等级幼儿园164所、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69所。温州肯恩大学正式建校,浙江安防学院(筹)一期投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分级诊疗试点稳步推开。9个县(市、区)创成省级卫生强县。市急救中心、市六医一期投用。“单独两孩”政策顺利实施。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越剧节、中华龙舟大赛和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9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06家,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居全省第二。全力争取平安大市“六连创”。开展十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三项主要指标同比持续下降。深化社会治安“六防工程”,刑事、治安、“两抢”案件分别下降6.2%、10.3%和48.4%。一批久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得到化解。全力做好文成、泰顺地震救灾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工会、共青团、妇幼、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扶贫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全市政府系统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群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深化依法行政。积极争取地方立法权。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体系。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13件、政协提案556件,满意率98%以上。提升行政效能。*开展“万人评议机关中层和基层站所”活动,公共服务窗口推行办公无休日制度。实施“电视问政”“网络问政”,上线“温州发布”“政策速递”,推行“微信工作法”。严格正风肃纪。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市县两级政府“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2.7%,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到位。加大监察问责力度,集中整治了一批“四风”问题,严肃查办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工作、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温州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一是经济发展尚未走出困境,“两链三险”依然错综复杂,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虽然与全省发展差距缩小,但是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两项指标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不快,“一产不精、二产不强、三产不兴”问题较为突出,科技、人才支撑不力仍然是我市发展的致命弱点。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能级不高,“半城市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整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一些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到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作为意识不强,一些部门和地方“四风”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