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6日在梅县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梅县区区长  钟光灵

各位代表:

我代表梅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参议,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梅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月18日,梅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12月8日,梅县区正式挂牌成立,掀开了梅县发展的新篇章。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着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全区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经济实力有新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乃至全省山区县前列,全区GDP150.53亿元、人均GDP2814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8亿元,增长30.22%,

财政收入加权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税收24.37亿元,增长44.3%,其中区本级税收10.35亿元,在粤东西北75个县(市、区)中位列第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前十五名,居全省山区五市之首。固定资产投资74.66亿元,增长33.6%,总量和增幅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6亿元,增长15.2%;外贸进出口总额3.38亿美元,增长18.28%。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5.8:39.6:34.6。

新型工业有新发展。*开展“暖企”行动,出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连续四年每年50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梅雁、宝丽华、华银、超华等一批骨干企业实力增强,长荣山茶油生产线、金雁水泥粉磨生产线、四0一厂技改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航鑫科技、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等一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与增城合作共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的广州增城(梅县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落户企业已有28家;与中海油签订计划投资150亿元建设新能源基地和LNG热电联产项目。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89亿元,增长18.6%。制订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三年发展规划,电商、物流企业数和网购消费居全市首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1.95亿元,增长26.8%。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乡贤回归投资兴业工程”有效推进,全年引进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32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已动工、投产项目37个。

文化旅游有新成效。雁洋生态旅游产业园成功竞得省生态旅游扶持资金,广东文化旅游特**雁洋核心区建成一批新的景点和设施,桥溪古韵对外开放,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建成开学,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动工建设;松口千年古镇规划启动,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建成,松口古街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麓湖山二期项目加快推进。圆满承办了2013央视中秋晚会、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等国际国内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了柚花节、金柚飘香招商会等活动。雁洋申报国际慢城工作顺利推进,桥溪古韵入选“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村”,茶山村获得中央500万元的名村保护建设补助资金,侨乡村竞得400万元的省旅游开发扶贫专项资金。以高分通过省旅游强县复审验收,入选广东2012年度县域旅游竞争力十强县,成为全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803万人次、旅游收入66.1亿元,分别增长66.9%、69.6%。

农业农村有新进步。全年“三农”支出4.1亿多元,成功竞得省1.48亿元的碳汇林生态工程、省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竞争性资金。投入36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国家级珍稀苗木产业暨金花茶综合标准化研究基地和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装备研发中心先后落户我区,水车绿色健康渔业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5万亩,总产18.49万吨,有效确保粮食安全;新增特色产业基地3.6万亩、耕山致富示范基地30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8家、家庭农场38家、省级农业名牌产品2个,“三品”认证农产品14个;梅县金柚入选“广东十件宝”。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进展顺利,已投入帮扶资金4528万元,436个帮扶项目有效推进。全年劳动力培训和新型农民农技培训2.76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2.5万人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722元,增长11.1%。

二、城乡环境明显提升

新城扩容提质有效推进。抓住嘉应新区规划建设和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主动与梅州市区对接,确定了西片区8平方公里的嘉应新区起步区,启动谋划13平方公里的科技产业城、20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区;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相关融资租赁公司的支持,融资6亿多元,有效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县城全年投入31.3亿元,建成了昌盛豪生大酒店、卜蜂莲花购物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配套项目;新建5条市政道路、1座人行天桥,打通新富路及文化城2条断头路;正加快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富力城、外国语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西片区征地拆迁力度加大,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引进了富力地产、金利来、中海油、喜之郎、亚洲正大、科伦药业、华润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发展城市综合体项目,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人才教育、汽车文化“四大功能产业配套集聚区”建设有效推进,新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5.2平方公里。

交通水利设施日臻完善。全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2亿元。积极配合市抓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等“两高一场”项目建设相关工作,谋划了2013-2020年概算投资128亿元的61个交通公路项目。全面完成济广高速梅县段征地拆迁任务。完成了总投资1.59亿元的一批国省道干线改造升级和80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工程,完善了投资1.7亿多元的一批旅游景观道路。投入3.34亿元,完成了65宗水利工程建设,省级水利示范县工程项目全面启动,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等一批水利惠民工程顺利推进,解决了3.1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3100万元,重点抓好电压低等问题地区的农网改造工作。

美丽城乡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落实规范农村建房等政策措施,在每年投入2000万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增投6000万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雁洋、松口、丙村“十村联动”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亮点纷呈,南口侨乡村、松口大黄村被列为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大力推进“一消灭三改造”工程,完成造林种植面积9.3万亩,发动社会企业造林6.2万亩,实施森林进城绿化4.1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4%。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实施“三旧”改造,盘活土地存量,增加用地总量。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联合执法,“两违三抢”、机动三轮车、城区摩托车和酒吧扰民现象等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数字城管系统覆盖新城建成区。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推进空气质量、水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77万吨,完成一批治污减排设施建设,全年环保支出增长30.69%,单位GDP能耗下降4.5%,饮用和备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Page: 1 2 3 4 5较旧一篇:2014年梅州市兴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较新一篇:2014年梅州市蕉岭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