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 <**r />6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r />毛生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盯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五大甘南”建设,迈出了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坚实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和与省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3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17.5%;大口径财政收入15.95亿元,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60元,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5亿元,贷款余额138亿元,分别增长11.4%和27.8%。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大的方面。

一、以举办自治州建州六十周年大庆为契机,甘南建设发展跨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去年,我们隆重举办了自治州成立以来规模宏大、参与广泛、效果最好的60周年庆典活动。中央和省上祝贺团送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美好祝福。各族人民齐聚当周草原,共同载歌载舞,气势恢宏盛大,氛围欢乐祥和,充分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热爱和对美丽甘南的无比赞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60年成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千幅唐卡艺术展、大型文艺演出、招商引资和跨省区旅游协作等活动,充分展示自治州团结奋进、欣欣向荣的崭新风貌。

以州庆60周年为引领,历时三年,实施了农牧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天然气覆盖、高等级公路和机场建设,以及八县市城镇特色化改造等36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4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全州各方面的工作,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表彰奖励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表彰奖励全州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慰问了各行各业英模人物和代表人士,进一步激发了全州各族各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建设家园的巨大热情。

州庆前,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甘南慰问演出全国直播,五集纪录片《最近的雪域高原》央视连播,产生巨大反响;甘肃日报社、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电视台等60多家媒体历时四个月,全景式宣传报道甘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极大地提升了甘南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力地提振了全州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第十四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及碌曲锅庄舞大赛、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大规模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等也为州庆增添了巨大光彩。

省上成立专门机构,帮助甘南解决困难和问题。省直各部门、各援建兄弟市和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各方面给予无私的帮助和大力扶持,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和好事。全州各县市、各部门、各行业、各族各界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全力投入各项建设发展进步事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谱写了团结奋进、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全州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大局稳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情表扬。

二、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支撑能力全面增强

抢抓政策叠加机遇,争取国家投资与招商引资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与富民产业并重,围绕“3341”项目工程,谋划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建设发展项目。“十二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执行顺利并通过中期评估,国家继续增加对甘南的投资。规划项目开工889项,完工632项,完成投资151亿元。甘南大剧院、旅游培训中心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基本建成。“引洮入潭”、“引洮济合”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合作东二路商业街等城市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全州八县市城区天然气接通,敷设城区管网68公里,入户5400户。招商引资项目开工43个;续建143个,到位资金43.6亿元。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投资44亿元。夏河机场建成通航,临合高速及尕玛、合冶、宕迭、夏河县城至机场4条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夏河至青海同仁二级公路开工,玛曲至青海久治、至玛沁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兰合铁路通过可研评估,西宁至成都铁路甘南段预可研编制工作加快。98条877公里农牧村公路建成通车。

大规模实施州府合作市和七个县城特色化改造。投资17.8亿元,实施了77项市政建设工程和重点集镇道路改造,城镇功能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28%。完成六个县污水处理等13个污染减排和49个农牧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牧村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提升。投资5292万元,建成黄泥湾、喜儿沟110千伏送出线路14.7公里,10千伏以下线路87公里。农牧村饮水、节水灌溉、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甘南沙化草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和甘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获批。创建生态乡镇、村组29个。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3亿元。兑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2.8亿元。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00万元。补播改良草原100万亩,建设人工饲草基地11.8万亩。管护公益林876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3.6万亩,义务植树3万亩。完成甘南林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对已建成的水电站实行了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恢复重建全面完成。“7·22”地震抢险救灾安置群众6582户29619人。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有序推进,重建开工2466户、竣工1062户,维修加固开工13460户、竣工8034户。迭部黑多村火灾重建新安置点基础设施基本建成,63户受灾家庭全部入住新居。

三、以推动三个首位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全州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

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建牲畜暖棚2671座近30万平方米,组建扩建一批牦牛藏羊选育核心群、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小区,新增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206个。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州连续7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年末存栏各类牲畜390万头(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又有新提高。畜牧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8%。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建立特色种植业良种示范点32个,藏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推广杂交油菜7.5万亩,优质种苗1.2万亩,青稞良种繁育6400亩。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小区16个。新增经济林果1.1万亩,新繁育苗木6000亩,发展林下养殖7.5万头(只),林下经济年产值1.5亿元。

安多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试生产,雪顿牦牛乳生产线建设完成主体。投资7.3亿元,改造建设26个特色畜产品加工项目。合作生态产业园规划获批,基础设施投资6500万元,6家入园企业完成投资1.2亿元。全州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3家。甘南州光伏发电产业规划编制完成。

旅游文化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当周草原国家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首批国家评估验收。总投资9.7亿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项目35个。天下黄河第一弯等三个景区申报国家AAAA景区和米拉日巴佛阁申报国家AAA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农家乐增至820家,旅游专业村10个。全年接待游客410万人次,综合收入17亿元,分别增长32%和3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项目方案编制完成。羚城藏文化产业园等10个项目列入全国扶持计划。夏河摩尼宝藏文化基地等15个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38%。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整村推进113个、整乡推进11个、连片开发试点4个,培育产业扶贫示范村150个,新组建扶贫资金互助社112个,落实惠农专项资金、农牧业保费补贴7.3亿元。劳务输转12.4万人次,收入15亿元。舟曲扶贫攻坚投入6.8亿元。全州减贫人口7万人,15个重点乡镇和95个重点村基本脱贫。

水泥、黄金、水电、土特产、民族特需品等多元产业持续增长,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12.3%。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推进,全州进一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

投资2.2亿元,新建幼儿园43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120个,改善8所高中办学条件,添置更新71所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近3亿元,各类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州县筹资6100万元,农牧村学前教育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和高中免费教育等政策全面落实。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快,“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扩大1倍。引进紧缺专业教师和招录教职工676名,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500余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6%,高考升学率达到91.9%。迭部、舟曲两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通过验收。

维修改造2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27所村卫生室。州妇幼保健院、州藏医院门诊医技楼及州县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加快建设。全州“120”急救调度指挥体系运转正常。农牧民和中小学生肝病、肺结核、包虫病免费普查18.7万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7%。农村卫生“十个全覆盖”落实率95%,新农合参合率98.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培训各类医疗卫生人员379人。“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走进甘南,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天津市帮扶出资为甘南定向委培医学本科生62人。

卓尼县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通过验收。舟曲、迭部、夏河、合作计生优质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4.5万人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育龄夫妇6792对。利益导向示范区创建*实施。人口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新型人口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文化甘南建设谱写新篇章。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推进。藏汉两文《甘南历史文化丛书》(24册)汇编出版。全州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开放。排演民族歌舞节目30多台。建成农牧民书屋680个、寺庙书屋210个,配备图书、光盘173.8万册(张)。为农牧民免费置换1万多套“户户通”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州体育场和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改造建设加快推进。

申报省列科技项目44项,立项14项,申请专利51项。培训农牧民6.5万人次、科技致富带头人6000名。

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支付各类社保资金3.43亿元。城市月人均低保达到259元,农牧村年人均达到1907元。五保供养、优待抚恤、孤儿生活补助标准再次提高。离退休职工高龄补贴、建房补助以及在职职工带薪休假补贴等也有新的增长。

五、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州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始终履行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维稳工作从长期应急转向常态管理,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治理。反**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案件全部告破,并公开宣判了一批典型案件。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控,坚决打击境内外分裂势力渗透破坏,全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组织开展“严打整治”和“促和谐、保稳定”专项行动,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步增强。“六五”普法*实施。积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强化审计、监察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72件(人、次),排查矛盾纠纷2062件,调处率达到97%。

“社会管理创新经验推广年”和“平安甘南”建设扎实开展。信息网络、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区域整治管理强化,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创建平安单位732个、平安乡镇(街道)94个、平安村(社区)648个。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89件。涉毒案件逐年下降。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州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43个集体、101名个人、13家单位受到省州命名表彰。继续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藏传佛教寺院法制宣传教育。建立了67个乡镇寺庙工作办公室。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藏传佛教“两证”颁发工作完成,备案10130人。藏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工作取得重要成绩。第七届州佛协、伊协完成换届。88%的僧尼纳入医保,43%的僧尼纳入低保,53%的僧尼纳入养老保险,84%的宗教教职人员享受生活补贴。

统筹21.4亿元,省州确定的33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新增城镇就业8327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3901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保障性住房建设10178套,农牧村危房改造12600户,5601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1703万元。全州金融支持发展力度加大,其中“双联”惠农贷款发放9.3亿元,贷款增量全省第一,总额全省第二。

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10件、州政协委员提案160件,办结率均达到100%,52%的代表意见建议和54%的委员提案得到解决,办理效果总体好于往年。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自治州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全州人民一道共同奋斗、带头奋斗,强有力地监督和支持了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取得的光辉业绩,凝结着大家共同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各界朋友和公安干警、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同时也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群众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扶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特色优势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多元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开发建设中不注重生态环境的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化率低,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城乡一体化进程仍然缓慢;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能力弱,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差距大;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从未停止,维护稳定形势严峻复杂,长治久安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缓慢、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必须下决心改进。

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州委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藏区政策,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加快项目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奋力加快“五大甘南”建设步伐。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按照省上统一调整后的基数确定),增长25%;大口径财政收入18.2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2元,增长16%;农牧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027元,增长18%;城镇化率达到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为此,我们重点在以下九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继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把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举全州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做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基础设施、富民产业、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实施整乡推进10个、整村推进100个,实现33个重点乡镇、200个重点村脱贫,确保扶贫对象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玛曲县整体脱贫,舟曲县基本脱贫。全州减少农牧村贫困人口7万人。

立足各县市特别是贫困乡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方位扶持发展牦牛、藏羊、藏中药材、杂交油菜、优质青稞、设施蔬菜、经济林果、苗木培育、山野珍品等覆盖千家万户的多元富民产业。着力引进培育一大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畜产品初级加工和市场营销小微企业,突出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脱贫路,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各级政府要主动承担扶贫攻坚基础设施的建设责任,力量向薄弱地区倾斜,工作向更高标准迈进。加快贫困农牧村道路建设,实施好交通扶贫行动计划。加快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年内再解决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牧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广光伏电源,集中解决好4000户无电农牧户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用电问题。改造农牧村危房6000户、牧民帐篷3000户。

坚持群众自愿、就近可行、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1万人左右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人均8000元补助资金的75%用于住房建设,再协调落实每户5万元的贴息贷款。把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农牧村危房改造计划。坚持以县为主、州级协调,整合农牧村各类项目资金,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全面加大扶贫攻坚金融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双联”惠农贷款投放10亿元,扶贫贴息贷款、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信用贷款也要 <**r />“应贷尽贷”。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在贫困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实现乡镇服务网点全覆盖。

把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尽最大能力对有培训愿望的“两后生”进行学历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4000名,培训青壮年劳动力5万名,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和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全年劳务输转13万人,力争创收18亿元。

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把州级10%和县市20%以上的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列入扶贫专项预算。积极引导国家和省内援藏各单位的帮扶资金、项目投向扶贫攻坚,着力推进与各帮扶单位在主要行业领域开展市场化双向交流合作。将天津市援藏资金主要用在临潭县,并逐步扩大到卓尼县。突出县市和乡镇、村组的责任主体,落实扶贫攻坚“一票否决”责任制度。

二、全面推进“3341”项目工程建设,继续提升跨越发展的项目支撑能力

围绕打造生态建设、产业转型、扶贫攻坚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一批整乡整村整流域推进重大项目;围绕实施交通体系、信息工程、城镇化三大基础建设,实施一批公路铁路和城乡一体化重大项目;瞄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四大产业方向,实施一批发展导向清晰、比较优势明显、覆盖面广的重大产业开发项目。全面动员,聚焦发力,全力落实“十二五”藏区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项目。年内新建续建发展项目760个,力争完成投资162亿元。

着力改善全州交通通行条件。争取开辟夏河机场西南地区新航线。临合高速全线贯通,合冶、尕玛、宕迭、夏河县城至机场4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全力推动“三省四州”九条省际连通公路体系建设。加快夏河至青海同仁二级公路建设进度,力争玛曲至久治、玛曲至玛沁和碌曲至河南县3条公路开工建设。临洮至新城至西寨、峰迭至代古寺等二级公路项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争取兰合铁路支线合作段开工。力争西宁至合作至成都干线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复。着力实施好45条农牧村公路及临潭交通扶贫试点县建制村通畅工程。提升县乡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洮济合”全线开工,“引洮入潭”完成主体工程。实施合作、夏河等六县市中小河流治理。争取玛曲县城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代古寺、勾洁寺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扩建丁字河口110千伏变增容工程。投资6366万元,新建和改造八县市10千伏以下线路工程。规范水电站开发建设,监控保障生态用水,积极恢复生态环境。

推进信息化工程,电信、移动、联通投资3.7亿元,建设494个基站。尽早开通4G通信业务,实施以宽带网络覆盖、综合视频监控等为重点的“数字甘南”建设。加快邮政服务“三农”网点建设,改善投递、邮运服务条件。

重点做好玛曲格萨尔金矿、碌曲忠曲金矿等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除、生态环境保护和后备资源探查,确保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黄金加工企业在州内建厂生产。实施好投资1.52亿元的14座尾矿库治理工程。加大对圈而不探、以采代探、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支持祁连山安多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

创新招商机制,用好引资平台,重视以商招商,“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围绕畜牧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和市政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组团招商发展。争取兰州新区甘南产业园建设。在重视培育和扶持本土工商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力争新签约招商项目50个,引资50亿元。加快项目落地进程,实施好在建的招商项目。

三、突出加快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持续增强区域首位产业发展活力

加快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这一区域首位产业发展,全面深化农牧村改革,*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着力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加大牦牛藏羊良种繁育力度,重点发展犏雌牛(奶牛)养殖、牛羊育肥和草产业。启动实施牦牛全产业链开发规划。进一步扩大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舍饲养殖规模,提高牛羊育肥水平,切实增加群众收入。落实好牦牛藏羊政策性保险补贴。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严防重大疫情发生。大力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实用技术、管理技能、营销方法培训。加快牦牛藏羊五大产业带棚草水电路机配套建设。完成农牧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推进土地(草场)依法合理流转。牦牛、藏羊的出栏率、商品率比上年再有新的提高,存栏适龄母畜达到120余万头(只)、犏雌(奶)牛18万头,出栏牦牛、犏牛42万头,藏羊98万只。全州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以上。

以非公有制经济为载体,依托特色优势养殖业,联动推进高原生态特色畜产品加工业集团化发展。着力消除各类行业限制和市场壁垒,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安多畜牧产业园达产达标,雪顿乳业按期建成投产。加快华羚、燎原、高原生物等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步伐。有条件的县市,力争在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上有新作为。推进质量振兴计划,努力打造“高原、绿色、生态”品牌,催生一批甘肃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

做大做优特色种植业,力争藏中药材种植达到30万亩、杂交油菜8万亩、青稞基地5万亩。建成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适宜区域继续扩大设施蔬菜建设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并抓好5个高原夏菜标准化育苗小区建设。新增经济林果5000亩、苗木3000亩、林下畜禽养殖1万头(只)。争取将舟曲、迭部、卓尼三县纳入国家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中藏药材研发基地和交易中心,抓好投资7800万元的佛阁藏药、百草生物科技公司藏药生产线技术改造,推进藏药生产换代升级。扶持发展土特产及山野珍品加工企业。落实国家对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推进民族特需用品规模化生产。

四、着力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深度融合发展是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思路,将甘南九色香巴拉综合景区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大景区谋划建设。加快当周草原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完成“天下黄河第一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投资1.9亿元,实施桑科草原、则岔石林等19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投资1.8亿元,完善腊子口、大峪沟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依托全州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山水生态游、红色文化游、民俗体验游。拓展高端旅游市场,加强与周边省邻近市州旅游深度合作,打造西部精品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485万人次,综合收入22亿元,分别增长25%和30%。

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建设,完成自然景观、文学艺术、节庆赛事等19类文化资源的普查评估。力争10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立项建设。加快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州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建设。投资1.45亿元,推进拉卜楞文化、白龙江流域民俗生态文化等产业园区发展。加快羚城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继续扶持唐卡、洮砚、藏香等特色文化产品做大做强。鼓励州县文艺团体创排一批贴近群众、面向市场的特色剧目。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38%。

着力发展城市及周边村镇民俗文化体验式旅游新业态,扶持发展“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乡村旅游。鼓励开发民族建筑、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一体化特色村寨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在县城和景区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健全和完善旅游综合协调、市场(安全)联合执法、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开发以网络、手机终端为主的甘南“智慧旅游”系统。创建星级饭店和绿色饭店,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五、统筹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再掀城乡建设新高潮

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工农关系,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全州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城镇落户政策,鼓励人口向城镇流动,引导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挥州府合作市和其他县城的集聚带动作用,以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为基本依托,以靠近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的城镇为重点,加快就地城镇化发展步伐。农牧民进城落户后,保留其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草)权不变,继续享受各项惠农优惠政策不变。

紧扣国家和全省城镇化统一规划要求,协调推进全州城乡一体化。衔接完善全州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结构。严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制镇修建性详规和城镇供水、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县市城区控制性详规、乡镇规划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100%,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38%。争取投资5.4亿元,实施碌曲、玛曲、迭部等县城20个市政建设项目。建设冶力关、郎木寺等8个重点镇供水供热工程和阿木去乎、新城等15个乡镇垃圾、污水处理公共设施。建设公租房3400套,改造棚户区6300户。

打破城乡市场分割,支持城市便利店、综合超市等商业网点向农牧村延伸。改扩建200个农家店和4个商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农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乡镇集贸市场、电子商务和物流仓储。建设6座农牧村加油站。扩大玛曲、合作、碌曲活畜交易市场规模,建设夏河、临潭活畜交易市场和临潭、卓尼、舟曲、合作中藏药材交易市场。争取州级等4个粮食储备库改造建设项目,完成临潭、卓尼、迭部粮食储备库建设任务。

继续*推进八县市城区的民族特色化改造建设,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精品县城”。叠加整合农牧村危房改造等政策项目,把土门关至郎木寺沿线178个村庄打造成“百里藏文化长廊”。把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每个县市创建2个以上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强化城市科学、规范管理,加强综合执法,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一体化运行机制。突出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规范物业管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六、创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用两年左右时间,新建双语幼儿园229所、普通幼儿园290所,全州幼儿园总数达到620所。今年投入3.6亿元,新建216所双语幼儿园。突出加强中小学校标准化和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继续落实各项教育保障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强薄弱普通高中改造建设工作。合作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通过验收。实施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加快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探索“2+2+1”职教模式,扩大“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引进优质师资,加大紧缺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双语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年内培训校长、教师1000名。卓尼、夏河两县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建设,拓展校地共建新领域。

坚持预防为主,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加强藏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州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八县市急救中心、23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和76所村卫生室建设,将24所乡镇卫生院创建成中藏医药服务能力示范点。强化医技人员培训,充分利用好乡村医疗设备。继续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建设工程,计划在天津委培150名甘南定向医学本科生,委托省州医疗机构培训180名中藏医人员、150名医技人员、100名产科医师,重点充实乡村基层医疗机构。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政策。舟曲、迭部、合作、夏河实现创“国优”目标,舟曲、碌曲、临潭、卓尼通过计生利益导向示范区省级验收。农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以上。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推进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配建改建七县多厅数字影院,推进各具特色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继续开展文化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和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扩大“西新工程”覆盖面,实现广播电视优质通、长期通。实施100个“一村一场”体育设施建设,活跃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工作,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专利申请量增加10%。拓展院研企合作平台,支持科技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开发、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继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年培训农牧民5万人次。

加强产业政策和创业项目引导,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职业技能鉴定3100人、创业能力培训700人,新增创业实体100个。增加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多渠道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加大对特困职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新增公益性岗位2000个。继续巩固提升城乡“五大保险”工作水平。规范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管理,提高保障水平。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七、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步伐,全力推动“美丽甘南”建设

严格遵循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准确定位甘南发展。围绕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白龙江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屏障区等区划定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支撑体系各方面的工作。尽快制定出台全州生态功能区划实施方案,实施甘南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州。

各县市将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60%用于生态治理。启动实施“两江一水”区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争取甘南沙化草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5个子项目完成投资6400万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建设。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争取落实藏区政策性森林保险。建设城镇太阳能路灯改造等十大节能工程。建立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体系,继续加大污染减排和城乡环境整治力度。

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基本农田和草原、森林保护制度。建设5万亩优质牧草籽种繁育基地,补播改良草场65万亩,核减超载牲畜27万个羊单位,兑付草畜平衡补奖资金2.8亿元。完成封山育林4.5万亩、荒山造林2.15万亩、义务植树400万株。全力推进草原资源普查。加强森林“三防”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13个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强化土地矿产卫星图片执法检查。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以电、以气代薪,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能耗监管和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2.52%。推进气象、防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救灾物资储备,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抢抓“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机遇,推进“生态甘南”和“美丽甘南”建设。坚持保护发展并重,推进国家级生态屏障保护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交通沿线环境卫生净化改造和村容村貌美化工程。注重保护农牧村原生态环境风貌,以清洁、优美、舒适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城镇、乡村、寺院环境,塑造美丽幸福新甘南的秀丽形象。

八、以转变社会治理方式为着力点,突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加快“平安甘南”建设步伐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依法规范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行为,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方式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化解各层次社会矛盾。推行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开展活动。强化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州内活动的监督管理。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构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体系。健全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加大普法力度,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导入司法程序依法化解。

坚持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不动摇,紧紧围绕争取人心这个核心,探索完善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各项工作机制。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坚决做到守土尽责。坚定扎实地开展百日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和平安甘南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及时消除不稳定隐患,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加强网络依法公开管理,惩治网络信息犯罪,尽快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和州、县、乡三级联网。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工作。支持部队和武警驻训建设。强化出入境人员管理。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深化“两个共同”示范州建设。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和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管理制度。*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和“平安寺院”创建活动,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提高寺管会班子民主化、社会化管理水平。突出加强中青年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和培养。继续实施寺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僧尼危房改造。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进寺观教堂。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生活日用品等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安全。

九、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抓好“接、放、管”。承接好省上下放的审批事项,明令取消的不折不扣放给市场、社会,规范下放到州级的审批事项程序,做好后续监管;把市场和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一律放手到位,应该由县市审批的继续抓紧下放,下决心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类规定规则;各级政府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支持基层政府建设,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做到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促进社会公平。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着力抓好“控、调、改”。严格控制编制总量,确保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盘活编制存量、调整优化编制结构,切实加强事关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保障方面的编制事项;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机构编制**活力,提高现有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整合卫生和人口等相关部门机构、职责,推进工商和质监部门管理体制调整。上半年基本完成州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各类企业的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探索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生产要素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由市场调整形成的价格,政府一般不进行不当干预。鼓励农牧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州委实施细则各项要求。坚持“一岗双责”,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水平。改进文风会风,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上来。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年内,根据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再为全州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继续推进效能风暴行动,下决心解决一些部门和单位推诿扯皮、工作不实、效率不高以及部门利益至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更加自觉地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充分听取州人大和州政协的意见建议。继续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重要视察调研成果运用,及时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坚决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面清理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格控制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督监察机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起点,新的任务,当有新的姿态;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当有新的作为。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昂扬蓬勃的斗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苦干实干,为推动甘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较旧一篇:2014年鸡西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临夏州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