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28日在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r />张国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任期届满之年,也是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破难题、惠民生,综合施策、攻坚克难,有效扭转了主要指标增速回落过大的局面,全市经济呈现出触底回升、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和10.8%。

2013年工作目标的基本实现,标志着本届政府基本完成了市九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经过不懈努力,我市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平顶山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五年来,我们直面危机、多措并举,推动经济保持平稳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从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入手,多措并举、长短结合,全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把稳定工业经济运行作为首要任务,先后制定实施了工业发展腾飞工程、稳增长16条举措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加强银企对接、产销对接和煤电油气运调节,解决了一大批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产能。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3.4亿元,与2008年相比,年均增长11.3%。把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有力抓手,强化投资拉动,401个项目开工建设,239个项目建成投产,18个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0.9亿元,年均增长25.3%。国家重点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全线贯通,干线征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受到国家和省表彰。把扩大消费作为重要举措,落实消费鼓励政策,推动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增强消费拉动。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9亿元,年均增长17.1%。一系列应对危机的举措,有效推动了经济平稳增长。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556.9亿元,年均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9.7亿元,年均增长13.9%。

五年来,我们构建载体、优化结构,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着力调优存量、扩大增量、弥补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载体更加完善。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1630亿元,入驻企业762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39.3亿元。11个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全部获批,25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2.7亿元。结构调整步伐更加坚实。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3万亩,建成高标准粮田42.5万亩,粮食连续10年丰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培育现代循环畜牧业企业50家,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园区1486个。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双百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平煤神马集团成功打通世界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行业比重分别提高1.7个和5.5个百分点。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编制完成旅游目的地总体发展规划,尧山—大佛景区晋升为国家5**景区,并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原大佛、神奇尧山,观音祖庭、近悦远来”旅游品牌日益彰显;广发银行、中信银行等14家金融机构入驻我市,平顶山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和县域服务全覆盖,去年我市被评为全省金融生态环境优秀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提高6.9个百分点。科技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科技进步奖53项,67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研发基地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47个,专利授权4409件,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生态建设成效更加明显。加强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公共机构节能,深化大气环境和白龟湖综合整治,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定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增造林85万亩,10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省级林业生态县。

五年来,我们以创促建、强化引领,推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技术评估。城镇化率由40.2%提高到46.4%。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城市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组团式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6县(市)和石龙区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报批,“一核三组三星”现代城镇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按照新区加快建设、老城提档升级、新老城区同步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与管理。新城区累计完成投资172.9亿元,新增道路30公里、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建成区达到15平方公里,市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现代化湖滨新城初具规模。老城区着力实施城中村开发和旧城改造,累计开工1156万平方米、主体完工928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道路318.7公里,延伸市政管网683公里。湖滨路、西南环路建成通车,解决了新老城区交通瓶颈制约。更新公交车386台。基本完成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社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市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运行,获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提质扩容。以快速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中心城区与鲁山、叶县、石龙组团式发展,推进汝州、舞钢、郏县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出台了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见,引导人口、产业、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3.7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9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启动建设中心村342个,建设新民居4.4万套,入住1.5万户,完成28万贫困人口脱贫,解决116.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推动改革攻坚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成效。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基本到位。完成国企改制27家。平高集团与国家电网、普生药业与国药集团等实施战略重组或合作。卫生、文化、供销、林权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发展难题不断破解。理顺新城区、高新区管理体制,明晰化工产业集聚区市县共建共管责任主体,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集中整治,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搬迁,完善市、区税费分成体制,完成农信社达标升级并启动组建平顶山农村商业银行,出台解决历史遗留房屋产权登记问题的具体办法,一批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急事、大事、难事取得阶段性成果或重大进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三届“华合论坛”,组团参加省内外重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013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50亿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2%和29.2%。与墨西哥圣路易斯市、巴西坎布里乌市结为友好城市。要素保障持续加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被确定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新增建设用地3.8万亩。成功发行15亿元城投债券,平煤神马财务公司开业运营,天瑞水泥在港交所上市。新增融资937.4亿元。培训各类技能人才48.3万人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3万户。2013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09.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

五年来,我们改善民生、创新治理,推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每年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解决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41元,年均分别实际增长8%和11.1%。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强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全生产优秀省辖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56.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补助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临时救助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建立高龄老人及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30个,完成投资122.8亿元,保障家庭6.9万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78所、中小学254所,城区幼儿入园难和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职教攻坚计划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了宝丰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等特色文化园区,举办了全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国书法兰亭奖大赛、中国宝丰魔术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被授予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和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等称号。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17家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无障碍建设先进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四连冠”。老龄、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平安鹰城建设,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推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扎实开展“树正气、转作风、促发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转两提”,大幅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效能位居全省前列。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马俊欣、李博亚等一批先进典型。强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对台、统计、史志、盐业、气象、地震、烟草、档案、新闻出版、国家安全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平顶山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牢记发展第一要务,遵循发展规律,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必须始终加快调整转型,树立新型资源观,充分整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着力调结构、补短板、创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定不移走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始终注重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增强发展动力;必须始终加强生态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当代人受益,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惠民,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之基,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始终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务实重干,敢于直面矛盾、动真碰硬,说了算、定了干、遇到困难不改变,一抓到底,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各位代表!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参与平顶山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结构性问题影响,部分指标没有达到预期;传统支柱行业形势严峻,骨干企业生产经营还很困难;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任务艰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比重低,传统产业占比高,且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服务业发展薄弱;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产学研用结合还不紧密;能耗水平偏高,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还需付出更多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行政服务效能还需提升,反腐倡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牢记使命、努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4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