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7日在赣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县长   唐光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二○一三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启新程,攻坚克难攀新高”年度主题,弘扬实干作风,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万元,分别增长13.7%、14.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93亿元,增长19.6%,税收占比达85.3%。位列“全国百强县”第93位,跃居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第86位,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第33位,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特色县。通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省级验收,开启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新征程。

一、重大基础设施构筑新平台

港口牵引力全面彰显。投入31亿元,新建5万吨级通用泊位和液体化工泊位,10万吨级航道疏浚完成842万方,物流园区回填3400亩。口岸联检中心、港口大厦交付使用,金东方商务大厦竣工,金东方净水厂主体完工。口岸临时开放获批。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赣榆港区跨入集装箱作业港行列。运营首年集装箱突破1万标箱、吞吐量突破500万吨。

交通水电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建成通车,成为赣榆沿海开发交通大动脉。连盐铁路赣榆段启动安置小区及兴庄河大桥建设。海滨大道赣榆新建段路基、韩口河大桥下部结构全面完成。沈海高速柘汪互通加快建设。东温庄水库累计挖运土石方930万方。110千伏城西变快速推进,全县变电总容量达到212万千伏安,供、售电量均突破30亿千瓦时。

二、工业发展得到新提升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构建“3+4+6+8”招商体系,坚持半月一过堂,开通赣榆招商网,成功举办“2013江苏沿海开发·赣榆经贸洽谈会”,积极参加赴日韩、北京、南京等招商活动,着力夯实招商基础。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总投资407亿元的华电集团“五位一体”项目顺利签约。捷仕克游艇等33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引进过10亿元项目2个、过亿元项目41个。预计内联到位资金112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6亿美元,外贸出口3.2亿美元。

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完成工业投入178亿元,增长22.5%;规模工业产值1085亿元,增长33%;规模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5.3%;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65亿元,增长14.1%;工业入库税收11.5亿元,增长18.9%。新海石化成为全市首家产值过200亿元企业,镔鑫特钢进入国家工信部第二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善俊清洁能源二期、百通能源等42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03家,总量达470家。石化、钢铁、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产业产值占全县68.1%;四大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工业入库税收分别占全县68.4%和54.7%。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中小企业园和工业集中区,新增标准化厂房56万平方米,打造项目落户优质平台。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技改扩股项目40个,完成规模以上技改投资112亿元。实施产学研项目89个。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20亿元。神舟新能源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与常州大学、水科院东海所等8家科研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佳宇资源股份创成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金茂源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创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3家。新增省著名商标5件、名牌产品3个。通过科技富民强县验收,被评为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三、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园加快建设,四季田园建成万亩连片“菜篮子”基地,海州湾、青口蓝湾渔业园区新增10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夹谷山观光休闲农业园区通过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验收,农业园区化水平不断提升。粮食总产55.7万吨,水产品总量45.9万吨。流转土地6.5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4万亩、高效渔业3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93.5%。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67个。农产品出口1亿美元。青口中心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位居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第29位,前移7个位次。

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强力推进6个镇、17个村城乡统筹试点,塔山新镇区、柘汪新城、王坊新社区形象不断提升。开展“小城镇建设年”活动,完善镇村配套功能。实施“美丽乡村”行动,完成234个村庄环境整治,镇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实现全覆盖,363个自然村构建起“村保洁、镇收集压缩、县转运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农村公路161公里、桥梁28座,疏浚县镇河道54条,清淤村庄河塘363个,新增沼气池900个,改厕1.4万座。海头、赣马、罗阳开通“镇村公交”。新增3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

富民增收持续推进。培训农民4.5万人次,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92家。修编石梁河库区扶贫连片开发规划。开展薄弱村帮扶转化活动,30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落实帮扶资金2亿元,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125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亿元,受益低收入户1万户。

四、滨海城市展现新面貌

实施城建项目140个,完成房屋征收70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47.7%。

强化规划引领,城市规划建设更加精致。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定城市规划管理导则,集中透明会办审查各类规划方案,用科学的规划主导城市建设。聘请南大规划院、北京土人公司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及行动计划、海州湾综合开发概念规划及秦山岛旅游规划,描绘海州湾开发美好蓝图。

琴岛天籁拉开框架,城市形象更加**。琴岛天籁片区完成围堰挡浪墙、西区陆域回填和道路路基工程,“海上新城”形象初现。环城南水系、朱稽河、沙汪河等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城市绿化85万平方米。新城客运总站、和安湖国际大酒店建成投用,新城医院、金融大厦、和安大厦主体完工。赣榆老街、奥邦亿丰等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商贸功能更加完善。高层建筑封顶50幢,新开工50幢。

黄海大道精彩呈现,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完成黄海路改造提升工程,一条景色怡人、功能完善的城市主轴全面形成。改造东关南路等6条道路,配建管网61公里。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整治建筑工地,规范便民市场、户外广告,改善提升背街小巷50条。整顿市场经营秩序,启用时代路农贸市场。理顺环卫责任体系,县城区道路机扫率60%以上,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有效落实。

五、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加快创业型城市创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增私营企业3113家、个体工商户3285户。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网”,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 %、95.2%。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均提高至350元,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扩至42个。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70元和350元。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1381万元,升级改造养老机构78个,县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投入使用。新建保障性住房1214套。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投入9200万元,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柘汪、海头初中新校投用,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考连续15年位居全市首位。赣中被授予“2014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赣榆中专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被确认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巩固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创成省卫生信息化工作先进县、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药品安全示范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通过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中期评估。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县图书馆、档案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被评为省“书香之县”;成功举办全国海钓邀请赛、国际篮球对抗赛,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安湖湿地公园和徐福泊船山景区创成国家3**旅游景区。

生态文明不断加强。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新增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评估。实施塔山水厂扩建等工程,解决农村4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区域性河流和污水处理厂整治,污水处理能力达12.3万吨/日。规范医疗“两废”处置。秸秆综禁实现“零火点”。依法关闭小化工、小冶炼企业14家。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全县锅炉焚烧垃圾,完成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更加规范。实施夹谷山生态修复等11个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项目,夹谷山地质公园获省批复。完成绿化造林3.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1.4%。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加快和安赣榆建设,*开展“三解三促”、“三*三提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百件信访积案化解”等活动,安全生产和信访形势保持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顺利结束。完成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优化“网络连心桥”运行,提升网络管理和舆情引导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等工作,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实现“七连冠”。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气象、洪涝、地震等灾害监测和防御工作。妇女儿童、青少年、民族宗教、史志、对台事务、外事侨务、红十字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工作作风,扎实开展软环境建设“十佳、较差”单位一述双评、政风行风热线“四位一体”评议等活动,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拓展12345民生服务通道,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六五”普法扎实开展,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连续四年被省政府确定为依法行政示范点。县行政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姜霜菊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各位代表,一年实干苦干,创造辉煌成绩。我们深切感受到,政府工作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都饱含着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智慧与心血,都诠释着百万赣榆人民的同心同德和砥砺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向市委扶贫工作队,向外来投资者,向驻赣解放军、武警官兵,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赣榆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做大经济总量和推动转型升级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镇村综合实力仍然偏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三是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加速转型的要求,民生还需进一步改善。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一四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贯彻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以“*推进沿海开发,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高举“三面大旗”,推进“三大改革”,主攻“三位一体”,大力弘扬实干作风,加快建设实力赣榆、生态赣榆、和安赣榆“三个赣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推进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港公铁”配套,全面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以“十百千”为目标,加快建设千万吨级产业港。围绕港口核心,推进港口软硬件建设,实现“十万吨级航道通航、累计完成百亿投资、吞吐量突破千万吨”目标。一是建设硬件设施。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1号通用泊位、液体化工泊位及后方罐区投入使用,启动2个液体化工泊位、2个木材泊位、2个煤炭泊位建设。金东方净水厂、金东方商务大厦建成投用。完成防波堤二期接岸段建设,10万吨级航道实现通航,初步形成环抱型港区。完成1平方公里围海造陆,拓展产业空间。二是申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完善口岸查验设施,强化后勤保障,四家口岸查验单位入驻联检大楼。一类开放口岸报国务院审批。三是提高港口运营能力。坚持“一港一政一企”“地主港”管理模式,探索实施多元化、多主体经营模式。开辟海关监管区,建成投用管廊架,启动油品运输,提升港口竞争力。

以“路水电”为基础,加快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依托港口,统筹推进交通、水电配套。海滨大道赣榆段、沈海高速柘汪互通建成通车;完成连盐铁路赣榆段征地拆迁安置,启动路基工程;开工建设242省道黑林至赣马段;推进黑沙公路等山区道路建设。东温庄水库基本竣工。110千伏城西变、柘汪开关站升压工程建成投用。

二、*推进转型升级,全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新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70个。内联到位资金120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4亿美元。一是创新招商机制。实行“月过堂、周会商”制度,推行领导带部门招商,完善招商网功能,构建县、镇、部门“三位一体”招商网络。二是明确主攻方向。举办“2014江苏沿海开发·赣榆经贸洽谈会”,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攻“临港、对台、沿三角”地区,重点招引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产业关联度高项目,强化“一镇一业一结对”,提高招商成效。三是突破招商重点。放大港口效应,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对接中海油、华电、广信化工、台湾北儒精密机械等企业,突破大型装备制造、海工工程等项目,加快构建油、铁、电循环经济产业链。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驱动,冲刺“双千双百”,实现工业投入2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300亿元、工业入库税收12亿元,净增规模工业企业45家。一是做强骨干企业。加快构建“以产值超100亿企业为引领、超50亿企业为骨干、超10亿企业为基础”的梯次发展格局。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0个、竣工投产项目60个、技改扩股项目80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60%。实施企业培育“222”计划,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00家、10亿元企业20家、200亿元企业2家。新海石化实现产值230亿元;镔鑫特钢双高线项目建成投产,产能、产值分别突破500万吨、200亿元。二是做大主导产业。实施临港产业增量行动,石化、钢铁、生物科技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60亿元、470亿元、65亿元。实施新兴产业增速行动,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神舟新能源二期建设,欧野节能科技、健博粉体材料投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0亿元,新增省级名牌2个、著名商标5件。实施传统产业增效行动,推动服装玩具、食品加工等企业提质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做优发展载体。启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继续设立园区标准化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化。经济开发区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和安中小企业园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建成6万平方米瑞驰邻里中心,引进1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海洋开发区启用蓝湾科技大厦,强推台湾工业园建设,打造2平方公里游艇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柘汪临港产业区创建省级赣榆港经济开发区,突破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500亿元。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完成金海大道等工程,着力提升园区形象。继续强力推进中小企业园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中小企业集聚打造优良平台。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一是以规模园区为主攻点,推进高效农业。发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引导作用,加快提升农业园区。特色水果产业园建成研发中心,新增蓝莓3000亩、猕猴桃5000亩,连片综合开发大小徐山。启动1.6万亩都市生态农业园建设。四季田园智能化展示中心投入使用。海州湾、青口蓝湾渔业园区打造高科技工厂化养殖示范区。推进国家级海头中心渔港建设。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万亩、高效渔业3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5万亩。二是以扶贫开发为着力点,推进富民增收。强力推进石梁河库区扶贫连片开发,确保库区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继续开展薄弱村帮扶转化,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亿元,创建市级扶贫产业园2个,2.6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增收。三是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点,推进农村繁荣。规范村级“三资”管理,控制村级债务,完成省定18个村债务化解。创新机制,引导村级集体通过租赁、入股、经营等形式,建设标准厂房,领办专业合作社,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生产**业。加大赣榆港区组揽货力度,启用2000亩物流堆场,集装箱场站建成投用,提升港区服务配套功能,积极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大力发展生活**业。提升商贸服务业,继续推进奥邦亿丰、海城路城市综合体、赣榆老街、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新城农贸市场主体竣工,云昇广场、中澳国际广场、21世纪国际商业广场投入运营。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鼓励发展网店,加快新型业态成长。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开发抗日山、夹谷山、二龙山、秦山岛等旅游资源,着力形成山海相望、城岛相依的旅游格局,打造绿色生态、蓝色滨海、红色教育等旅游品牌。

全力集聚科技人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规范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和校企联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工建设水科院东海所赣榆基地,海洋科技馆建成投用,新增省级技术中心3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海州湾英才计划”为载体,健全人才集聚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新团队,大力招引有项目、技术精的紧缺型实用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

三、*推进城乡统筹,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城乡统筹驱动,提升城镇化水平。实施城建项目150个,完成房屋征收60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48.5%。

打造三大板块,彰显城市特色。按照东部滨海地区发展规划,推进新城、琴岛天籁等六大组团开发,加快“一岛一城一海湾”三大板块建设。一是修建秦山岛游船码头、环岛路,搭建观海栈道,恢复生态植被,完善水电设施配套,打造风情秦山岛。二是完成琴岛天籁陆域回填和水闸工程,启动游艇码头和内海沙滩建设,建成环岛路,形成“四横一纵”路网框架,打造风采琴岛天籁。三是按照“一年拉开阵势,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展现滨海风貌”的要求,启动渔港风情区、滨海风光体验区等节点开发,打造风光滨海湾区。

实施三大工程,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公共配套工程。实施金陵路南延、徐福路改造、归义路新建等16条道路工程,改建水电气等生活管网36公里。新城初中开工建设,新城医院、数字影院投入使用,建成出租车服务中心,完善便民服务网点。二是形象**工程。强力推进旧城改造,提升新城形象。科学合理开展房屋征收,实施青口三中片区征收改造,推进19个征收项目扫尾。建成高层建筑40幢,新开工60幢。三是景观绿化工程。实施沈海高速赣榆出口等4个主要道口景观绿化改造,打造和安湖南水系等绿化景观带和青口河城市绿廊,全面形成“绿链绕堤、水韵流长”的城市美景。

推进三大举措,建设宜居镇村。一是科学规划。围绕镇村布局一体化目标,推进规划全覆盖。完善提升各镇总规、控规和城市设计,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镇村。二是有序建设。推进市级城乡统筹试点镇村建设。放大塔山新镇区效应,加快“三集中”,推进居住小区和农村社区建设,杜绝无序建房。三是完善配套。整合各类政策资金,优先支持城镇开发和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镇村拓展。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公里、桥梁5座。新建城乡一体化客运站亭12个,开通墩尚“镇村公交”,方便群众出行。

重抓四城同创,优化城市管理。巩固四城同创成果,启动新一轮国家级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541”工程。一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完成204国道城区段和镇东、王庄等6个城中村整治。改善提升老旧小区、独体楼和背街小巷。改造义塘路与镇海路交叉口等4处低洼易淹易涝片区。新建文化路农贸市场。实施88条道路亮灯工程。新建改建公厕18座。二是规范城市市容秩序。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流动摊点,强化户外广告管理。规范主次干道洗车点、停车点,新建停车泊位300个,加强渣土车辆管控,着力整顿交通秩序。创成2条江苏省市容管理示范路、1个省级示范社区。三是健全城市管理体系。全面运行数字化城管。逐步建立老旧小区、独体楼基本保洁机制,积极探索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系。以城管局为主体,继续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做好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保洁。

四、*推进环境保护,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清洁“四大工程”,抓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创建4个国家级生态镇。

让天更蓝。重抓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停排放严重超标的污染企业,实施镔鑫特钢烧结机脱硫等减排项目,严控工业废气;依托百通能源等企业,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逐步拆除小锅炉,减少工业园区废气排放;加强建筑工地管理,严控施工扬尘;重抓秸秆综禁,确保“零火点”;切实减少细颗粒物排放,减少灰霾污染,让群众呼吸到新鲜空气。

让水更清。加强水资源保护,继续对13条入海河流实行“河长制”管理。疏浚县镇河道57条,清淤村庄河塘318个。加强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强化企业污水处理主体责任,规范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逐步运营镇级污水处理厂。加大自来水建设投入,推进区域供水,实施塔山水厂扩建及管网延伸工程;改造提升城西水厂,实现稳压供水;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和行业监管,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让地更绿。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红线区的管控和保护水平。强化国土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完善耕地保护网络,创建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实施沿海防护林等工程,新增绿化造林3.2万亩、绿色通道40公里、省级绿化示范村15个,林木覆盖率达31.9%,让赣榆大地绿意盎然。

让家园更清洁。强力推进“美丽乡村”行动,完成240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创建4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县财政按10元/人的标准进行补助,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全覆盖;实施大型沼气工程3个、养殖场沼气治理项目20个,改厕1.4万座,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清洁靓丽。

五、*推进民生幸福,全面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实施“十件民生实事”,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县。以省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镇级全覆盖,建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新建改建校舍5.7万平方米,建设经济开发区小学、海洋开发区小学、赣马初中,打造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智贤中学创建省四星级高中。推进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赣榆中专创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二是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异地新建塔山卫生院。优化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平稳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三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文化“三送”工程,公共文体设施继续免费开放,提高场馆利用率。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放大“中国拔河之乡”品牌效应,积极承办各类体育赛事。

全面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就业服务平台,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返乡务工人员四类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劳动力4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设立创业贷款担保和扶持引导基金,动员和鼓励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创建为省级创业型城市。做好各类社会保险的扩面与征缴工作。建设社保网上办事大厅,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均提高至400元。完善城乡低保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临时救助基金。加强养老保障,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建设保障性住房1090套。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继续开展“六五”普法,深化法治赣榆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防控体系,严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矛盾排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访接访与会办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继续做好物价、气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人防、双拥等工作。

六、*推进三大改革,全面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推审批服务“四集中、四到位”,探索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政务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收费“三减”行动,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快实现审批事项“一窗受理、信息共享、联审联办、一站办结”,力争实现审批事项数量降到100项、基本建设审批用时控制在100天、审批事项集中率100%的“三百”目标。坚持“弱审批重监管”,强化监管追责,确保权责一致。

加快投资机制改革。加强政银企合作,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规范金融秩序,积极创建省金融生态县。做大做强创联公司等融资平台,积极包装项目,破解资金难题。加快苏海集团二期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发行,启动金东方公司无抵押债券报批。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建设动态监管平台和电子档案“一图清”,确保保值增值。

加快城镇化改革。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转化为城镇居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规范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柘汪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维护公平正义。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切实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舆论、网络和社会公众监督。优化运行“网络连心桥”、12345便民服务指挥中心等平台,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加快廉洁政府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作风、提效能、惠民生。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严格执行审计、监察、财政等制度,确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中共赣榆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实干作风,改革创新,奋勇拼搏,为建设实力赣榆、生态赣榆、和安赣榆,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4年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连云港市东海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