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发展态势总体趋好。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2亿元,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145.2亿元,增长1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12.4%;外贸进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20元,分别增长10.5%和11.6%。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全市第一。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纺织注重品牌打造,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船舶海工注重技术研发,推动强强联合,加快向新型船品转型。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实现产值3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建筑业加快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施工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服务业五大业态加快培育,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新增高效农业7.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全市第一,农业“三品”[1]总量达292个。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技推广云平台项目,农业现代化程度跻身苏中前列。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组建专业队伍,加大招商力度,全年签约项目177个,总投资达393亿元。新批外资项目54个,完成工商注册外资5.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突破3亿美元。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0个。恒科纺织新材料一期、甬金金属二期、宜家工业等项目竣工投产,富都国际酒店、华融和生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实施技改项目375个,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46.9%。实现工业应税销售707.6亿元,增长17%。
二、坚持优化提升,区域发展更富活力
园区开发日益提速。南通高新区“以升促建”进展顺利,成立科技新城管委会,科技之窗、科创大厦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获批“中国压铸产业试点基地”,被评为省科技服务示范区、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加快产业培育,中港粮油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先锋片区开发建设。南通家纺城建成全国首个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被评为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川姜)家纺画稿交易会。滨江新区码头等重点基础设施建成,东沙大桥主塔封顶,开沙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空港产业园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华夏飞机维修、顺丰速运航空枢纽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石港科技产业园完成启动区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项目相继落户。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成功组建省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家纺研发设计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认定,省海工装备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获批。3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省级立项。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省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66亿元,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3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8件。新增“三名”商标[2]25件,市级以上名牌产品21个。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称号。
要素保障支撑有力。设立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出台稳增长促发展八条政策意见,兑现专项资金7500万元,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抱团发展。建立项目预审制度。盘活存量土地3284亩,争取点供、独立选址用地指标1979亩。新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成立小贷公司3家,2家企业进入上市通道。全市首家创业投资中心建成运行,9家基金公司入驻,资本管理规模突破30亿元。新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完成配网建设项目1070个。
三、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空间布局更加清晰。高起点编制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一中心四片区”发展格局。完成中心城区1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编制。加快片区发展研究,东南片区发展规划通过评审。完成平潮、石港、二甲3个市级中心镇及其他7个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实现新一轮镇级总体规划全覆盖。以大交通建设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布局优化。金通二大道、江海大道快速化改造主线、S223东南绕城段建成通车,南通世纪大道东延、青年路农村段、通富路北延、S307等工程全面启动,对外交通路网框架基本形成。
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城东新区南山湖公园建成开放,南山湖一号城市综合体、碧桂园绿色示范小区等项目开工,建成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加快推进城区水系景观、游园绿地建设,启动通吕运河航道整治、“一河两岸”环境整治。实施城区交通路、新通掘路南段、朝霞路西段拓宽改造,青岛路北延等10条道路[3]基本建成。新增公交线路6条、站台48座、停车面积6300平方米。加快供水、供电设施改造,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城区供气。推进大城建、大拆迁、大安置模式,全年完成动迁283.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33.8万平方米、竣工257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完成城区截污改造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12项。新增污水管网40.7公里、雨水管网39.4公里,疏浚农村河道170公里。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0.3%,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7%。大力实施城市、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建成二星级以上康居村72个。实施废品收购站点整治,取缔1312家。严格管控违法建设,拆除违建10.3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机械化还田29万亩。启动污泥处置中心项目,开展南部入管企业专项整治和钢丝绳行业标准化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高新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区创建顺利通过考核。
四、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全年开展各类就业培训1万多人次,新增就业916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流转土地2.5万亩,建成国家示范合作社3家,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75家,农户入社率近80%。启动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2.8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体系。率先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4]。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提高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建成居家养老呼叫中心,新增养老床位700张。区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运营。建成保障性住房1721套,完成危房改造1408户。
民生事业协调推进。全力实施10件1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附件一)。年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育才中学等5所学校异地新建,实验小学金桥校区、金乐小学建成启用。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验收。实施卫生资源优化整合,推进镇卫生院提标改造,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3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建成省药品安全示范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成功举办区第二届运动会,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督导,市级标准化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文艺创作成绩喜人,一批作品获国家级奖项。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年度考核验收。
社会治理更为有序。村(居)委会换届工作顺利完成。积极开展省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建成市级优秀社会服务管理中心4家,省级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85%、80%。推进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对所有派出所技防监控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启动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成评估项目260个。开展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调处成功率达98%。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推进安监机构规范化管理。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坚持务实高效,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依法行政持续推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所有办件实现全程监控。健全公众参与、听证评议、专家论证等行政决策机制,政府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5件、政协提案255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区镇村三级均配备了法律顾问,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置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作风效能明显提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区委十项规定。提升工作理念,加强效能监察,工作运转规范有序,行政效率不断提高。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网络问政实效,受理公众监督、区长信箱、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各类咨询投诉5万多件。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切实为基层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34家部门成立了行政服务科,精简区级审批事项96项,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廉政建设不断*。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实施履职风险“三联防工程”[5],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监管,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管理,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持续加大。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类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政府清廉形象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全区人武、物价、统计、档案、气象、供销、地方志、民族宗教以及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主要是支撑通州发展的重大项目储备还不多,产业发展层次还不高,园区承载能力、开放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统筹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功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和要素约束压力日益加大,破解制约的办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干部作风、廉洁自律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科学研判宏观形势。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仍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进取意识,埋头苦干,奋发有为,有效应对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推动通州加快发展。准确把握发展机遇。上海自贸区设立、南通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南通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政策集成及沪通铁路建设,必将产生叠加效应。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加强研究,主动对接,争取在合作和融入中赢得发展先机,推动通州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的成败,体现能力,考验作风,关乎未来。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勇挑改革发展重任,推动通州创新发展。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和区委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突出“三个结合”[6],推进“五大行动”[7],全面提升开发开放、科技创新、项目集聚、城乡统筹、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各项工作水平,为通州走在苏中新一轮发展前列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开发开放,增强发展后劲
拓展平台功能。以功能提升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园区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延伸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区创投中心和综艺科技金融港,新引进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5家以上,探索组建融资租赁公司,推动江苏银行科技支行成立、天天富余网络金融平台投入运营。提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家纺、现代建筑、海工装备三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强化产业转型支撑。筹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促进专利、版权、商标等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扶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探索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平台。
提升园区能级。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持园区在功能提升、产业集聚、做强做特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南通高新区突出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全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区中园建设,重点打造科技新城、中国压铸产业园、中国精密不锈钢产业基地、中国国际棉花交易中心。锡通科技产业园加快先锋片区开发和整体项目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整车设计研发和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争创省级开发园区。南通家纺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滨江新区依托沪通铁路大桥枢纽,发展新材料、船舶海工两大主导产业,壮大港口物流业和旅游业,打造高铁新城、桥港新区。空港产业园以南通机场口岸开放为契机,强化组织推进机制,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加快建设国际公务机基地。石港科技产业园积极承接市区先进制造业转移,打造通州北部发展主引擎。
扩大对外合作。按照“学习、接轨、配套、服务”的思路,学习借鉴上海、南通改革经验,寻求资源互补、功能互动,努力承接制造业转移、服务业外溢。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区内企业与中航工业、中国供销集团、中广核等央企开展合作。鼓励龙头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开展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家纺、建筑、新能源等行业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投资设立境外产业集聚区和经贸合作区。落实促进外贸出口的有关政策,稳定纺织、船舶、机电等重点产业外贸出口。
二、突出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引导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按照“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模式,深化推进与德国、乌克兰等国家的合作,提升科技合作国际化水平。逐步完善以信息咨询、科技经纪、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机构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体系。调优专利资助政策,促进专利申请量质并举,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8件,专利申请6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900件以上。
整合创新资源。以创建省创新型试点区为契机,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新区科技新城,加快核心区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新城公司化运作。推进桑夏软件园孵化项目建设,提升东大科技创业园、盛发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孵化转化水平,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1家。围绕主导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实施“510英才计划”,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力争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名、省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
培优创新主体。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着力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研发机构建在企业,科技服务覆盖企业。全力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引导龙头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新增企业工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25家。建立健全科技企业培育体系,精心打造企业创新梯队,推进小微企业、科技孵化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152”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培育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民营科技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4件、省级名牌产品3个以上。
三、突出项目集聚,提升产业层次
主攻重大项目。注重招商绩效管理,强化专业招商、以商引商,每季度组织一次项目集中签约。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其中重大项目不少于5个。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不少于15个,完成工商注册外资5亿美元,外资实际到账3亿美元。紧盯合同签约、项目注册、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突出项目流程再造、流程公开、流程监督,着力提高项目转化效率,确保15个市级重大项目按时序推进。力促富都国际酒店、科创大厦等项目竣工投运;恒科纺织新材料二期、甬金金属三期、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等项目形成新的投资工作量;华电热电联产、新江海薄膜电容器等项目快出形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
调优产业结构。以优质增量带动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家纺、船舶海工、建筑等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培育节能环保、健康产业、轨道交通、核技术应用等新型业态,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围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强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五大业态项目转化。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农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集中,全年流转土地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5万亩,培育“全托管”服务组织[8]30家以上。同时,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强化运行支撑。优化落实投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平稳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0个。继续清理和规范一批涉企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立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贷款“两个不低于[9]”。引导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力争1家企业上市、2家企业报会、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落实专家评审和制造业项目预审制度,积极争取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点供和独立选址。同时,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四、突出城乡统筹,建设东部新城
拓展城市空间。*落实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一中心四片区”发展定位,推动中心城区、中心镇、特色镇、农村社区四级新型城乡架构协调发展。加强连接主城、沟通内外的交通体系建设,实施南通人民路东延工程,推进南通世纪大道东延、S307等道路建设,建成金通三大道。以世纪大道、鹏程大道为主轴,引导城市和产业加快南进、西拓步伐,推动南通家纺城、空港产业园与高新区相向融合。
提升城市功能。深化城市功能布局研究,推进规划整合,加大景观设计、色彩研究的应用力度,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东新区、银河新区城市商业项目开发、商业业态培育,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临街五小行业排污管理,推进截污管网建设,加快城区河道疏浚治理。推进通吕运河“一河两岸”环境整治工程,新建盐文化广场、运盐河公园,彰显“水韵金沙”特色。实施城区畅通工程,启动希望大桥建设,完成新通掘路北段改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4G网络全覆盖。推进老小区改造提升,建成启用区第二集贸市场。
推进镇村建设。抢抓国家加快城镇化战略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平潮、石港、二甲3个市级中心镇功能配套,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加快开发建设步伐。鼓励有条件的镇采用市场化、项目化方式,加快镇区改造,促进各镇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管理。有效整合各类涉农工程资源,改造灌区200个,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亩,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强化长效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管重心下移。*推进控违拆违,坚决遏制违建行为。巩固提升废品收购站点整治成效,推进集散中心建设。严格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店牌店招设置。规划新建城区摊点疏导区。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推动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探索将道路保洁、绿化管护、农贸市场管理等逐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实行重要河道管理“河长制[10]”,推进骨干河道管理“蓝线制”。*推进城市和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建成一批星级康居示范村。
五、突出社会建设,提高幸福指数
提升民生保障力。完善城乡就业促进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就业培训,新增就业9000人。构建持续增长机制,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做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社保提标扩面,稳步实施社会保险基本制度并轨改革,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任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改造提升镇敬老院,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张。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救助标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
提升公共服务力。实施10件20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附件二)。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和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强化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内有序流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6个镇卫生资源整合,实施3个镇卫生院异地新建。推进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60%的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探索体育资源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机制。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新建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提升文化软实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参评省“五星工程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传承保护仿真绣、蓝印花布等特色工艺,培育壮大家纺创意、动漫创作等新兴产业,推进南通报业集团数字印刷基地、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全市第一。
提升社会稳控力。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提升群众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进“政社互动”试点,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快实现由单一管控向多元治理,由单纯维护稳定向充分激发社会活力转变。*推进依法治理,促进法治通州建设,争创全省法治区。开展平安通州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现代技防城建设,每个镇新增3个村级技防监控中心。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联动调处机制。重视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强化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监管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突出生态文明,打造宜居环境
注重环境提质。*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工业废气、扬尘和机动车尾气防治,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扎实推进绿化造林,打造生态廊道,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大力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实施生态河道修复工程,加强水功能区达标管理,创建省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铁腕治污,*开展环保“亮剑行动”,实施钢丝绳、印染、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推进突出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坚持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科技减排并举,加快利民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全区域污水收集治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建成污泥处置中心,强化“三高两低[11]”企业整治,切实降低污染物排放。
注重资源提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健全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单位GDP能耗降低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实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2个。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减少水资源浪费。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争创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省土地执法模范区、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使用先进区。加快农业“三品”基地建设,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效益。
注重生态提标。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按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要求,加快编制《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修复补偿制度,建立生态建设市场化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新增省级以上生态村2个,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各1个。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优先实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的生活方式,切实营造生态保护氛围。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加快职能转变,打造效能政府。自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决把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实现市场、政府“双强”。进一步简政放权,赋予镇区园更充分的自主权。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进“一站式”审批向“一窗式”服务转变。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功能,融合打造区综合电子监察平台[12],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真抓实干,打造执着政府。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杜绝功利思想,克服浮躁心态,坚持理性施政。对既定的工作、明确的任务,强化时间观念、节点意识,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健全完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领导挂钩、部门联动、跟踪督查等机制,确保各项举措一抓到底,任务完成落地有声。
强化履职尽责,打造担当政府。磨砺争先意志,锐意改革创新,勇挑发展重任,推动各项工作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影响。强化经营理念,科学谋划,精心管理,更好地促进发展、服务民生。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规范政府履职行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提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实效。
突出从严治政,打造廉洁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要求。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公共资源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以清廉务实的形象取信于民。
较旧一篇:2014年海门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