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长 王 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撤县建市30周年的大庆之年。一年来,市政府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紧扣发展主题主线,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全力攻坚克难,稳增长促转型收获新成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稳定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出台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商务转型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政策,加大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全市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1.6亿元、对上争取专项资金10亿元,新设立银行分支机构4家,净增本外币银行贷款150亿元,获批土地点供、独立选址项目6个807亩,盘活存量土地5190亩,有力促进经济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80亿元,增长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58亿元,增长8.14%;固定资产投资715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增长13%;净增内资注册资本1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
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45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70亿元,增长5%。传统产业提升改造进程加快,设备投资项目贴息奖励效应明显,完成技改投入220亿元。五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9%,实现产值1470亿元。观致汽车量产投放市场,奇瑞捷豹路虎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丰田研发中心一期正式投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举办现代服务业投资(上海)推介会、汽车产业发展说明会。新增总部企业3家,3**以上现代物流企业2家。常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00万吨。成功举办沙家浜旅游节,获评“2013中国休闲小城”称号,“江南福地,常来常熟”被评为全国十大最佳旅游口号。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完成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3.2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9家。粮食生产再创新高,中心粮库竣工投用。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创新能力有效增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4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26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9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6.1%,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新增省名牌产品6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23件,新增博士后工作站8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到96%,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依托科技镇长团深化校地合作,推进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本土企业对接,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38项。实施各项人才计划,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姑苏计划人才21人,培养高技能人才7965人。引进市级领军型人才项目42个。
二、突出功能配套,城市建设管理呈现新面貌
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优化完善各镇村庄布局规划,全面启动集镇控制性详规修编,分类编制综合整治规划。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新开工162万平方米、累计开工460万平方米,封顶104万平方米、竣工交付110万平方米,累计安置入住3600户。规范实施农村住宅解危解急工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社会管理不断加强。
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沪通铁路、锡太高速、申张线航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环路快速化改造东南段主线高架贯通、东北段主体工程全线开工,227省道快速通道改建工程通车。区域连接线工程加快实施,董徐线二期完工通车。城区畅通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海虞路公交优先改造,实施湘江西路、闸口桥等5个瓶颈节点改造。铁黄沙整治、应急水源地二期工程开工,四个中央财政中小河流专项治理项目完工,七浦塘拓浚整治常熟段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常熟港进港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14项专业专项规划,全面启动主城区控制性详规修编,深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互动研究,南部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地下管线普查通过验收。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琴湖家园二期竣工交付,金腾家园、金桂家园二期、衡丰家园项目相继启动,新开工安置房46.5万平方米、竣工6.6万平方米。全市完成拆迁116万平方米。棚户区(城中村)五年改造规划纳入省实施计划,完成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41万平方米,做好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启动准备。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3万户。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280个,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完成602辆出租车“油改气”工作,投用天然气加气站4座。升级改造城乡集贸市场9个。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管理,建成交通信号灯“绿波带”16条,城区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停车诱导系统建成投用。组织实施城市环境“四大整治四大提升”行动,城区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启动新一轮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新投用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日处理能力4.5万吨,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和65%。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运。工程渣土运输管理得到加强,城区建筑垃圾初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城管有效融合。智慧常熟建设稳步推进,制发市民卡100万张。城区已改造老住宅小区、新建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环保部生态文明中期评估,沙家浜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新材料产业园生态湿地处理中心基本建成。全面启动望虞河和阳澄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狠抓水源地保护,完成城乡河道综合整治37条。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142项,继续加强电镀、造粒、货架等重点行业治理,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任务基本完成。完成2个美丽城镇集中整治、10个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任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
三、坚持富民优先,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突破
富民强村步伐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0元,分别增长10%和10.5%。新增城乡就业岗位6.8万个。新建创业孵化基地2家。本市籍大中专毕业生和特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95.9%和100%,城镇登记失业率2.29%。新增超1000亩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村级经济联合体3家,村均可支配收入达495万元。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9.6%,净增外来职工参保5.2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50元,市镇两级住院政策补偿比达72%。超额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和重性精神病患者“双免”服务。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650元。实施千万元慈善助医工程和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开展慈善系列募捐活动,发放各类困难群体救助金1.2亿元。实施“养老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新型公办民营托老所5家,市老年公寓主体建筑封顶,养老床位总数达8841张。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058套,竣工2594套。新增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3.1万人,为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投入资金22亿元。落实保供稳价措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3%。
社会事业更加均衡。实事工程优质高效,八大类26项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崇文小学及幼儿园启用,市一中改扩建工程投用,梅李高级中学新建竣工,崇文实验中学、报慈小学开工,完成校安工程10万平方米。推进学前儿童看护点规范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域交流,探索集团办学新模式,普通高考主要指标再列苏州大市第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市中医院扩建、血站迁建工程启动建设,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满分通过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考核,成功举办常熟撤县建市30周年纪念活动、第五届江南文化节、第四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和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翁氏故居“柏园”修缮完成,庞薰琹美术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文庙二期工程启动建设,燕园、聚沙塔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行第六届市运会,圆满承办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等重大赛事。元和市民文体活动中心、江南文化艺术中心投用,40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启用,镇级托养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档案查阅便捷工程,实现民生档案乡镇就地查阅。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常熟市志》通过苏州评审。和摩洛哥王国索维拉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强化。扎实推进“六五”普法,通过省中期考核验收。圆满完成“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政社互动”工作,试点设立城区管理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实行行政事务集中办理。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实施重点行业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强职业病防治,两级挂牌督办重大隐患全部整改,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认真组织食品安全集中整顿治理“天安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一期项目投入试运行。启动新一轮技防入户工程,全面推进技防城建设。*开展“四项排查”,落实领导干部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制度,信访形势稳中有降。健全经济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稳妥处置企业债务事件,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完善企业工资支付预警与处置机制,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不断健全,应急处置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常熟舰”在南海舰队装备入列,军民融合式发展成效显著,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此外,民族宗教、侨台事务、统计、人民防空、气象、外事、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四、着力改革攻坚,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完善沙家浜省级旅游度假区机构设置,实行与沙家浜镇“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梅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二办七局一中心”政府架构有序运转。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出租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调整自来水价格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建立涉企收费“双卡”监管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实行项目生成机制,严格规范财政跟踪审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推进社保医保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准备金制度,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机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载体创新取得新成果。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复核。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省首批创新型开发区行列。高新区获批全省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苏虞生物医药产业园启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服装城开展专业流通市场改革试点,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新启用大学研究院4家,南理工常熟研究院被命名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旅游景区,方塔街荣膺中国著名商业街。南北挂钩共建常泗工业园连续两年列全省县级共建园区考核第一。
五、提升服务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依法行政不断深化。完成新一轮规范性文件清理。设立市政府行政复议受理中心,收案窗口延伸至各镇,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6件。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度,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和行政调解工作有序开展。积极筹建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成镇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0家。完成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16项。实施人大议案1件,104件人大代表建议、261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满意率分别超过98%和99%。
行政效能更加高效。持续推进第六轮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到250项,减幅54.7%。健全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等服务机制,推行“证照联办”审批服务,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集中收费、一个窗口办理。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拓展12345便民热线服务功能,“常熟发布”政务微博正式上线。
勤政廉政继续加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机关民主测评、纳税人“五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强化对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认真执行改进作风各项规定,组织开展“清风行动”专项督查,非民生类行政支出比重进一步压降。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全力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矛盾困难叠加考验,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发挥聪明才智,克服种种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同志们,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常熟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转型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板块发展不平衡性加大,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加倍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新的一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但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我市经过连续多年应对复杂环境的变化,抗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尤其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上海自贸区的启动运作,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即将出台,都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突出稳健增长、转型升级、城乡一体、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等重点,努力把常熟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江南名城。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总产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45%;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完成注册外资20亿美元、到帐外资10亿美元,净增内资注册资本1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稳中求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做强实体经济。着力扩大有效投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改提升,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围绕完善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战略合作,进一步增强“小巨人”企业的行业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62个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新增长点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强化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招商选资水平,努力在超五十亿、超百亿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化解要素瓶颈,集聚资源优势,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更大力度整治低效非农用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项目集聚,盘活存量土地5000亩。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拓宽投资领域,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创造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配合做好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过境线路搬迁安置,全力保障用电需求。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
注重载体建设。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创新载体投入运营模式。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和一批科技创新载体,确保完成“两年新增产业和创新载体各10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突出“两区两园”主阵地作用,扎实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国际物流园建设,提升高新区汽车生产**业产业园水平,壮大虞山高新园电气机械产业基地规模,加快苏虞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增强板块载体支撑,通过新建与盘活改造相结合,推进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园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布局,加快形成“一镇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铁黄沙整治工程,完成吹填面积6000亩,同步推进长江岸线利用和产业布局研究。
拓展内外市场。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争取获批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争取服装城列入商务部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和市场采购贸易政策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稳定外贸增长,加快贸易结构调整,提升一般贸易竞争力,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和国内增值链,提高外贸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组织好境内外重点展会参展组展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发展社区商业、农村商业,合理规划布局商贸网点和城市综合体项目,推动传统商贸业态向综合形态和连锁经营转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扩大电子商务运用,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大力促进服装等优势产业网上集聚。
二、突出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围绕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个“千亿级”产业目标,强化规划引领、载体支撑和项目支持,推动三大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对经济转型的支撑作用。以“两车一中心”为核心,加快推动观致汽车批量入市,奇瑞捷豹路虎项目建成投产,丰田系列项目集群发展,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企业,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园,推动项目单体优势向产业整体优势转化。紧扣装备制造产业链核心环节,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切实增强自主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重点打造东部重大装备制造、南部精密机械、北部电气机械三大集聚区,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主”,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布局、深化重组,加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打造纺织服装创意产业聚集区,促进服装城与纺织服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冶金等五大规模产业整合提升、挖潜增效,增强集群效应,放大规模优势,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突出发展生产**业、城市服务经济两大重点,依托沿江、服装城、南部新城三大区域,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和临港经济,构筑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优势,力争引进培育总部企业3家以上。加快新兴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汽车物流、金融、研发设计以及服装创意设计等服务业态,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挥“营改增”政策杠杆作用,加速规模企业深化二三产分离,着力培育波司登营销、观致汽车销售等一批销售超百亿元的生产**业企业。推动服装城、大学科技园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加快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推进旅游综合改革,扎实开展首批国家休闲城市综合标准示范市创建工作;以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推进旅游综合开发和整体提升;以游轮母港建设为突破,积极拓展长江旅游。
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多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1400亿元。建立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机制,三年内培育形成年开票销售超3000万元双创科技企业100家。强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大学科技园、科创园市场化运行机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件,新增国家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织1个。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政策措施,优化调整人才工作机制,新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0人,姑苏计划人才12人,新增市级领军型人才项目50个。
三、突出改革创新,增添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上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全面清理市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施目录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强化行政审批后续管理,针对取消调整事项,逐项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即办件比例。改革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全面整合现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市级平台建设,规范镇级平台运行。扎实推进梅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大管理权限和执法事项下放力度,深化镇级规划建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强镇扩权”步伐。
创新完善社会管理。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争取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领域取得实效。实施社会组织“倍增计划”,通过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公益创投等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推进“政社互动”,落实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双向责任,细化考核评估办法,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广城区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建设,进一步厘清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的边界,增强社区服务居民能力。稳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量扩股、现金参股,条件成熟的实施撤村建居和“社经分离”。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推行新市民积分入学、入医、入市民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行分类定位、**管理、分别改革,努力在编制管理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实现制度创新。深化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建好实验中学、昆承中学、石梅小学三个办学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均衡化程度。深化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医疗服务联合体建设,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继续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建立完善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信息共通、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试点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探索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私募债发行等业务,鼓励开展金融中介业务。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完善“科贷通”运行模式,加快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等小微型科技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鼓励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主体建设,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
四、突出统筹协调,*推进城乡一体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方向坚定不移、政策一以贯之、工作持续不断、统筹整体推进”,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完成集镇控制性详规修编,加快编制综合整治等各项规划,基本形成镇村建设规划体系。加快推进示范小区建设,规范建设管理,配套服务设施,示范小区新开工100万平方米、封顶150万平方米、交付100万平方米,安置入住3500户。完善农村住宅解危解急分类管理,加大解危解急力度。加快复耕复垦和土地整理,全面推进万顷良田建设。继续抓好安置农户的社会保障和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工作,实现安置和社会管理同步推进。
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以“小城市”理念推进集镇建设,以美丽村庄行动提升村庄风貌特色,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面貌。提升中心集镇建设水平,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因素,精心打造规模集聚、功能完整、宜居宜业的现代江南小城镇。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促进古镇、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规范农村道路建设管理,实施镇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10个美丽村庄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梅李、海虞美丽城镇建设。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体运作,提升两大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美丽田园为抓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新增各类设施农机装备1000台套,稻麦收割机自给率超80%。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拓展农药集中配送覆盖面。组建常熟粮食集团,推进粮食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粮食流通保供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能力,全面完成“常优”系列种子基地建设,推进商品化育秧中心建设。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和职业农民的多层次培养机制。
加快强村富民步伐。实施村级财力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增长10%。启动“一村二楼宇”建设,推进村级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拓展村级经济发展空间。深化联合抱团发展,鼓励各村联合组建新型投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经济发展载体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新一轮生态补偿政策和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建立集体资产信息监管平台。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转型升级,新增村级合作农场20家、各类专业合作社40家,实现劳务合作联社全覆盖。
五、突出建管并重,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强化片区开发理念。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完成沪通铁路火车站区域、虹桥片区、兴福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实现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进一步明确支董、海虞、辛庄、港区四片区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工,完成铁黄沙片区、淼泉片区等城市拓展区规划。突出城市片区综合开发,促进主城区空间优化、资源集聚、功能配套、品质提升。加大拆(搬)迁工作力度,全面完成琴湖片区房屋搬迁,抓紧推进昆承工业园、文化片区、龙腾片区等地块拆迁收储工作。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新开工安置房3500套,金桂家园一期等四个项目竣工交付。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明确城市西部生态休闲区、北部城市社区、南部国际型生态社区、东部功能拓展区、滨江新城功能定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北部区域路网框架,推进商业、教育、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生活功能组合。推进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等项目,逐步形成国际化生态社区。拓展城市东部功能,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提升市场建设档次。深化滨江新城产城互动,加快宝鸿广场综合体等工程进度。推进古城更新和综合改造。完成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35万平方米。积极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模式,把业主自主更新与政府配套支持相结合,加快推进城区零星危旧小区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构建“大城管”格局,完善数字城管运行机制,实现12345便民服务热线、社区管理网格与数字城管平台整合、力量叠加,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职责下延,加快构建权责清晰、事权一致、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推进智慧常熟,建设以数据交换和五大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中心,推动市民和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完善市民卡服务功能,打造一批智慧社区。*开展以主要街区、老旧小区、三环路沿线和城市出入口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加快实施环卫设施完善工程,建成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和收运体系,强化垃圾收运处置监管。
优化交通组织管理。深化交通微循环系统改造,着力打通交通瓶颈。开工建设莲花路,实施元和路综合改造,深化海虞路综合整治。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新建候车亭250个,建成服装城公交枢纽站。加强停车行为引导和停车设施建设,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停车错时开放。加强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继续推进“绿波带”和交通诱导系统建设,严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城市道路畅通有序。做好沪通铁路、锡太高速开工配套工作及申张线航道改线、新世纪大道北延工程前期准备。三环路快速化改造东南段通车,东北段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加快推进通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做好常沙线快速化改造前期准备。
六、突出民生事业,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着力改善群众生活。优化公共就业市场管理服务,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本市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预警与处置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放使用社会保障卡80万张。保持户籍人员养老保险覆盖率99.6%,基本实现稳定就业外来职工社会保险全覆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市镇两级住院政策补偿比提高到75%。完善社保资金筹集机制和基本医疗保险准备金制度。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缴存职工2.8万人。实施市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完成残疾人活动中心建设。筹建市级居家养老指导中心,完成老年公寓工程建设。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校安工程为抓手改造提升存量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新增教育资源。崇文实验中学、报慈小学、游文小学竣工投用,启动昆承中学改扩建工程,新建或迁建7所幼儿园,实施校安工程建设10万平方米。开展公办幼儿园独立法人试点,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实施“新市民子弟学校支教行”。完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中医院扩建,实施市五院迁建,启动东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健康常熟服务百姓行动”。深化“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活动,实施“单独二孩”计生新政。建设市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陆上训练馆,50%以上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医保健康一卡通。启动市档案中心建设。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选树和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镇综合性文化设施改扩建工程,深化“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加快推进“书香城市”建设。精心组织第六届江南文化节,承办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加强城市文脉保护,完成文庙大成殿等主体建筑修复,启动严讷宅、太平巷明厅和卫氏义庄保护工程。启动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发挥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引导作用,坚持产业融合和跨界整合,全力打造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集群。
加大平安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六五”普法,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技防城建设三年规划,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经济金融风险监测机制,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健康体检和风险预警,防范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深化“三合一” 场所、“五小企业”和“九小场所”专项整治,全力压降各类安全事故。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完成药品使用单位远程监管网建设。健全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行联合接访机制,推进信访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力争积案化解率100%。
七、突出环境保护,扎实推动生态文明
强化节能减排。推进“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严格项目准入能源评估;以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为重点,启动减排“八大工程”,深化节能减排预警监测和考核问责,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强化电力钢铁行业烟气治理,完成常熟发电、华润电力等火电热电企业机组脱硫、脱硝、烟尘提标改造任务。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东南生活污水厂扩建工程,加快城西生活污水厂扩建工程;完善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加快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5%和70%。
推进综合整治。坚持流域整治、长效管理,继续推进望虞河和阳澄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断面长制,确保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80%。实施乡区河道综合治理32条,整治疏浚城区河道20条,完成申张线航道沙家浜段整治工程,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实施畜禽养殖综合整治三年规划,*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治理。推进印染、化工、货架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严格监管重点排污企业、环境风险企业,加强环保联动执法。着力加强灰霾治理,开展大气排放源清单调查,制订出台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和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启动第二阶段黄标车限行,淘汰更新黄标公交车168辆。
优化生态环境。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进新一轮生态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生态文明“十大工程”,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重视农业生态功能,按照苏州“四个百万亩”规划,加大耕地特别是稻麦田的保护力度。实施沙家浜湿地北扩工程,南湖湿地公园核心区建成开园。完成全市水系连通总体规划,加强调水引流工作。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长江应急水源地建成投用。加强城市绿化生态化、精细化管理,打造三环路东南环等兼具生态、景观功能的绿化精品,提升绿地开放度。以调优林木绿地结构、提高林木覆盖质量为重点,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000亩,提升绿化管养水平。
八、突出作风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改进作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继续开展电视问政活动,实行重点评议部门政风行风现场直评。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引入社会满意度评价体系,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强化公共服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上来。完善财政资金配置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12345”社会综合服务平台,扎实做好服务社会和群众的各项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微博部门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线咨询办理效率和质量。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全面推行重要规范性文件施行后评估制度,*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和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试点工作。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镇工作,逐步建立其他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应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认真实施人大议案,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突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着力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全程监管。着力降低行政成本,“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压缩10%。积极稳妥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干事业,努力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共同谱写中国梦的常熟篇章!
较旧一篇:2014年张家港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