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区长 陈新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是武汉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大学之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公共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我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评估验收。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调整、稳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强力推进重大功能区和项目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保持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5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7亿元和45.91亿元,增长11%和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8亿元,增长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核心商圈提档升级,以商贸、金融、科技服务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群光二期、武大珞珈创意体验馆投入运营,瑞泰人寿、西部证券、英飞迪尼基金等金融企业区域总部落户洪山,中铁科工、湖北能源等商务楼宇正在招商,街道口、梨园等商圈特色进一步突显。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216亿元,增长20%。武汉创意天地美术馆正式开馆,南湖创意产业园被评为全市首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园区、武汉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全面落实工业倍增计划,先进制造业发展稳中提质。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7.5亿元,增长12.5%;新增规上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7亿元,增长14%。7家企业12个产品被评为湖北省名牌。通用武钢配套等2个项目建成投产,利德智能装备、亿童文教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上海国利、美嘉等5个企业入驻通用园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产业发展重点,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资模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亿元,增长15%,投资总量在全市中心城区排名第一。加强项目跟踪和服务,65个区级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南国雄楚广场等项目已经建成,中建三局城市综合体、五环广场等进展较快。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全年签约街道口城市综合体等重大项目11个,实现招商引资总额216亿元,增长70%;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增长25%;完成外贸出口3.82亿美元,增长11%。

重大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青菱高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编制完善园区各类规划12个;完成房屋拆迁61万㎡,新增园区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29万㎡还建房基本达到入住条件,二期、三期还建房已经开工;康宁路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青菱湖西路等11条道路开工建设。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配合市土地储备中心,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商务区二期已拆迁房屋27万㎡,站前广场170亩土地正在招商。完成天兴洲生态绿洲村民搬迁安置**底核查工作。

服务企业工作不断加强。坚持并完善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制度,全面优化工业、服务业项目审批新流程,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政策咨询、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820户、注册资本102.1亿元,分别增长25.5%和135.9%。丰富银企对接形式和内容,扩大洪山区春风行动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区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企业融资担保资金规模,企业融资难现象有所缓解。

(二)抓创新、促融合,“大学之城”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整合区域资源,深化区校合作、校企合作,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学之城”特色进一步显现。

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5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增长22.2%。加大对文化创意、软件与信息化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重点支持11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和10个新兴产业化项目。认真落实“黄金十条”,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建校企对接产学研合作基地6家、企业研发机构6个;实现专利授权量3700件,技术合同年成交额35亿元。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青桐计划”,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3.9万㎡;新建大学生创业基地2个,总面积达1.03万㎡;新增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团队)63个。

区校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制定“大学之城”建设工作方案,促进区校深度融合、互惠发展。切实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投入9000万元完成华农、湖工大等大学周边道路、绿化工程,全年为辖区高校解决环境整治问题50个。推动区校资源共享,7所高校专业博物馆、3所高校图书馆分时段免费向社会开放;与武汉理工大共建的游泳馆、体育馆让市民共享;与地大合作建设游泳馆;为华科大海外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深化区校人才交流,14名人才(项目)入选“黄鹤英才计划”。强化项目引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优化科技一条街空间资源,实施业态升级;奥林匹克一条街三期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武汉珠宝谷建设稳步推进,武汉宝谷珠宝交易中心建成开业;虎泉文化商业街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

(三)抓建设、强管理,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更新改造步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新型中心城区风貌日益彰显。

*实施城建攻坚计划。加大白沙洲、和平等薄弱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理顺微循环网络,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路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全年区级道路工程开工29项,完工19项,白沙五路、青菱中路、群光东路建成通车,工业四路、工业五路、白沙三路(白沙洲大道-青菱西路)主体工程完工。积极主动服务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全力做好二环线、雄楚大街改造、长江大道、李纸路、地铁7号线一期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共征收房屋面积27万㎡。国内单体爆破量最大的红旗家具商场成功爆破,二环线关键节点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三旧”改造全面推进。创新“三旧”改造工作机制,变“部门推动”为“区街联动、协同推进”。全年启动旧城改造项目28个,征收房屋2716户、面积37万㎡。黎明社区洪发宿舍片等6个项目805亩土地挂牌和供地工作基本完成。积极整合土地资源,争取政策支持,卓刀泉村城中村改造(一期)土地即将挂牌,胜利等4个村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全年城中村动迁村民10934户,完成房屋拆迁191万㎡,还建房开工、竣工面积达115.3万㎡和115.2万㎡。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加快山水园林城区建设,新增绿地面积24.3万㎡,三环线生态绿化带洪山段基本形成。建成珞狮南路、珞喻东路等13条绿色路网和10公里环湖绿道。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幸福湾公园全面建成开园。建立湖泊保护和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综合治理水环境,首期1.5公里南湖岸线整治水下基础工程基本完工,完成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南湖北岸截污工程。完善城市排渍功能,烽火明渠和四新港大型港渠清淤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3亿元的南湖连通港综合整治工程已经启动。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成武汉铁路局武昌南机务段、马应龙药业公司锅炉改燃工作,拆除各类小茶水炉29台。积极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工作全面启动。

城市综合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扎实有效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暗访和技术评估。深化“城管革命”成果。完善以市容环境为重点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武汉火车站等窗口单位综合整治。健全全天候、全覆盖的清扫保洁网络,巩固提升主次干道、窗口地带保洁水平。大力实施渣土污染、占道经营、房屋立面、集贸市场、“五小”场所等专项整治,大城管综合排名取得较好成绩。继续保持打击违建高压态势,全区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12处、12.3万㎡,实现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优化交通组织,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努力缓解区域道路拥堵现象。

(四)抓服务、惠民生,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民生优先、守住底线,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机制,立足当前办实事,全年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5.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3.3%。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统筹推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28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3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与武汉理工大合作建成武汉洪山大学生就业市场。着力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全年开工10200套,基本建成11100套,分配入住7800套。加快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净增45178人。全面实施“三级”救助体系,实现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家,新改扩建社区养老院7家,新增床位700张。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扩大整合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洪山实验幼儿园、湖工幼儿园进入政府办园序列。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保利南湖小学、建和中学等4所学校新建工作已经启动,街道口小学、武珞路小学等8所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立洪山教育云服务平台,完成5所试点校校园网改造工程。洪山高中、关山中学顺利通过市级课改验收。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中职学校。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洪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完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新建5家医联体,白沙洲三级综合医院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全面落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一场两馆”综合服务功能,新增文体场馆近6万㎡,建成2个社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体育健身中心。组织公益性文体活动近300场,免费放映电影300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科普、档案、民防、统计、国防教育、民兵和预备役建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健康发展。

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展开。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寻找“100位身边好人”活动,洪山好人张龙、袁晓燕荣登中国好人榜。“本禹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最美志愿者”。充分发挥辖区高校、大单位、驻军部队作用,扎实开展对标创建,极大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水平,我区再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城区。

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创建市级“幸福社区”19个,提前完成老旧社区“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完成14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扩大视频网建设覆盖面,安装整合社区监控探头1467个、路灯302盏。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及时处理突出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六五”普法、法律援助等工作*开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全区没有发生Ⅱ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药害事件。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五)抓效能、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转变工作作风,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履职尽责管理,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推进协商民主,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认真执行人大决议,高度重视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创新养老模式,推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等议案、建议226件。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建设,全区15类2641项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如期全部公开。发挥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及时回应“区长信箱”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全力支持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部队以及托管区域发展。

政府改革持续深化。遵循“大部制”改革工作思路,全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初步拟定。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成区街(乡)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由原来的31家整合精简到20家。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5项,精简率为11%。

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狠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全区性会议减少15%,区政府发文减少12%,解决了老旧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等一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坚持厉行节约,严格预算审查制度,全区“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3%。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治庸问责”,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全年共问责143人。*开展预算执行审计、重大工程项目同步跟踪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区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2014年,我们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洪山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增长的亮点不多,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财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主导、拉动作用还不明显。二是在推进“大学之城”建设过程中,创新要素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差距,区域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学之城”建设的层次还不高。三是基础设施承载力不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交通拥堵、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问题仍然突出。就业、教育、食品安全、养老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有的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不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意识不强,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能力不足。对此,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加以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秦淮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呼图壁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