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在河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河源市市长 彭建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攻坚克难、重点突破的进取之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突出“项目推进年”、“园区提升年”和“民生建设年”,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和政府建设呈现七大喜人变化。
——增长速度变快。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攻坚克难,敢谋善成,全市经济提速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68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提速0.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2706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65.6亿元和285.2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77亿元,增长29.58%,提速9.5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334.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59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9亿美元,增长6%;外贸出口21.17亿美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2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8782元,增长13%。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0%。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发展空间变宽。坚持园区为第一平台,大力推动园区扩容提质增效,促进三大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卓有成效。“一区六园”开发建设投入10亿元,扩容3.65平方公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接纳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0%,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64%;实现税收18亿元、增长30%,占全市税收比重23%。深圳(河源)和盐田(东源)转移园获评省优,龙岗(紫金)转移园升级为省级转移园,南山(龙川)转移园成功复牌,园区经济呈现蓬勃生机。严格土地监管,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不断提升,争取省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6523亩、增长43.8%,保障了园区发展用地需求。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获得国家、省扶持资金近2亿元。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家。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荣获省一等奖。农林牧渔总产值134.79亿元,增长5.5%。生态旅游园区加快建设。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成功竞得3亿元省扶持资金。第十届旅游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巴伐利亚养生庄园、康泉十八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城等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接待入市游客1905.1万人次、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52.6亿元、增长15.2%。金融业加快发展。政银企合作不断深化,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3.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7.54%;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河源成为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点。
——内生动力变强。坚持项目为第一抓手,着眼于解近忧、谋长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四个一批”项目、“三个50”和“三个100”工程取得突破。“三个50”工程年度任务超额完成,新签约项目80个,合同投资额203.83亿元;新开工项目81个,到位资金38.76亿元;新投产项目68个,到位资金69.97亿元。“三个100”工程成效显著,减产企业减少68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限上商贸企业42家,为历年之最。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1亿元,汉能10MW光伏发电、精电增资扩产等项目顺利投产。龙川大帽山、紫金南岭、和平黎明风电场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市商业中心、市高新区保税区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列入省建设规划。“两园一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两园土地选址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展开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举办中国新技术矿产产业发展**会议暨河源稀土产业招商推介会,合同投资110亿元,绿色资源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市区水源工程顺利开工建设。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城乡面貌变美。坚持交通为第一基础,大力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宜居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有新进展。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47.3亿元,增长96.3%。大广、河紫高速公路进展顺利。改造国、省道和县乡公路112公里和108公里。赣龙紫与河惠莞高速公路纳入省规划。完成一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建成解决农村4.3万人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水利示范县项目顺利推进。完成电网建设投资4.2亿元,一批变电站和线路工程建成投产。中心城区提质扩容取得新突破。江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江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编制完成,启动了起步区征地拆迁和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市区迎客大桥、大环市路、滨江大道二期、东江西路北段、东江东路河职院段、宝源一路跨铁路桥工程顺利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完成市区凯丰路、兴源路、客家文化公园西路、长堤中路及亲水步道升级改造,改造一批公交站亭,解决了市区重点区域“水浸街”问题;全民健身广场、客家文化公园二期建成开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三鸟市场建成开业,群丰和东城农贸市场竣工使用。新农村建设有新成果。积极创建名镇名村和“幸福村居”,扎实推进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完成20个建制镇和500个村庄规划编制,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或开工建设,完成村道硬底化554.7公里。加快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40%乡镇和20%村建立社会综合服务平台,40%乡镇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试点工作。
——生态环境变优。坚持生态为第一资源,牢牢守住环保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绿富双赢”。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新丰江水库代表广东参加全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竞争立项,成功竞得中央5.93亿元扶持资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万绿湖6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使用,完成白岭头河、黄子洞河截污管网提升改造。全面启动东江水环境整治,落实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东江流域水浮莲整治成效显著,高埔河、东埔河整治进展顺利,江湖水质持续改善。完成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启动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完成86公里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和91.24万亩“一灭三改”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大力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和矿山复绿行动,捣毁非法矿点228个,复绿面积7670亩。加强涉林企业监管,强化森林防火管控,有效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东源、和平、紫金县竞得省碳汇造林扶持资金共2.59亿元。
——民生事业变实。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教育创强成效明显。新增15个省教育强镇,连平县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7.62%。新建、改造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小学和初中学龄入学率达99.99%和99.65%。巩固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11%。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河职院成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市卫校新校区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市体育运动学校启动建设。建成3所特殊教育学校,“三残”儿童小学入学率提高至98.9%。社会保障水平提升。新增就业岗位4.8万个、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4.8万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5%。“五大险种”参保率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100%和96%以上,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和应保尽保。成功应对超两百年一遇的“8·16”特大洪涝灾害,2276户全倒户今年春节前可住进新房。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新建88家平价商店。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及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综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3个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工作扎实推进;启动市高新区同济医院和东源县人民医院创建平价医院工作;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完成人口计划,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文化河源”加快推进。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行动,加强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管理。获得国家恐龙遗址保护资金4770万元,河源恐龙博物馆升级为“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连平县“忠信花灯节”列入“全国春节文化特色活动”。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县区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与韩国安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扶贫开发扎实开展。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投入资金5.44亿元,283个贫困村启动扶贫项目1299个,完成农房改造2.2万户,“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农户2861户。妥善解决水库移民安置点问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平安河源建设,开展公安机关“八大会战”、“四大行动”和“九大雷霆”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社会管理“四个一”工程,积极开展普法和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新增146个社会组织。扎实开展“南粤(河源)幸福活动周”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十件实事”实现预期目标。投入民生资金122.38亿元,教育创强、城乡充分就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实事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四馆两中心”、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扩建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转运站、改善市区交通状况等基本完成预期目标。
——行政效能变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开展“四风”整顿和作风暗访活动,干部作风继续向好。认真开展“三赛”活动,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亮灯”管理和督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比学赶超和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调整压减行政审批事项392项、压减率达41.2%;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通省网上办事大厅河源分厅;完成“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整合升级并运行;开展县镇政府性债务、财政税收、民生项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工作,促进了政府服务更加规范、透明、公正和高效运作。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此外,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人民武装、民族宗教、优抚安置、驻外机构、机关事务、殡葬管理、地方志、人事、对台、老龄、人防、气象、打私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实现了加快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广州、深圳、中山等兄弟市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河源部队、消防官兵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市改革发展的兄弟市以及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提质增效还不够实,工业园区接纳能力不足,新引进重大项目和新投产项目相对较少;城市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力度有待加大;绿色资源转化还不够快,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有些部门及干部抓落实的方法还不够多,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既面临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扣“三大抓手”,突出转型升级、提质扩容、“三农”问题、交通建设、深化改革、生态文明、改善民生七大着力点,既求速度、更重质量效益,全面推进河源跨越发展,为打造“广东绿谷”、建设幸福河源奠定良好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4‰以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系。解决河源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必须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抓住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大力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以“用地少、效益高、创新多、能耗低、生态好”为发展导向,推动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二是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点上发展、面上保护”。既要依托优势资源,做好做活“水头”、“石头”和“木头”文章,更要坚守作为广东生态屏障和重要饮用水源地的政治使命和生态责任,保护好、弘扬好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特有的山水美、自然美、人文美,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资源丰厚的“绿色银行”,为广东生态文明保有一片碧水蓝天。三是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坚持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法宝。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切实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改革成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四是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检验加快发展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民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改善。改善民生要突出重点、守住底线,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民生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为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必须重点抓好七大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实践证明正确的发展路径,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投资、拉动消费,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继续强力实施“四个一批”项目、“三个50、三个100”工程,力争新签约、新动工、新竣工亿元优质项目均达50个以上,力推60家工业企业上规模、60家企业税收超千万元,确保超额完成两年目标。*开展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乡贤反哺工程,着力引进大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配套项目,创造条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上市公司、总部经济和风险投资公司。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100项,计划总投资59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3亿元。建立实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联席办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挂钩联系、年度考核制度,促进项目早投产快见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帮助减产企业提质增效。
打造转型升级平台。精心谋划园区扩园增效工作,力争“一区六园”扩容10平方公里,税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27%以上,实现园区扩容与增效并举。推动市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南山(连平)产业园创建省级转移园。加快推进“两园一工程”建设,力争稀土探采矿权落地,“两园”各完成“七通一平”用地500亩以上,力促水资源产业项目和稀土深加工项目年内实际投资达10亿元以上。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引进稀土、水资源、太阳能等产业的研发检测、包装设计和区域销售等高端环节,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培育县域支柱产业,扶持东源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和硅产业基地、和平再生资源加工基地、龙川空气能产业集群、连平钨矿精深加工基地发展壮大。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出口增长。
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实施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制订现代服务业鼓励政策。巩固提升房地产、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信息消费、电子商务、工业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4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商业中心、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商贸网络建设。加快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河源节点、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果蔬市场、龙川铁路编组站物流园、市高新区综合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生态人文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产业。按照万绿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旅游园区建设,启动万绿湖、龙源温泉等13个现有景区升级改造,助推巴伐利亚养生庄园、康泉十八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城如期开业,加快东江源休闲观光中心建设,完善响水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立项手续,加快恐龙遗址公园立项和招商步伐,推进紫金御临门温泉二期、龙川佗城旅游产业园、和平林寨古村二期与热龙温泉二期、连平燕岩古寺等项目建设。统筹整合旅游资源,推进连接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促进技术应用转化。力争认定3家市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企业),创建5个市级专业镇转型升级示范镇。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通过创建一批省、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及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和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完成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任务。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抓住机遇,推进与深圳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立合资共建的运营机制,拓宽园区融资渠道,完善园区考核办法,构建特色产业平台,全面承接深圳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城乡建设、社会事业、改革开放等多领域的对口帮扶,努力将深圳的先进理念、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优势与我市的资源、生态、劳动力、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合力打造对口帮扶、园区共建的示范标杆。
鼓励民营企业担当主角。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和优秀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完善融资、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体系。支持民营企业上市,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方式参与江东新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环保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等。争取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64%。
二、着力提质扩容,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握好提质与扩容的关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人文记忆。
全面启动江东新区建设。集中资源和力量,抓好江东新区起步区建设。投入40亿元,推进起步区第一期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启动市政道路、安置小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主管网建设,升级改造建设大道东段、胜利小河堤防,规划建设东环快线、东江东路、市区和江东新区跨江大桥及其连接线;推进产业起步区建设,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项目,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力争成为粤东西北扩容提质的亮点。
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扩容。坚持扩容和提质相统一,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完善东城中西片区基础设施配套,推进钓鱼台片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提升城市道路,加快滨江大道二期等4条市政路桥建设,完成沿江中路等10条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启动西环路北段等4条“断头路”贯通工程,新建老城中山路人行天桥、沿江路文化广场人行通道。实施客家文化公园绿化工程,建设一批社区公园和小型广场,进一步完善“两江四岸”景观带,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开展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分步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为契机,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强规划执法,重拳打击规划区内违法违章行为。加强土地执法,严格耕地保护,既保用地“红线”,又保经济发展。加强城市资产经营,科学经营城市土地。突出公交优先,加大公交站场建设力度,拓展城市公交覆盖范围。实行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重拳整治城市“六乱”,加强建筑工地卫生管理,强化绿化保护、公园管护和市政维护,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注重文化传承,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客家风情的美丽城镇。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推动东源县城滨江新城建设、龙川县城新城开发建设、紫金县城新区规划和老城区改造、连平县城东扩南移。严格执行规划,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稳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坚持“三农”为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的家园。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抓好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吸引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户,完成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年度任务,带动东源、和平、连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推动农作物和优势水果大规模种植,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打造省级重要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5个以上。推进“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确保粮食安全。完善全市36个农技推广站,积极推广与普及良种良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强化农产品生产执法检查和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加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公共安全。
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改造升级农田水利设施,扎实推进现代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完成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完成市区防洪堤三期工程高新区段建设、5宗中小流域治理和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二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
建设美丽新农村。*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推进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和“美丽乡村·环卫先行”工程,加快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成农房改造和“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500公里以上,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加快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工作,增加农户收入和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让扶贫成果初步体现、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做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重视荒芜的农村和留守的农村问题。进一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建设为民,补足发展“短板”,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城市的安全、便捷与美好。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完成汕湛、大广高速公路路基、桥梁、隧道主体工程的80%以上;推动东环高速公路完成征地拆迁和全线动工建设;加快推进汕昆、粤湘、河惠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汕昆、粤湘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动工建设。完成赣深铁路客运专线预可研究,力争纳入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调整。加快迎客大桥及连接线、国道205市区段东移线、粤赣高速公路城北出入口连接线和埔前互通立交建设。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完成公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启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供电供气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河源电厂二期立项工作,加快旗滨4.5MW余热发电、国电龙川山门前风电场、和平黎明风电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着力解决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项目用电问题,不断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启动博罗至河源天然气管道建设和市域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完成市区天然气置换工作。
五、推进体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牢牢抓住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市属国有劣势企业退市工作,基本解决退市企业职工安置遗留问题。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公益准公益性行业集中,打造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健全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和“三公”经费公开,实现财务集中监管全覆盖。加快非税收入改革,建立非税收入征管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市级非税系统建设,确保应收尽收。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不良债务。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规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研究建立江东新区财税收入分配机制。实行财政投资项目委托社会中介评审制度。
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效能。积极稳妥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工作,扎实推进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系改革试点。严控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有序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先照后证,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验照)年度报告制度改革,放宽经营范围和登记住所,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创业热情,带动社会就业。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大对商事主体违法失信行为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六、抓好治水控污添绿,切实促进生态惠民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让环保为民、生态惠民。
巩固提升万绿湖水质。以新丰江水库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江河湖泊为契机,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划定集水区域乡镇的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区范围和地理界线。加强水源地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推进威胁水源安全的重要支流污染整治。加强集水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渗透液治理。
综合整治东江水环境。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彭寨污水处理厂等9个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控污治污能力。加强重点减排工程、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范围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全面推进企业节能生产和清洁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完成第一批实施的6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以及2个高床养殖项目建设,确保全市75%以上规模养殖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掀起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以构建粤北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强化森林资源综合管护,实行最严格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森林火灾责任倒查机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实施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推进市区及各县城建设或改造提升1—2个郊野森林公园,努力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打造碳汇交易创新平台,力争成为省碳汇交易试点。
强力推进治采复绿工程。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加大对矿山、石场监管,有证矿山必须按规定边开采、边复绿,无证矿山一律关停、彻底整治复绿。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点治理、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山地复绿任务。
七、加强社会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把群众期待作为政府努力的方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文明教育实践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认真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窗口服务、社会文化环境、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力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加快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广泛开展面向群众、服务基层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一批文化遗址保护修缮,推进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快一批非物质文化品牌传承基地建设。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服务业,创建特色文化产业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
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升“保教”水平;规范民办幼儿园收费,巩固学前教育普及率。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40%以上。实施“振兴初中”计划,提升初中教育水平。改造提升薄弱高中,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规划建设市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双制”实训中心项目。重视县区特殊学校建设。改革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大力培养素质高、留得住的本土教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强化市县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省、市“三名”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提升医疗计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执行新医疗服务价格,同步推进法人治理、支付方式、人事分配等综合改革。推进东源、紫金、连平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活动,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加强市人民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和信任度。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推进“五大险种”扩面征收,不断提高参保率和缴费率,努力实现全民社保。加快社保与定点机构信息系统联网步伐,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就医即时结算服务,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培训,大力推行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安置以及政府贴息等扶持政策。实施“扬帆计划”,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启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工作。加强殡葬管理。
加强平安河源建设。*开展“九大雷霆”行动,强力推进如实立案工作,加快“平安河源”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大调解”格局。发挥网上信访大厅作用,完善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和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刑罚执行工作。加强应急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交通、火灾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气象灾害预警,遏制重特大事故,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防震工作,新建3个地震预警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遂行任务能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巩固和启动一批社会创新项目,推进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支持发展行业协会、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团体,简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构建本土化、专业化社工队伍,探索“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推进社区事务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两建”工作。加大依法管理互联网力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
继续办好“十件实事”。今年,市政府将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是促进充分就业。创业培训1800人,创业带动就业5000人,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劳动力技能培训2.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二是缓解上学难问题。创建1个教育强县和15个教育强镇,启动市一中高中部、市高新区学校建设,完成碧桂园学校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公园西小学建设,扩建高莲小学,迁建市直机关幼儿园。三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实施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参保人数325.66万人以上,参保率达99%。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医保门诊特定病种等制度。推进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建设。四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7间和23间,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览室19间,行政村文化室电子阅览室125间。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河源报业文化创意基地建设。五是加强住房保障。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20000户。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4023套/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578套,棚户区改造2445户)。新增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2117套/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0户。六是开展扶贫助困。城镇和农村低保补贴水平分别提高到人月均324元和142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的60%。七是提高供水能力。加快市区水源工程和新自来水厂建设,高标准改造供水管网,完善供水应急抢修预案,提升供水服务质量。八是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完成东源久社河,龙川铁场河铁场圩段、鹤市河登云段,紫金义容河义容段、秋香江九和段等河流治理。九是加强生态环保建设。推进市区东埔河白岭头段整治,启动新丰江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工程、污染源治理工程。完成91.24万亩“一灭三改”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十是提升农村清洁水平。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
各位代表,实现跨越发展,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完成县区分厅、镇街服务站、村(居)服务点建设,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互联互通。加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管理,确保常态化运行。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对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更加注重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四风”。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中央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驾驭发展的能力。强化行政问责,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跟踪督查制,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确保政令畅通。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完成电子政务市级外网整合和升级改造。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创造了鼓舞人心的业绩;展望未来,推进跨越发展展现出振奋人心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为打造“广东绿谷”、建设幸福河源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一区六园”:市高新区和六个县区工业园。
2、“四个一批”项目:在谈(意向)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项目。
3、“三个50”工程:每年签约50个、动工建设50个、竣工投产50个优质工业项目。
4、“三个100”工程:两年培育100家企业上规模、培育100家企业税收千万元以上、帮扶100家减产企业实现稳产增产。
5、“两园一工程”:稀土产业园、水产业园和市区水源工程。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7、限上商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商业批发企业,500万元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
8、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编制一批高质量的村镇规划,实施一批高标准的村庄整治,完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标准住宅小区,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一批农民示范新村。
9、“一灭三改”:消灭荒山,改造残次林、改造纯松林、改造低效桉树林。
10、“三残”:智残、体残、肢残。
11、“五大险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12、“两不具备”村庄: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自然村。
13、“八项规定”: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了解真实情况;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要改进新闻报道;要严格文稿发表;要厉行勤俭节约。
14、“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5、“三赛”:赛科学发展、赛项目水平、赛责任落实。
16、“亮灯”管理:按照项目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对完成时间节点目标任务要求的项目亮“绿灯”,对未完成时间节点目标任务要求的项目亮“黄灯”,对按目标任务要求应启动而未启动、应开工而未开工或开工后较长时间处于停工状态的项目亮“红灯”,连续两次亮“黄灯”的项目亮“红灯”。
17、“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热线,建立“一个号码对外、集中接听登记、按职分转办理、定期反馈回访、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的集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消费维权、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18、“八大会战”:基础信息大采集、不稳定因素大排查、社会治安大联防、“黄赌毒”大清除、治爆缉枪大行动、交通消防安全大整治、视频监控大建设、应急处突大演练。
19、“四大行动”:指断源、剿巢、扫黑、清网行动,主要内容是严打枪案命案暴力犯罪、打击盗抢销机动车行为、严打黑社会团伙、全力追捕潜逃罪犯。
20、“九大雷霆”:雷霆扫毒、雷霆禁赌、雷霆斩手、雷霆铲黑、雷霆缉枪、雷霆反邪、雷霆打违、雷霆治火、雷霆护绿。
21、“四个一”工程:各县区实施1个以上市级社会创新项目、创建1个以上村居(社区)创新示范点、探索总结1种以上社会管理新模式、培育10个以上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的社会组织。
22、“一岗双责”:“一岗”是指领导干部职务对应的岗位;“双责”指岗位业务工作职责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23、“四馆两中心”: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档案馆、市文化交流中心、河源报业传媒中心。
24、“三大抓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25、“广东绿谷”:发展之谷、生态之谷、幸福之谷。
26、“乡贤反哺”:外出乡贤回乡创业工作。
27、“七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排污、通电力、通电讯、通燃气、通道路、场地平整。
28、风险投资公司:把所掌管的资金有效地投入富有盈利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并通过后者获取资本报酬的企业。
29、4条市政路桥:滨江大道二期、宝源一路跨铁路桥及连接线、永康大道跨铁路桥、宝源亲水步道。
30、10条市政道路:沿江中路、新风北路、大同路南段、新江三路、长塘路、太平古街、化龙路、公园东路、公园西路、人民路。
31、4条“断头路”:西环路北段、双下路、文昌路南段、红星东路西段。
32、“两江四岸”:新丰江两岸和东江两岸。
33、“六乱”:乱摆卖、乱停放、乱张贴、乱拉挂、乱堆挖、乱丢扔。
3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35、“三公”经费:公务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36、9个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彭寨污水处理厂、和平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龙川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龙川县新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忠信、船塘、蓝口、谭头岗(阳明镇)、古竹5镇污水处理设施。
37、碳汇交易: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
38、学前教育“小学化”: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
39、“保教”:幼儿园对婴幼儿进行的保健、养育和教育。
40、“振兴初中”计划:提高我市初中教育水平的发展计划。
41、“校企双制”:指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42、“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
43、“三甲”:我国医院“三级六等”中最高等级。
44、“春风行动”:为进城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活动。
45、“扬帆计划”: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帮扶计划。
46、“大调解”格局:人民调解、劳动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相衔接的格局。
47、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采取“政府资金资助、民间力量运作、民政部门管理、政府公众监督、社会民众受益”运营模式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
48、“两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较旧一篇:2014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