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0日在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陈伟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统筹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6亿元,增长8.4%;完成财政总收入29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7.8亿元,分别增长8.9%和8.5%;预计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实现。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9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4元,分别增长9%和10.6%。我市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突出稳增促调、提质增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企业培育工作全面加强。启动“金象金牛”大企业和“高技术、高成长”企业两项培育计划,推动企业主体转型升级, 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12家企业入围制造业500强。改善中小微企业成长环境,完成“个转企” 2428家、“小升规” 230家、“下转上”464家。开展工业、服务业两大帮扶行动,全面走访规模和限额以上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2500多个。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217.6亿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由2.02%下降至1.58%。完成直接融资168亿元,新增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企业14家、上市公司2家。营造贸易便利化环境,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9.9亿美元,其中出口88.1亿美元,分别增长4.8%和8.9%。
项目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多管齐下抓招商引资,省外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84.2亿元,央企合作实到资金58.6亿元,实到外资9.8亿美元。进一步强化“大好高”导向,建立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推进机制,新引进首期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2.9亿元,增长16.2%; 103个项目列入省“411”实施计划,三一装备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凯蒂猫家园等24个项目建成运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1.3亿元。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实现实体化运作,湖州开发区等平台新拓展空间28.9平方公里。
产业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推动工业细分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淘汰428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完成技改投资35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利润分别增长9.2%和11.5%、 12.2%。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全省领先,继装备制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后,金属新材、绿色家居产值规模双双突破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协调推进消费升级和商贸业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2亿元、网络零售额135亿元,分别增长13.7%和57.9%。推进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建设,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滨湖度假加快提升,南浔古镇保护和利用进一步提速,全市旅游总收入和门票收入分别增长27.9%和20.3%。河海联运在跨区域合作中迅速扩张,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9.9%。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5.2万亩,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两个试点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我市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居全省首位。
(二)突出改革统领、创新驱动,发展活力切实增强
简政放权有序推进。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清单公布实施,政务服务网开通运行,市级部门行政权力由9377项精减到3800项。实施审批服务“三联动、全流程”改革,提速普遍达到50%以上。在湖州开发区实行“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基本实现“审批办事不出区”。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注册市场主体30402户。实行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新登记各类社会组织190家。实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新一轮机构改革,调整完善了市场监管和市区环境保护管理、农村公路管养以及中心城区城管执法体制。
城乡体制和要素机制改革明显加快。推进农村“三权”确权工作,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发证试点稳步实施,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率达到69.9%。德清县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织里镇、新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推进,练市镇列入全省第二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八里店南片新农村综合改革、南浔城南城乡一体化发展两个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出台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十条以及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使用税调整等政策措施,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13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370亩,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提高到269万元,我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核定管理,对9个行业淘汰类、限制类产能执行用电加价措施。
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2.45%。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新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团队96个,新入选“国千”人才7名、“省千”人才19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6万名。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91家。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开发保护,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引进院地共建创新载体28家,建立科技金融风险池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4%。工业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现代物流装备、智能电梯、生物医药、地理信息、新型动力电池、现代椅业六个行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扎实开展。
(三)突出生态先行、城乡统筹,环境品质加快提升
生态文明走在前列。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批复。启动实施先行示范区十大示范工程,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铺开,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扎实开展。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造林更新完成5万亩,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新增52兆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加快。梁希森林公园获批为国家级。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通过现场验收,国家生态县实现全覆盖,吴兴、南浔创建国家生态区分别通过现场验收和技术评估。
环境治理全面深化。清理垃圾河245.2公里、整治黑臭河258.9公里,完成河道清淤1103公里,新建城镇截污管网313公里,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83093户,生猪存栏量提前一年实现控制在75万头以内的目标;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太嘉河等四大骨干水利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太湖水厂开工,治理城镇内涝点27处。我市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开展治霾“318”攻坚行动,淘汰黄标车18043辆、小锅炉671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继续铁腕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建筑石料开采量进一步压缩到4505万吨,在产企业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创建标准。符合水质功能区要求的市控以上监测断面比例达到90.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60.8%,提高了8.7个百分点,PM2.5日均浓度每立方米64微克,下降了13.5%。
城乡建设加速推进。深化“三改一拆”,拆、改、用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湖苏沪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深化,杭长高速公路北延、 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线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104国道五一大桥改建等项目开工,新建成农村联网公路200公里。华能长兴电厂“上大压小”、电力特高压“四线一站”等项目建成。完善市域城镇发展体系,南太湖一体化发展规划基本完成编制工作,湖州开发区、太湖度假区、吴兴东部新区、南浔中心城区产城融合进程切实加快,三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长兴县入选全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县。联动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外环道路东线、北线基本建成,新三院投入使用, 11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仁皇山大桥等一批骨干路桥工程有序实施。*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主城区公交分担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新增52个市级美丽乡村, 6条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市校合作共建新农村不断深化。
(四)突出民生改善、和谐共创,社会建设协调推进
社会保障持续强化。实施新一轮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深化失业预警试点,城镇新增就业6.26万人,登记失业率2.98%。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办法,大病保险制度和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覆盖全市。启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出台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我市进入全国六星级慈善城市行列,成为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城市。关爱道德模范工作切实加强,妇女、儿童事业加快发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断深化。竣工城镇保障性住房17994套,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046户,参加住房公积金缴存的职工净增18054人。扎实做好稳定物价工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
社会事业有效提升。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覆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安吉中德工程师学院建成启用,上海交大、浙工大、杭师大在湖办学项目签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联惠民”工程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一批社会办医项目有序实施,市和县区卫生创强工作联动推进。完成红十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6.7万人。“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平稳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2.82‰,出生缺陷率连续六年下降。*打造“文化走亲”“文化街景”“博物馆在行动”等特色文化品牌,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4个,顺利举办湖笔文化系列活动。大运河湖州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桑基鱼塘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钱山漾文化”获得考古学文化命名。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湖州健儿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档案事业加快发展。
社会治理切实加强。深化“六五”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完善大调解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化民意导向型警务机制改革,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深化。创新事故防范体系,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创建12家省级放心农贸市场。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推进,平安湖州建设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继续居全省前列。国防动员和人防建设扎实推进,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突出作风保障、效能提升,政府治理不断优化
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刻查找和认真解决“四风”突出问题,阶段性整改任务得到落实,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全面清理和规范村(社区)事务,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切实加强。严肃执行作风建设各项纪律规定,整治“文山会海”等取得积极成效,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减少33.4%。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
依法行政*推进。强化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行政决策各项规则。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重大事项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与政协民主协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认真办理了160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和331件市政协提案。加强政府咨询工作,充分听取和积极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全面推行政府常务会议带头学法制度,不断提升各级公务人员法律素养。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行政效能有力提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主动谋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深化“两看两比”活动,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责任化考核。完善“12345政府阳光热线”运作机制,探索构建“阳光湖州服务指数”测评体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新的改进。推进审计、财政、国资、监察联动,加强对公共资金使用、资产管理、资源交易以及土地出让、耕地保护等领域和环节的监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湖州发展迎难而上、稳步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包括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湖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一年政府工作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实践中继续坚持、不断完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外贸进口等完成情况离年初预期尚有差距;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亟待加快,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有待更好解决;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深化,服务效能还有距离,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敢于面对、勇于担当、善于突破,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