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在鄂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r />叶贤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竞进提质、效速兼取”的总要求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沉着应对,难中求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应急与谋远并举,统筹推动各项改革发展措施,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5亿元,增长10.8%,人均GDP达到940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4亿元,增长16.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增长16.3%;外贸出口1.74亿美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增长13%。主要指标完成预期目标,增幅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启动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筹措10.2亿元财政间歇资金,撬动各方资金注入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逐步好转。全市工业用电量从8月份开始实现正增长,扭转了连续20个月负增长的局面,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开始走出低谷。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新增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4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60亿元,增长14.4%。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89.5亿元,增长16.5%,占GDP的比重达到14.2%。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1项,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数是上年的1.65倍。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生产**业迅猛发展。18平方公里的电子商务基地建设顺利,成功引进了亚马逊、普洛斯、唯品会、当当网、苏宁易购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葛店开发区获批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金融业健康发展,全市银行增量贷存比达125%,居全省第一,市和三个区齐获“全省金融信用市、区”称号。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发展后劲更加充足。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出台一系列激励和优惠政策,大员上阵、高位推进招商引资,全市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先后引进了南山集团葛店临港新城、东湖高新梧桐湖信息产业基地、南都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到位资金361亿元,同比增长41%。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增长38%;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24个,完成投资42.6亿元,增长37%。总投资74亿元的鄂州电厂三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即将动工。顾地总部、波尔亚太三期等5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城乡一体化质量提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持续加大农业投入,战胜春涝伏旱灾害,稳定了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35.5万吨,增长2.9%,实现“十连增”;水产品总产量43.9万吨,增长10.8%;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71.6亿元,增长12.1%。新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56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9件,全国首个有机农产品检测认证中心落户我市,长港峒山新社区被列为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我市被命名为武昌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市和国家“粮安工程”示范市。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3家、家庭农场210户,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10.3亿元,增长31%。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投资3.5亿元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新建通村公路200公里。投资5.25亿元实施国土整治23.5万亩。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扶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获得省级表彰。顺利开展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投入6000万元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因地制宜推动新社区建设扩点、强面,建设初具规模的农村新社区76个。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峒山新社区视察,对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新型城镇化高位推进,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新引擎,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全域联动、多点发力的新格局。确立了建设葛店开发区、三江港区、鄂州开发区、鄂城新区、花湖开发区、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红莲湖新区等七大沿江滨湖新区。以主城区为龙头、七个新区为支撑、特色镇为链接、新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新型城镇体系构架基本形成。各新区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建设开发主体、一套高起点的规划、一批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项目、一个明确的开发建设时序的“五个一”思路,与中省大型投资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南山集团与葛店临港新城、中核集团与鄂城新区、鄂旅投与红莲湖新区、中交投与三江港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十个特色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5个,完成投资1.4亿元。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了“三边”植树和环梁子湖生态林带建设,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梁子湖区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500平方公里范围全面退出一般工业。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市容面貌明显改观。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五城同创”的决策部署,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主城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4个,完成投资14.3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武黄城际铁路建成即将通车。火车站广场、寒溪生态广场、鄂州大道南互通、江碧路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洋澜湖综合治理、主次干道亮化绿化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三江港铁路货场、吴楚大道、黄鄂高速以及葛华水厂等工程正加快建设。梧桐湖新区、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承载能力大为增强。以“五城同创”为契机,以创促建、以创促管。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引入城市管理公共评价机制,开展治超治限、出店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建筑渣土、停车秩序等多项专项整治,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宁静、循环、生态”五大工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进一步理顺,对58家市直行政单位的18大类行政职权进行了全面清理,缩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至74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收费全部取消。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平台建成开通,74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了第二批指标交易试点,完成指标交易金额2.1亿元。城乡网格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受理处置范围拓展到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公共服务进一步下沉,打造“一刻钟”公共服务圈,66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社区现场办理。与此同时,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顺利推进。
——民生保障能力提升,社会保持安定和谐。坚持民生优先,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各类民生支出33.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72%。认真办理“十件实事”,有效解决了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全力推进创业就业工作,发放小额财政贴息贷款1.1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万户,新增小微企业618家,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五大社会保险新增扩面3万人,开展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对全市所有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老龄津贴,城乡低保水平和“三无”对象供养标准分别提高23.7%和140%。实现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对参保人员实行大病二次报销。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新建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中心103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600套,解决了2500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发放公积金贷款3.9亿元。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拆迁户入住新居。新增出租车100辆,缓解了城区“打的”难。筹资近2亿元,完成了6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任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周周乐”等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在全省率先实现数字农家书屋村级全覆盖。开展吴王城遗址保护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265所村卫生室实现“四化”达标,提前两年完成省定任务。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6%,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改革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全年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局面,得到国务委员王勇的充分肯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和谐安定。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推行部门预算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厉行节约。推动信息公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行政效能明显提高。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370件,办结率和满意率达到100%。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与此同时,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全市多年来打基础管长远、厚积薄发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鄂州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在鄂州的中省单位和广大外来投资者,向所有关心支持鄂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够仍然是鄂州最大的实际;产业结构不优、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改革进入攻坚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层次矛盾有待破解。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化解。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纵观国内外大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重心内移,将长江经济带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支撑带,湖北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地位更加突出。我市在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中担负着综合改革示范和城乡一体化试点重任,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将进一步**发展潜能和改革红利,使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同时,我们也要充分预计到今年经济工作还面临着国内外市场不确定、不稳定的挑战,面临着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凝神聚力,埋头苦干,努力开创鄂州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按照“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进程中作贡献、打头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招商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行动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一是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先照后证”为突破口,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放开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改革市场监管体系,落实“预许可”制度,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启动全市统一的社会征信体系平台建设。二是创新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沿江滨湖新区管理体制,推进“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全面理顺市、新区、新社区职责事权,探索新区与行政区融合、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结合的路径。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五权两指标”交易。完善具有鄂州特色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就地市民化。争取开展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优化政务运行机制,扩大“网上政务”覆盖范围,建成综合性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平台。推进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彻底脱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制度改革。四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公共财政体制、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等社会事业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社会化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五是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按照主体功能分区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全面建立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坚持产城一体,加快新区开放开发,构建新型城镇化多点支撑格局。加快沿江滨湖7个新区开放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新区集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一是高标准编制新区规划。按照每个新区的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7个新区规划,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开展新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土地规划修编等工作,引领7个新区既错位互补,又独立成篇。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加强规划的协同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统一布局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根据新区规划和开发时序,合理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投资目标,大手笔、大力度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借鉴葛店开发区拆迁工作和梧桐湖新区安置被征地农民的经验,创新模式,加快拆迁、供地、项目落户等服务工作。集中连片推进新区道路、水电气、通讯、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拉开新区主干路网骨架,增强新区承载力。三是强化新区产业支撑。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按照各新区自然禀赋、产业特色,实行差异化产业发展定位,出台引导政策,推动项目向新区集中,招商引资项目原则上放在新区,促进新区快速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打造鄂州经济升级版。依靠市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集群。加强葛店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产业对接,发展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集群。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湖北科技企业加速器、梧桐湖创意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落户孵化成长。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占全市GDP比重达14.5%。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再造新优势。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冶金、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高企业生产装备科技含量,提升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和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加强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质扩规,使一批本土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形成优势。三是突破性发展生产**业,大力培育新增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物联网、智慧产业、信息消费等生产**业,葛店电商基地今年完成3平方公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再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总部和采购、运营、支付及数据中心落户,确保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获批。推进葛店中部物联网产业基地和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将三江港打造为粮食、食品等大宗商品集散地和货物周转枢纽港。引导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吸引外地金融机构到我市落户,鼓励民营资本投向金融行业,发展村镇银行。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实施中小商贸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全年新增限上企业40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
(四)强化工业支撑,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做大经济发展“底盘”。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理念,突出抓好工业经济这个龙头,着力夯实基础、培育体系、提升素质,不断做大经济总量。
一是围绕市场主体,扶优培“强”。坚持一手抓现有产能的有效发挥,一手抓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成长性强的民营企业。围绕现有支柱产业实施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战略,形成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研究差异化扶持措施,鼓励企业通过产能整合、资产整合和上下游合作等手段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开展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发债等形式募集发展资金,力争今年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加快培育一批精品名牌,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二是着眼开放引进,招大引“强”。招商的劲头只能增不能减,坚持大员上阵抓招商,实行招商奖励政策,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围绕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把工业项目和生产**业项目放在招商引资的第一位,注重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用地等标准,实行招商选资,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过亿元、十亿元乃至百亿元的大项目。三是建设重点项目,增量求“强”。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三个两百”工程,对鄂州电厂三期等重点项目采取专班专责服务制度,切实解决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问题,为项目建设搞好全程保姆式服务。切实抓住各种示范试点机遇,精心策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笼子”。
(五)依靠制度创新,增添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总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一是构建生态农业发展体系。整合涉农资金,设立1亿元生态农业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支持梁子湖生态示范区、百里长港、蒲团至庙岭等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创建国家级水产种业示范场。建立鄂州生态农业投入品生态标准、生产控制标准、质量检验检疫标准,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的有机农产品品牌。启动国家有机产品检测认证中心项目建设。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增产。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引导和培育农业科技、气象减灾防灾、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全市70%以上的农户进入合作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力争50%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三是构建农产品加工转化体系。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加快省级华容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潮商集团冷链物流、雨润食品等项目落户,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完成24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1。四是加强农村新社区标准化建设。把农村新社区作为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完善新社区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化新社区。重点打造沿长港、葛湖线、燕矶杨叶、蒲团庙岭4条新社区示范带,实现强点、连线、扩面。强化农村新社区的产业支撑。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下沉。五是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注重将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彰显地域特色。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城乡垃圾清运机制,推进城乡一体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力争3年实现城乡污水、废弃物全收集、全处理。扎实抓好新一轮“三万”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六)突出品位提升,扎实开展“五城同创”,彰显现代城市特色。以开展“五城同创”为抓手,完善硬件设施,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吴楚大道、鄂州大道南互通、三国吴都风光带三期、葛山大道改造、吴都生态公园、凤凰大桥、重载车专用通道等工程建设;推进城东水厂前期工作,建成葛华水厂;加快老城区燃气管网建设。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推进主城区客运枢纽站工程,确保黄鄂高速建成通车,推进鄂咸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开展葛山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市群艺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的新馆建设前期工作。加强工程质量、造价、投资等监管。建立多元可持续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力争发行第二期城投债,确保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0亿元。二是着力抓好城市管理。完善“统一领导、权责明确、分级管理、以区街为主、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责任主体,形成工作合力。培养一批专家型城市管理人才,改进城管执法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加强明堂市场、吴都古肆、古楼街环境整治;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集贸市场;稳妥有序启动老城区、棚户区以及城中村改造;加强小区物业、地下停车场规范管理;加强渣土抛洒、施工环境、夜市摊点、户外广告等集中整治;抓好拆违控违工作。三是*开展全民创建。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城市管理的有效结合。实施“百万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城市工商网点规范、诚信、文明经营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文明意识。力争今年建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纳入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初检、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全国文明城市试检。
(七)建设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共建美丽鄂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鄂州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家园。一是加强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湖长”制度,落实湖泊保护责任机制。梁子湖区全面退出一般工业。启动湖网生态修复、梁子湖第二入江通道等工程,完成花马湖港、高桥河、长港等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加强矿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山体、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推进退耕还林、城市“增绿”、“三边”植树、环梁子湖生态林带等工程,积极创建林业生态示范区、绿色示范乡村和森林城镇。二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依托鄂州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青阳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机电装备再制造、新型节能建材、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实施LNG、光伏发电、秸秆资源化利用等示范项目。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执行节能和环境评价制度,实行环保执法“零容忍、全覆盖”,严控高污染、低能效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三是狠抓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工程减排和管理控排相结合,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对鄂钢、电厂、球团厂、世纪新峰等排放量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企业加强在线监控,支持其实施脱硝、脱硫、除尘、废水治理以及废渣、余能综合利用等减排工程。加强洋澜湖综合治理,截堵入湖排污口。推进城市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机动车尾气强制性检测治理,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宜居的环境。
(八)加强社会建设,构筑民生保障体系,增进人民福祉。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和创业扶持工程,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鼓励全民创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8万人。二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实现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推进农村福利院改造升级,提高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工作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新建保障性住房6300套,缓解困难群众住房需求。加快项目拆迁安置工程建设,基本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妥善安置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生活。集中力量,扎实办好向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支持鄂州职业大学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职院校。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中心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和梁子湖区人民医院建设,确保竣工并投入使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四是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平安鄂州。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推进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稳妥推进重要民生事项的价费改革,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安全、消防和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网格化管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拓宽社情民意的诉求渠道,构建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建设平安鄂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
(一)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放开应该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事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扩大购买公共服务范围。严厉打击、遏制招投标过程中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全面开展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加强行政监察,曝光查处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反面典型。
(二)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规范自由裁量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草案社会公布制度,完善听证会、网上征询等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依法加强对政府工程、重点领域、资金使用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公众监督,在监督中不断改进和提升政府工作。
(三)着力打造阳光政务。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预算、公开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的审计结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完善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亲民热线等公开方式,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快便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共享各类便民资源。
(四)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加强行政效能督查,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完善能力席位标准,建立健全科学奖惩机制,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执行力。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拓展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始终保持夙夜在公、勤勉奋发的工作状态,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鄂州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着力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着力转变作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持反腐倡廉与改革发展力度统一,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对腐败问题“零容忍”,铲除腐败毒瘤,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各位代表,鄂州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提神增劲,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为推进鄂州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4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