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在泰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r />陆志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三项要求”、“八项工程”、“十项举措”,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加快“三个名城”建设,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0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3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1760亿元,增长2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9%。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市区北部现代农业走廊规划完成编制和评审,姜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地区,泰兴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9万亩、高效设施渔业2.6万亩、高标准农田18.1万亩。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增长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00亿元、利税1000亿元、利润600亿元,分别增长19%、18%、18%。完成工业投资960亿元,增长21%。新增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27家、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新增私营企业10272家、个体工商户26448户,净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636.3亿元。建筑业总产值2159亿元,工程结算收入1450亿元,分别增长15.6%、18.5%。服务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亿元,增长13%。八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获省重新评定。凤城河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溱湖风景区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兴化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接待游客16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3612.6亿元、贷款余额2464.2亿元,分别增长17.6%、18.4%,累计实现直接债务融资额120亿元,华夏、民生、浙商银行泰州分行开业。
转型升级成效凸显。以发展壮大“1+3+N”产业体系为重点,努力在加快结构调整中提质增效。优质项目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双百”工程,完成投资367.8亿元,65个项目竣工投产。扬子江药业注射剂、阿斯利康供应基地、可胜科技铝镁合金制品、伽力森食品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全年实现产值3306亿元,增长23.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利税20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增长32%、3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50亿元,增长23.7%,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逆势奋进。认真实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五年规划”,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260亿元,增长14.7%。船舶产业显现触底回升迹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均居全省首位。科技创新成效突出。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5%。连续5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新公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泰州)中心,成立全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4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获专利授权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40件。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名、省“双创计划”人才22名。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与15家省级机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初见成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并联审批、联审联验,取消、调整三分之一审批事项。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收费标准和项目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个体工商户选择登记等新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实施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范围,推进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5个,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3亿美元,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比上年增加47家。实现外经营业额8.3亿美元,泰兴河海科技在印尼成功签约2个过亿美元项目。海关、国检、海事、边检为开放开发作出积极贡献。特色园区承载功能有效提升。中国医药城进入产业化发展转折期,新落户企业125家,在建产业化项目180个;泰州北京儿童医院签约落户,省体外诊断试剂检测中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分所挂牌成立,获批全省首家药品专用公共型保税仓库,成功举办第四届医博会。出口加工区二期加快建设,纬立资讯启动实施,纬创进入产能**期。新能源产业园林海电动车一期、智航锂离子材料正式投产,永邦重工钢结构、汇景导电玻璃等即将建成。沿江开发*推进,靖江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核心港区永安港务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基本竣工。里下河特色经济板块后劲增强,兴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姜堰南洋电缆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城乡发展加快融合。*实施“城乡转型2115计划”和“美丽城乡建设行动”,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市功能形象进一步提升。启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姜堰撤市设区后相关规划调整,推进市区主干道联网贯通,“一城四区”格局初步形成。“九路一桥”改造基本竣工,金融服务区及人民医院、中医院新院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竣工试运营,完成6个老小区燃气改造。三水湾二期主体工程完工,福音、开泰等一批游园建成开放。调整优化市区公交线路设置,开通首批专用车道和泰姜专线。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违法建设防控,市容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进入收尾阶段,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阜兴泰高速泰州段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29、233、334等省道建设顺利。卤汀河拓浚完工,泰东河整治、引江河二期等完成序时任务。实施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新改建道路367公里、桥梁204座,疏浚县乡村河道1589条。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9.5万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姜堰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海陵创成省级生态区,高港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靖江、泰兴通过省级生态市技术评估,新增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共完成3805个村庄整治任务。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狠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全市新增造林面积9.4万亩,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社会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75.2%。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9230元、13870元,分别增长10%、11%。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帮扶,新增创业人员6.1万人、城镇就业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新农合筹资和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启动城镇居民大病再保险,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实施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和自然灾害救助,扩大孤儿保障对象范围,发展慈善福利事业。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建成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家。全市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937套,住房公积金新增开户缴存职工4.6万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160个。社会事业协调并进。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家,黄桥老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市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市档案馆创成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级各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靖江、兴化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验收,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获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等级。整合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市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社会科学、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气象、防震、无线电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大平安创建力度,获评全省平安市。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信访积案化解,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社会管理三级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推进“六五”普法,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完成村居两委换届。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抓好双拥和征兵工作,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启动实施。
政务环境持续改善。深化拓展“三解三促”,组织开展“治四风、建四队”活动,*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三服务”长效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严格控制涉企检查,制定落实减负措施。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初步形成“三分三统全覆盖”管理新模式。加快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建成市数据政务中心,我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规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有效开展。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落实率74%。整合开通“12345·政风行风热线”,认真办好市长信箱、望海楼实名论坛,*开展纠风治乱,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执行改进作风各项制度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泰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以及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受宏观形势影响,部分企业和行业运行困难增多,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难以持续较快增长;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趋凸显,重大项目招引和实施难度加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面临制约因素较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绿色发展理念仍需强化,大气雾霾呈多发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机关作风和效能仍需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攻坚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更好更快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三个名城”,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今年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1.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主题主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思路,努力构建具有泰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中国医药城产业化步伐。紧扣“5个1000”目标,全力打造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保健品、中药现代化等产业基地。实施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瑞士雀巢、日本武田和中外制药、台湾桑缇亚、香港百草堂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阿斯利康、康淮生物、复旦张江等企业早日投产,全年新增量产医药企业100家以上。推进医疗器械集聚区、会展交易中心二期、数据中心三期等载体建设。积极申报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加快省医药产业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实施转型升级“双百”工程为抓手,新上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项目,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达3900亿元。突出抓好“千企升级百企示范工程”,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力争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打响“建筑强市”品牌。
积极发展服务业。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为重点,推动生产**业提速发展,力争占全部服务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提升计划”,新增百亿级集聚区1-2家。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健康服务等新型业态。有序推进市区经济“退二进三”,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力促城乡商贸繁荣。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化源头控制,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不再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认真落实监管措施,突出抓好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和船舶、化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园区生态化改造,继续清理整治小化工、小电镀企业。大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2.强化开放创新驱动,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污染少、能耗低、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开展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品牌并购和建立营销网络。加强外事、侨务和港澳台事务工作,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推进沿江开发开放。认真落实“沿江地区转型发展五年推进计划”,完善沿江港口规划和核心港区功能,统筹沿江产业带项目布局和岸线资源整合,发展优势临港产业。加快靖江三江现代物流园、高港综合物流园建设,打造沿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互动”示范区。加快沿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泰镇高速、阜兴泰高速泰州段和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工程,完成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主动融入苏南板块,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与苏南的有效对接和错位发展。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以20个特色园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配套服务和环境保护功能。推进重点园区提档升级,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融合,把泰州经济开发区作为自贸区的特殊功能区来定位、打造,支持出口加工区、靖江经济开发区争创综合保税区;支持泰兴、高港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兴化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食品加工区。推动有条件的园区与境内外高水平园区、知名企业开展多形式合作共建。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抓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实现“两个高质量的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中心、江苏(泰州)医药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孵化器,构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专利池,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
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结合泰州实际,积极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统一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建成运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订和公布交易目录,规范交易程序和交易制度,真正使市场在公共资源交易和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以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金融改革,鼓励支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方向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将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着力防范债务风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企业能自主决定、行业组织能自律管理的经济活动,逐步取消审批;对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有序下放基层。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构建市区一体的扁平化管理机制,调整完善市区城建体制。推进重点园区和重点镇简政放权改革试点,赋予部分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理顺事业单位职能。
抓好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申报建设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大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力度,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4.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将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重点向民生领域和基层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加大农民创业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力度,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以扩大就业夯实增收基础,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帮扶措施落实,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净增城镇就业4.4万人。以加强社会保障兜住低收入群体生活底线,建立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临时救助和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健全孤儿、残疾人等分类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有序推进五险合一征缴。强化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增强公积金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格局。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事业规划布局,公平均衡配置社会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切实办好学前教育,靖江、海陵、姜堰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成泰州学院新校区,推进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实施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组建新口腔医院,支持兴办民营妇女儿童医院。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体育便民设施,备战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和镇村公交运营水平。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泰州建设,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排查调解体系和信访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法治泰州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活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保障法律服务需求。注重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双拥共建,*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
5.突出规划引领,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推进城市建设。科学组织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引导性,真正做到尊重规划、执行规划。保护提升老城。加快凤城河风景区建设,推进稻河、高桥等街区改造复兴,加大老旧小区出新和城中村、危旧房片区改造力度。繁荣繁华新城。继续推进金融服务区、华润万象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新城生活配套设施,着力扩大文化中心的社会效益。优化完善交通。启动城市快速道路体系建设,打通梅兰路、引凤路等10条影响城市功能的“断头路”,促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建成环凤城河慢行系统7公里。抓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贸市场、停车场等配套建设,让居民生活更舒适、更方便。
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城乡转型2115计划”,突出抓好一批关键节点城镇建设。坚持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重视靖江、泰兴、兴化城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打造一批富有现代气息、地域特色的小城市和重点镇。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力争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切实办好新一轮农村实事,认真落实扶持黄桥老区和里下河地区发展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区北部现代农业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推进引江河二期、川东港兴化段、马甸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南官河、周山河等骨干河道整治。
6.*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彰显城市个性。
深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重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充分发掘水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加强对名人旧居、文保建筑、古宅名园的修缮维护。加强对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落和片区的保护开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非遗”展示馆、“老行当”历史文化街区、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培养“非遗”代表传承人、传承单位,建成未成年人“非遗”传习所。
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壁纸、小提琴、工艺美术等重点产业,引进实施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已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办好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
提升现代文明素质。继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做好迎接考核验收的各项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升华城市精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百姓”系列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良好的诚信秩序。
7.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狠抓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严守生态安全红线。认真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确保全市生态红线面积占比不低于20%。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严惩重罚。完善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扎实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力争海陵、姜堰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靖江、高港通过国家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泰兴进入国家级生态市考核程序,兴化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全市建成省级生态市。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实施蓝天工程,严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施工扬尘,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防治大气污染。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减少雾霾天气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实施水环境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污水截管收集和集中处理,抓好城市黑臭河道整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自来水深度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主产区土壤安全。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打造市区北部和沿江地区绿色生态走廊,高标准推进城市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强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好靖江马洲岛、兴化西北湖荡等生态保护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8.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导向,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深化政务公开,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转变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改进作风各项制度规定,针对“四风”问题,突出“四查四治”,确保取得实效、取信于民。放大群众工作团效应,深化“三解三促”、“三服务”活动,尽心竭力为基层群众解决急需办、应该办、能够办的实际问题。加强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机关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求真务实,改进文风会风,清理精减各类达标创建活动,把更多精力用在狠抓工作落实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全体公务人员自觉“修剪”欲望、提升定力、抵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努力以良好形象赢得群众认可。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泰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4年万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丽水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