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2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州长  <**r />万玛多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坚持稳中求进,政府工作取得新成绩

2013年以来,我们面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主基调,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统筹推进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完成了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预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5亿元,增长16%;州县属固定资产投资98.25亿元,增长3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78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77元,增长13.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795元,增长18.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互促,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我们积极化解支柱产业效益下滑、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投资拉动能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在调整中提质,在优化中提效,保持了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加快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新增20个示范点,覆盖面扩大到51%,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投入运营。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实现全覆盖,草场、耕地、牲畜集约率达到65%、61%和64%,132家农牧业合作社纳入全省规范化建设名录,5家农牧业产业化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菜篮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打造了6个特色规模养殖场,虹鳟鱼、藏香猪、生态鸡等特色养殖业竞相发展。落实资金近5亿元,重点支持设施农牧业、农牧科技推广和农牧服务体系建设,新增畜棚44万平方米,草场治理34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解决了1.89万人和26.5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油总产分别增长0.7%和2.2%,牲畜出栏率提高1.9个百分点,农牧业增加值增长5.2%。

二是特色工业快速发展。积极化解影响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各类矛盾,强化运行调度和要素保障,扎实开展“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活动,全力稳定存量,*挖掘增量,确保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52.34亿元,占GDP总量的45.5%。着力打造园区产业高地,积极争取将刚察热水工业园区纳入全省煤炭加工产业链,落实海北生物园区建设属地责任,投资5.28亿元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达到规划总投资的44%。全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40.3亿元,增长42.5%,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培育规上企业2户。

三是生态旅游业强力推进。召开全州第四次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了旅游业转型发展。完成旅游投资6.26亿元,同比增长3倍,东方瑞士水世界、达玉部落民俗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青海民族文化音乐城、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高原海滨藏城等一批景区提升标志性工程顺利推进,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金银滩原子城景区一体化管理改革全面启动。星级酒店覆盖全州重点城镇,接待床位同比增长20%,农牧家乐增长30.5%,金融、通信、特色旅游商品、服务设施配套同步跟进,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旅游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州共接待游客446.36万人次,同比增长33.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65.5%;游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24.3%。“梦幻海北”旅游品牌附加值不断提升。

(二)坚持抓当前与利长远兼顾,发展的基础支撑实现新提升。我们全力落实投资拉动、城乡统筹、生态保护、要素保障综合举措,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一是投资拉动效应明显。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点,落实国家专项及省级配套资金26.5亿元,同比增长35%,落实对口援建资金1.71亿元。祁连机场、扎苏合70兆瓦光伏电站、纳子峡水电站及一批农村公路、水利、民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水利、电力投资分别增长18%和5%。在全省率先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示范试点建设,提前两年实现国定“7351”标准,公路建设投资同比增长57.04%。狠抓项目库建设,储备项目1731个。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3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0.79亿元,同比增长51.9%。

二是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编制和修订16个城镇和2个风景区规划,聘请国内一流专家为祁连县打造旅游名镇(天境祁连)把脉支招。城镇建设总投资达到24.26亿元,开展了建筑、道路、管网和节能改造,推进门源县城外延拓展区、刚察海滨藏城等重点城镇项目建设,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47.1%。完成了9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35个“千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行政村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州县财政投资1.26亿元,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0.7亿元,在25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全州86%的村庄实现了“新、亮、美、净、畅”。落实资金1.08亿元,推进了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是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加强环境监管、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和环保制度落实,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青海湖流域草原湿地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8.93万亩,落实森林管护面积811.71万亩,防治草原鼠虫毒草35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围栏工程80万亩。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3.39亿元,全州4.85万户群众受益,天然草场减畜102万个羊单位。实施了总投资7460万元的5个土地整理项目和2个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整理土地面积3.0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0.31万亩。

四是基础支撑更加有力。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提升强基础、促发展的条件。增强财力保障能力。积极培植财源,稳妥推进“营改增”。*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民生支出占到总盘子的80.1%。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95%。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牦牛提纯复壮、藏羊本品种选育及“两年三胎”等新技术。科技特派员队伍增加到110人,建立完善了州县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实施了2个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落实总投资5100万元的11个省级基金地质勘查及调查项目,为后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增强金融服务能力。青海银行入驻我州,融资担保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银行存贷规模分别达到97.34亿元和33.63亿元,同比增长6.38%和31.97%。

(三)坚持扩面与提质并重,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民生改善为出发点,全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充分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了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适度集中的新模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3亿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8.88%,同比提高4.47个百分点,高考重点院校上线率24.85%,同比提高13.43个百分点,农牧区学前教育实现基本覆盖。贯彻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362.5万元。积极开展捐资助学,2925名贫困大学生、3825名贫困高中生得到资助,切实保障了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统筹发展城乡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医保一体化进程,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高出全省标准16元。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药品招采及配送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扎实开展,14项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惠及2.55万户计划生育家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8‰。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公布实施《海北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投入增长98.7%,实施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装备工程和18个村“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完成了29个“寺庙书屋”建设,在23个乡镇130个村实施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安装开通1.93万户。*开展了清理整顿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工作,置换卫星接收设施3.15万户。门源古城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满举办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典等节庆活动,文化体育“四进”、“三下乡”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藏族女青年曹茉婕成为我省参加第12届全运会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四是着力加强社会保障。统筹推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扩面任务,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100%。全州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6450人,实施城乡医疗救助48571人次。狠抓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突出开工、竣工、入住与规范管理、公平分配。全年开工建设城乡保障性住房8795套。全州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均达到100%。

五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036人,各类失业人员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96人,发放政府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31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2%的较低水平。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44亿元。

六是加快实施扶贫工程。启动了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加快牧区农事队扶贫开发,综合扶贫、整体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落实各类扶贫专项资金88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等扶贫开发项目,3万余名贫困农牧民得到扶助,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

七是打赢物价“攻坚战”。针对年初高企物价指数,着重加强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向农牧区延伸,建成运营农副产品平价商店11个,强化物价源头测控和市场监管,切实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重要商品储备,投放平价粮油7种400吨。通过综合施策,物价指数由年初的7.1%逐步降低到年底的3.9%。

(四)坚持“外功”和“内功”并进,社会治理和政府自身建设凸显新亮点。我们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地履行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实现了稳定和谐发展。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落实各项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认真开展宗教寺院“三比一促”活动,推进了寺院自主管理、规范管理。扩大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覆盖面,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八进”主题活动*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网络覆盖全州。扎实开展信访工作,领导干部*基层开展“大接访”活动,落实“四包四抓”工作责任制,矛盾纠纷调处关口前移,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全面落实各项维稳措施,全力开展了反**专项斗争。狠抓食品药品安全,遏制防范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创新人口管理、治安防控、网络管理机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行政工作程序规定和依法行政制度,坚持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听取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建立了政府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推行了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了政府集中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重大决策事项专家评审制度。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控制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缩减年度“三公”经费5.4%。加大了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力度,四县政务大厅及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规范运行,实现“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网络实现了州县全覆盖。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25项。完成了卫生和计生部门整合,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推进。强化行政监察,推进了政风行风建设。加强了对“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贯彻州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按法定时限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计67件。

此外,双拥优抚、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开展,审计、监察、外事、侨务、人防、统计、气象、地震、档案、老龄、残联、工商联、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3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上下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无党派爱国人士、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海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比如,部分重点工业项目进度不快,后续项目和投资可持续性有所减弱,原煤、铁合金等重点产品量价齐跌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部分企业经营还比较困难,财税收支矛盾逐渐加剧,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政府自身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存在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二、明确发展目标,把握今年政府工作新要求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迎接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的希望之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持续**,国家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州独特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小康社会交通示范试点州建设的*推进,全省水生态文明示范州、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省户外体育发展试点州建设即将启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多重利好。加之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这一切,为我们开创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推向更高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贯穿于“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产业新体系,打造特色海北“升级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美丽海北“升级版”;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扩面提标,打造幸福海北“升级版”;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打造平安海北“升级版”,努力让各族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主要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州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8‰以内,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三次产业比重更加优化,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居民消费价格调控目标任务。提出的发展预期目标适度下调了地区生产总值3个百分点、州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物价调控等民生指标相对稳定,体现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符合海北发展的客观实际,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导到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上。

三、发挥绿色优势,努力打造海北经济“升级版”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经济“升级版”,这不仅是大步赶上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北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我们要统筹好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一是以扩大投资为引擎,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基础支撑,着力争取和跟踪落实国家资金、社会资金项目,保持投资强度。科学谋划布局。把握建设全省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示范试点州、全省水生态文明示范州、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难得机遇,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各个环节工作,力争一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列入全省重点工程,全力推进纳子峡灌区、祁连机场、西海至德令哈一级公路、黄藏寺水库、山东大唐海北风力发电等重点项目工作进度。全力以赴抓好投资进度。要做到在建项目逼进度、签约项目逼开工、在谈项目逼签约、没有进展逼退出、服务跟进逼主动,动态跟进,创新举措,强化服务,分类推进。实行重点项目州级领导挂牌制度,抓好重大项目稽察和招投标管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转变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注重以大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与外地大企业集团的对接,加强区域内企业间的战略合作,着力在补链、嫁接、配套项目上下功夫,做好项目建设的全程服务,综合运用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一揽子手段和政策,扎实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有序推进对口支援。加强与山东省、对口支援央企的产业合作,扎实推进重点援青项目建设,开展山东省对口支援海北州“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全面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以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富裕农牧民、提高农牧民、扶持农牧民的各项政策,按照绿色、集约、特色原则,全面推进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让农牧业经营有效益,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着力提升农牧业发展层次。加大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力度,推进农牧业生产要素的规范流转和有效配置,加快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草场、耕地、牲畜集约率达到70%以上。积极推进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和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全力推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提升一批规模种养基地,积极培育和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联度较高的牦牛肉、藏羊肉、青稞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龙头企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自建、联建等方式参与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牧场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增长10%以上,推广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技术和种植业良种良法,加快种畜繁育基地、种子田建设,严格耕地草原管理,确保农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严格落实畜种畜群管理办法,继续加强对杂种畜、杂色羊淘汰出栏的监督管理力度,全力打造白藏羊和牦牛两大特色品牌。从种养源头入手,净化农药、兽药、化肥、饲料市场环境,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工,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要加大农牧民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着力提升政策、管理、信息、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持大学生村官和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

三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特色工业发展壮大。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有机结合,大力培育核心龙头企业,延伸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紧正远矿业、弘川化工、海北生物产业园、新能源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海晏天瑞铝基一体化和青海鸿福矿业蛇纹岩综合开发两个“飞地经济”项目,积极争取将热水各洗煤项目纳入全省煤基多联产产业链,支持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成长,着力发展特色轻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把转变资源型发展模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引导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规模、技术和市场等综合竞争力。通过项目捆绑、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集中区产业聚集,壮大主导产业。推进热水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形成2至3户中型企业集团。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及配套产业。加强四个园区的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强市场预期分析,进一步加大对电力、运输、资金等要素的协调力度,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帮助企业强化管理、开拓市场、挖潜增效。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加大地质勘查和找矿力度。积极推进二类矿权出让工作,开拓矿业权市场,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地勘投资新机制,力争地勘投入和勘查成果有新的进展。

四是以促进旅游文化融合为突破,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把第三产业作为调结构、提品质、增后劲的重点,围绕旅游、文化、商贸、金融等,提升目标定位,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生态旅游业发展层次。全面完成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整合并试运营,加快5**景区创建,积极探索推进全州景区整合运营模式。围绕打造北线旅游经济带、国道315线旅游服务经济带,重点抓好青海民族文化音乐城、青海湖人文生态博物馆、西海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推进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卓尔山森林公园、八一冰川、自行车驿站等25个新建项目建设,加快百里花海、海滨藏城、年钦夏格日山等景区景点续建项目建设,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和行业监管,努力提升海北旅游影响力。确保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谋划提升文化旅游融合。抓紧编制全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积极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全力抓好环湖赛、岗什卡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等活动,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提升旅游品牌文化含量。规划建设高原体育户外休闲基地。在民族体育竞赛、民族工艺品制作、自驾车旅游、户外露营等方面建设一批参与性高、消费带动强的项目,延长游客在海北的逗留时间。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确保文化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大重点城镇和重要节点、农牧区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商贸物流网络发展,积极发展通讯、信息、金融、物业、物流、健康养老等服务业。

五是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出台实施《海北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镇规划管理。加快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及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开展违犯规划、超越用地红线、擅自更改容积率及建筑立面等专项治理活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进一步理顺西海镇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强镇容镇貌、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治安秩序综合管理。着力打造“美丽城镇”。以西海镇为核心、四县县城为中心、农牧区集镇为节点,加快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亮化、绿化、美化等生态景观工程。要突出城镇特色,最大限度的体现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建设项目以整理挖潜为主供应用地,尽量少占用草场农田,严防无限制扩大城镇边界。大力发展城镇特色产业。培育城镇主导产业,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旅游服务业、特色加工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形成全州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城镇产业体系。有序推进农牧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放开建制镇户籍限制,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原则,积极引导农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完善转移人口的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办法,特别要解决好已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生产生活的问题,加强农民工培训,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稳步扩大中心城镇和小集镇人口规模。升级打造“美丽乡村”。建立完善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巩固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成果,继续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全面实现“新、亮、美、净、畅”的目标。

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打造美丽海北“升级版”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围绕“生态海北”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在保护建设中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认真实施青海湖草原湿地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管理,全面完成减畜任务。*开展重点城镇、重要景区、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环保专项整治。推进节能减排。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目标责任,加强对全州12家年综合能耗消费总量1万吨以上标煤企业的能耗目标管理,强化刚性约束,确保完成省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抓好青海天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矿热炉余热综合利用、奥凯公司全封闭矿热炉技改及光伏燃气联合发电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州铁合金、碳化硅、煤炭加工等传统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和全民节能行动。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全面开展环境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限期治理制度。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加快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推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进一步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以制度的底线筑牢生态环境的防线。

五、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打造幸福海北“升级版”

把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将政府帮助和群众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在“织好网、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和发展民生“升级”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努力促进全州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抓好标准化学校、学前教育走教点、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快推进海北二中、三中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双语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巩固提升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和转诊审批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和职工医疗参保率,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加快推进省内“一卡通”和异地结算。进一步提高药物配送效率,在非政府办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医改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单独二孩政策,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推进文化惠民。实施好州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保护、州图书馆等重点项目,推进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提高地方自办节目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开发,推进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基层扩大服务,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经常化、社会化、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运动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抓好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特派员双赢示范点建设,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就业创业。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人员、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以上。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抓好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集中居住小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大社会救助的动态管理。努力稳控物价。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奶、肉、菜自给能力。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完善社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坚持在市场建设和监管中的好做法,消除流通环节不合理涨价因素,努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合理预期。全力推进扶贫开发。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援建扶贫,重点实施2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26个牧区农事队易地搬迁扶贫攻坚项目,全年稳定脱贫1.4万人。抓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全扶贫开发项目监管机制,加强扶贫开发项目后续管理。我们的目标是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幅要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不断增强共同奔小康的能力。

六、推动团结进步,努力打造平安海北“升级版”

切实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发挥政府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源头治理。坚持“三官两员”进村入户、领导干部大接访、“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众诉求表达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推进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和网上信访受理,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治理为方向,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覆盖面。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法律八进”,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加强法律援助。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强化虚拟社会综合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培育和经验推广,扩大平安海北建设成果。不断提升维稳能力。*开展反**、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深化涉藏维稳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全州寺院社会管理创新意见,扎实开展“和谐寺院”创建、“三比一促”活动,依法加强对全州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依法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突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围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的11项工程,用好6项活动载体,落实6项保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全面展开。要切实做好双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调动各条战线的积极性,凝聚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强大合力。

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安排部署,着力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承接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革开放任务,抓好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力争在比较成熟的领域和环节有大的突破,着力深化我州有特色、有基础的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财政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教育领域、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力争有新的突破。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着重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要有序推进。对中央和省委有明确要求,现有工作基础相对扎实的改革事项,不迟疑、不观望,加快推进;对中央和省委需要试点的改革事项,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做好准备,择机推进;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改革事项,不急于求成,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对需要法律授权的改革事项,坚持程序,做好风险评估,依法有序推进,不超前实施。要鼓励探索。坚持**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部门先行先试,营造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的水平

全面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定期向州人大报告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联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加大审批事项清理力度,推进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和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各项要求,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落实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坚决整治行政机关纪律松弛、懒散怠政等不良风气,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和调研之风,保持“三公”经费零增长,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上。要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矿产资源交易、工程建设招标等重点领域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严明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改革发展任务极为艰巨,机遇十分难得。让我们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咬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错过,狠抓落实不懈怠,在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大潮中赢得先机、再创佳绩,为海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4年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防城港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