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光明新区成立第五周年。“五年再出发,**再燃烧”,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干字当头,以干代庆,全力加快新区建设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第一,坚持有质量的高速增长,光明新区经济发展实现“四个突破、三大跨越”。

2012年,光明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同比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3.96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91亿元,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9亿元,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200.05亿元,增长1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33亿元,增长18.1%;国地两税收入51.35亿元,增长20.6%。简要来说,新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增长态势,五年实现“四个突破、三大跨越”。

四个突破:新区GDP突破500亿元,预计达到5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00.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达到1213.96亿元;国地两税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1.35亿元。

三大跨越:经济总量的跨越。新区GDP由成立之初的134.9亿元,增长到502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目标,正朝着800亿、1000亿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快速迈进。发展速度的跨越。经济连续保持25%左右的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5年增长近6倍,工业总产值、税收等其他各项主要指标均翻倍增长。发展质量的跨越。上市企业从成立之初的4家增至30家;世界500强由3家增至13家;企业累计专利授权量从515件增至 6059 件,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明显提升。

在光明新区成立五周年之际,王荣书记、许勤市长亲自出席新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对新区五年发展成就予以充分肯定,称赞“光明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功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实现了高端企业集聚,市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许勤市长年底到新区调研时指出, “光明新区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无论是经济、产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社会建设,成绩都很突出,尤其是经济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全市,体现了新区的特点。光明新区GDP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高速发展,已成为深圳新的区域增长极。”

第二,强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光明国际平板显示园区基本成型。光明国际平板显示园区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4家,预计年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68.1%,增速是新区工业总产值的2.6倍。华星光电提前3个月达产,创全球最快记录;旭硝子项目顺利投产,2013年预计产值达25亿元;林德气体、美国空气化工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区平板显示产业形成了以华星光电、旭硝子、莱宝高科、日东电工、华映显示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垂直产业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新吸纳33家优质企业并通过专家评审,新区产业项目库累计已达219家。全年已出让产业用地8宗,正挂牌出让2宗,其余10宗正加快推进,总面积55.4万平方米。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研祥等23家企业建成投产或即将投产。东维丰、海洋王等10家企业加快建设。截至目前,高新园区和三大产业集聚基地共入驻企业94家(已投产40家,在建21家),预计总投资711.1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170亿元。

三是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出台《光明新区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措施》、《光明新区总部企业认定和专项资金管理细则》等文件。设立总部经济发展资金,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业总部发展。方大集团等 61家企业总部即将进驻或达成落户意向。对贝特瑞等22家高成长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择机引导,形成了“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扶持万润科技等本土企业成功上市。

四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淘汰低端企业680家、转型268家。顺利完成15家省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内衣、模具、钟表三大基地完成投资3275万元,钟表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第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卫光生物公司改制上市工作取得突破。“以房招商”积极开展,引进朝阳电子等50多家规模以上优质企业项目,预计总产值45亿元。

五是商贸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苏宁电器、百事杰国际车城顺利开业。华润超市、吉之岛成功落户。华强文化、招商局“光明智慧城”、腾讯研发培训总部基地项目已明确选址,即将落地。文博会在光明设立活动点,成功举办了骑行文化节、内衣文化秀等专项活动。新区首家村镇银行顺利挂牌开业。绿色生态旅游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4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59万元。成功举办新区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大观园获评国家3**景区,成为新区首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六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企业专利申请量达1350件,同比增长102%,是2008年全年申请量67件的20倍。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光电企业加速器、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工程中心、技术中心4个,市级技术平台累计达15个。制定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分别与国海证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新区创新环境加快改善。设立2500万元经济发展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第三,加快提升公共配套水平和城市形象,绿色新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两个国家生态示范区加快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示范区、低**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同富裕第二期安居工程等5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即将投入使用。行政配套区北片市政道路等一批示范项目顺利推进。新区共有16个项目通过绿色认证,25个正在认证,占全市的四分之一。编制完成《低**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建成新城公园、明湖城市公园等4个低**开发建设示范项目,其中园区36、38号路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示范项目”。

二是城市公共配套加快完善。累计投入3.8亿元,新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和群众体育中心“两馆两中心”投入使用,群众文体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光明中学高中部扩建、新区实验学校初中部新建等8个项目积极推进,市第十高级中学、新明医院完成前期工作。同观、观光等城市骨干道路全面建成,“九纵八横”路网格局加快完善。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石甲线原水管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改造供水管网78公里,完成污水干、支管工程建设80公里,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9%。广深港门户区、行政配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综合体等20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三是城市更新积极推进。编制完成新区城市更新规划,划定重点城市更新单元44个,为加快推进新区城市更新提供了指引。新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公明陶瓷厂顺利竣工;公明新创维等7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总投资达153亿元,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有效**了新区发展空间,提升了土地潜力。

四是城市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举全区之力,开展违法养殖整治歼灭战,共清除违法养殖户1932户,清走生猪30.56万头,清拆乱搭建窝棚108.9万平方米,得到辖区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城市绿化提升工作大力开展,迎宾大道等9个绿化提升项目在今年1月底前均可完工,项目进度走在全市各区前列。创造性实施“光明杯”环境卫生竞赛活动,直接对28个社区进行考核排名,新区环境卫生水平全面提升。

五是土地整备与监管工作有序开展。2011年7月全市土地整备工作启动以来,新区整备土地10.02平方公里,支付补偿资金9.7亿元,顺利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整备任务。腾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光明水厂等项目土地整备工作全面完成。德源木器厂、华星光电周边配套项目等64个项目拆迁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农田改造完成土地征转10361亩,约占总任务的91%;完成清场10852亩,约占总任务的95%。研究制定了国有土地监管共同责任办法、查违工作共同责任考核办法,清拆处理各类违法建筑2140处,约60.52万平方米。

第四,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提升。全年财政投入民生总计1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4%,其中医疗卫生等八项主要民生投入17.3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达79%,投入比重居全市各区(新区)首位。光明办事处保障性住房等4个项目即将完工,新增住房2850套。光明原住民土地诉求问题取得突破,完成碧眼社区等8家新型社区股份公司组建工作,顺利下拨1.9亿元社区安置补助费和1.6亿元帮扶资金。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18场,开发就业岗位4.9万个。帮助586名户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发放各类救助金、慰问金共2100万元。各险种参保人次累计117.4万人,各项社会福利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扎实开展。认真做好对口雷州等扶贫工作,顺利通过全省“双到”工作考核评估。

二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全省率先试行教育券制度,按照初中每年每人6000元、小学5000元标准,解决了3803名学生就读问题,既确保了教育公平,又促进了民办教育发展。高考省专上线率达95.5%,光明高级中学、光明中学再获市“高考超越奖”。高级中学通过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级验收。按照区级标准,对原公明医院、光明医院升格改造。新区人民医院在全市11家区级医院考核中排名跃居第六。社康中心实现全覆盖,获评国家级示范社康中心1家,省级示范社康中心3家。创建“药品安全示范社区”26个。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获得全市二级医院最好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1‰,低于全市标准。

三是以“楼长制”和“白花邻里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成立新区社工委,*实施“织网工程”和 “风景林工程”。在全市率先提出并推广“楼长制” 为代表的出租屋分类管理模式,28个社区1.3万栋三层以上出租住宅,共配备出租屋“楼长”12401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群防群治网络。白花、玉律两个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新区28个社区实现市区服务中心全覆盖,为社区实有人口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群众普遍好评。社工队伍、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已开发社工岗位226个,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113家,登记合格率达100%。

四是平安光明建设加快推进。*推进“三打两建”,破获欺行霸市案件103宗,查处制假售假案件688宗,查处商业贿赂案件47宗,快速破获了“2.19”女鸭贩被伤害案,成功挖出“4.16”私宰贩卖“问题猪”案幕后“保护伞”,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积极开展新区领导班子成员接访、下访、走访“三访”活动,妥善处理富安花园等重点信访积案14宗,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52宗。持续开展迎十八大“秋季攻势”等专项整治,治安明显好转,全年刑事、两抢、两盗警情分别下降24.35%、6.42%、6.05%。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全年查处整治安全隐患7.5万多处,公明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检查组验收。新区劳动仲裁院挂牌运作,妥善处理劳资纠纷4062宗,调解仲裁1173宗,新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第五,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新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一是党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市率先出台区域化党群共建“1+7”制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光明模式”逐步形成。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年”、“五好”班子创建等活动,181个基层组织晋位提升取得实效。积极开展“五进社区”活动,办理社情民意520多条。“两新”组织党建“百日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新登记党员2523名,总数增长300%;新建党组织71个,增长32%;“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达到100%。党建推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事业健康发展,“两新”组织工会组建率达97.2%,28个社区综合团组织实现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妇女组织组建率达100%。大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成处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面向全市公开选调2名公立医院院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通过中组部一级标准达标验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作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出台《光明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决定》,大力开展机关作风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常态化查访制度,组织明查暗访25次、专项检查窗口行业单位40次,通报20个单位。制定《2012年贯彻落实廉洁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将落实廉洁新区建设规划纳入绩效评估。在新区工程建设领域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三类社区公司”实行“三统一分”制度,规范股份公司管理。找准舆情监督与民计民生的结合点,加强预判和防控监督,做法和经验被中纪委推广。以“两新组织”为代表设立纪检组织和纪检委员,有力促进非公有制领域反腐倡廉工作。全年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0宗,处理10人。核减工程造价3.94亿元,实现了纪检监察和审计职能的深度对接。

三是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全年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231名,其中入选中央“千人计划”6名,位列全市各区(新区)第二。加强人才培训工作,新区处干班、青干班培训学习继续开展,组织315名科级干部参与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95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班。

四是宣传文化工作积极开展。加强公共文明建设,新区公共文明指数持续进步,是全市唯一连续7次都取得进步的区(新区)。圆满完成2012年文明创建迎检工作。继续抓好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共组织上报新区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20次。成功举办“喜迎新区成立五周年暨首届社区邻里文化节”。推动学雷锋志愿活动、“阳光达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成功举办深圳市第十四届网协杯赛事,参加人数达600多人。

同志们,2012年光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过去五年成就的集中体现,为新区五年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是新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区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了新局面,谱写了新篇章!发展蕴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基层群众对新区建设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新区各部门、市驻新区各单位的干部职工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新区各部门,驻新区各单位,公明、光明办事处和各社区,以及关心、支持新区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团结拼搏,五年砥砺奋进。在新区成立以来的五年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我们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弘扬新区成立之初形成的“蓬勃向上的朝气、改革创新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领先一步的豪气”这“四股气”,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创业的勇气,充分发挥“大部门”制的体制机制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新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必须坚持增长高速度、发展高质量。我们高度重视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统一,突出“快”,突出“好”,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新区经济有质量的高速增长,已崛起成为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探索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开发区的富有魅力、充满活力、极具潜力的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我们始终坚持“三同”理念,把社会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把民生改善作为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推进,通过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加快解决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服务基层,服务民生,赢得了民心,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持上下一心、真抓实干。新区各部门、市驻新区各单位和办事处、社区的广大干部职工,对新区发展充满信心,对新区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确保了新区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在土地整备、基本农田改造等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上,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努力推动新区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依然滞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二是园区形象亟待提升,配套严重不足,打造一流园区任务十分艰巨,绿色新城建设任重道远;三是社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进一步突破,社会管理服务和民生发展压力依然较大;四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水平不高,与推动新区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加以克服。

Page: 1 2较旧一篇: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