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区长 楼旭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番禺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在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积极履行职责,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区呈现经济繁荣、城市亮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建设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2011年8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到番禺视察,对我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首先,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双提升。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5.78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4亿元,增长20.1%;工业总产值2105.46亿元,增长1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99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88亿元,增长18.1%;进出口总额167.69亿美元,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3.87亿美元,增长8%。中国驰名商标新增5件共12件,广东省名牌产品新增13个共53个。珠江钢管、广日电梯荣获省政府质量奖,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其次,实现社会管理和民生福祉的双丰收。坚持发展与民生并重,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87.88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7428元,分别增长12.5%和16.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零就业家庭”户数实现动态清零。
第三,实现宜业热土和宜居福地的双打造。致力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超额完成环保和节能任务。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4.5%,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61天,优良率98.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8.1%,人均公共绿化面积27.2平方米,获评“中国绿色名区”。
第四,实现科学行政和阳光政府的双促进。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行政水平。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行政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政务公开,创新政务服务,政府效能稳步提高,市民办事更加便捷。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总量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三次产业比例为4:40.8:55.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82.14亿元,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输配变电、灯光音响、数控机床、珠宝首饰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05.44亿元,增长18.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26.05亿元,增长29.3%。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更加明显。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广州光谷”正式开业,海印国际名车城动工建设,万博商务区、汇珑新天地、圣鑫商业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业持续发展,2011年接待游客总量1960.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58亿元。珠江一日游莲花山祈福之旅、沙湾古镇、星级“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推出市场,荣获“2011年度(首届)中国最具旅游竞争力百强区”称号。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82.63亿元,增长4.2%,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农业合作社13家,东升、海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举办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
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首列地铁车辆正式下线,广州南车时代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广汽自主品牌第二款传祺1.8升车型成功下线,中船低速柴油机项目、广汽传祺零部件产业园等龙头项目进展顺利。1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总部企业。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基地、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等重大产学研项目启动建设。参加“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基地化、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引进明峰科技、美特包装、中科海通、利丰集团华南总部等项目20个,总投资252亿元,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番禺节能科技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等科技园区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引领示范作用更加明显。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民营科技园,全区9大民营科技园区进驻中小科技型企业1000多家,拥有企业研发中心111个。番禺节能科技园“三资融合”的建设模式,获得中央、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省政府召开现场会在全省推广园区建设经验。充分发挥广州大学城人才和科研优势,着手规划建设广州国际创新城,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揭牌并启动筹建。引进广东省科技风险投资集团、广州红土科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风投机构,在全省率先成立区科技金融促进会,促成广东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广东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等省级科技金融机构落户。全区新增上市企业1家,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对象20多家。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全区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255家,其中省高新技术企业105家,2011年产值437.52亿元。参与研制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联盟标准增至222项,专利申请量4184件,增长33.5%。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保有量达到10万人。2011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
二、人居环境更加优化
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整合区位、交通、生态、产业优势,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和重点功能区规划。编制城乡更新与完善规划,加快“三旧”改造步伐,21宗旧厂房改造项目获市批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黄榄快速干线、兴业大道、景观大道等骨干路网建设进展顺利。完善广州南站、庆盛站和区内地铁公交换乘交通设施,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高。
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力实施城乡空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金山湖公园建设,新建60.6公里绿道网,东涌岭南水乡绿道网和市桥河、蕉门河滨水绿道独具特色。对8条河涌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污水管网40.2公里,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3家,前锋净水厂二期荣获城市污水处理大禹奖。积极开展垃圾处理文明区创建活动,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筹建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拣压缩中心投入运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基本建成。深化“数字大城管”建设,区城市综合管理与运行指挥平台通过国家住建部验收,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重拳打击“两违”建设,整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173万平方米,拆除违建766宗。查处环保违法案件521宗,关停污染企业320家。
农村发展进一步提速。名镇名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沙湾古镇风采进一步彰显,大岗镇和东涌镇大稳村、南村镇坑头村分别获得第一批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示范村庄称号。继续推进自然村通硬底化道路和危桥改造工程,完成自然村通公路工程10.8公里,改造危桥2座。统筹全区公共服务资源,深化镇街、村(居)社区服务管理改革,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帮扶五华县“双到”任务完成良好,增城市派潭镇帮扶工作和新疆疏附县产业援建工作成效明显。区内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投入2400万元帮扶区内6590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7000元。
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2011年投入5.36亿元,1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基本兑现。一是困难群众帮扶工程扎实推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80元,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20元。完成困难户危破房改造111宗。二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11个镇街建成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区创建规范化幼儿园27所。三是新社区建设进展顺利,落实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任务4008套,已建成1609套。四是实现城乡供水价格统一,城乡水务一体化步伐加快。五是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门诊次均药费同比下降15%,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9%。六是市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新建60座候车亭投入使用,新增停车位9000多个,完成113条公交线路改造,新增公交线路10条,117条客运线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农村公交站点实现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无障碍设施更加完善。七是增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长9.4%,社保扩面任务超额完成。八是市民卡项目建设正式启动。九是温馨社区建设全力推进。16间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提供各具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十是社会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7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长寿保健金发放范围,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02个,实现镇街和社区全覆盖。
民生质量持续提高。落实“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困难救济金、居家养老补助金等4900多万元,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30元,农民参合率达99.99%。城镇职工医保住院统筹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21.2万元提高到47.7万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8万份。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惠民利民效应初步显现。打造区级创业基地19个、市级创业基地11个,进驻企业2299家,带动就业2.1万人。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2个康园工疗站为664名精神康复者提供服务。集中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扶贫济困,募集善款1200多万元,助医助学助困、安居工程等慈善项目顺利开展。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践行“上品教化”理念,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禺山高中、象贤中学创建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高考、中考成绩继续稳居全市前列。雅居乐小学等公办房地产小区配套学校建成开学。番禺职业技术学校获评首批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被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中心医院成功创建市首家区属“三甲”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广州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率先在全市区属医院开通“阳光用药”在线监察系统。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区85%的文化站达到省一级标准,村(居)文化室、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等功能日益完善。扎实开展“创文”迎国检工作,在市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总成绩位居前列,东涌镇获评为全市唯一的第三批全国文明镇,大龙街傍西村荣获全市首个全国“侨爱新村”称号。成功举办第七届星海艺术节、第13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等活动。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顺利通过市妇女儿童十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验收。获评“全国县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称号。双拥、武装、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审计、档案、保密、气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管理锐意创新。区、镇街、村(居)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的作用更加突出,全年受理案件5413宗,办结5099宗,办结率94.2%,走在全省前列。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累计建成视频监控点3万多个,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工作连续八年全市考评第一。推进“平安番禺”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完善区、镇街、村(居)、用工单位“三级管理、四方联动”管理网络,健全欠薪预警机制,劳动信访案件、重大劳资纠纷分别下降45%和12.08%。整合打假、整规、食安力量,组建食品药品基层监管队伍,实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2.23万宗,按期整改率100%。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四、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2件、政协委员提案136件。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与备案更趋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更为完善。积极推进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行政许可审批行为网络全过程监察。依法行政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五五”普法先进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办理区长信箱、区长专线意见和建议66504件,办结率99.8%,群众满意率88.4%。
服务发展能力切实增强。圆满完成区、镇、村(居)换届,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制定电子公务三年发展规划,搭建电子公务云计算平台,健全政务数据中心和四大基础数据库,升级完善“一站式”公共服务业务系统,建立民情台帐系统、镇街家庭综合服务系统和电子公务支撑系统。延伸政务服务事项到镇街办理,全区政务中心共受理业务77.8万宗,按时办结率99.76%,满意率99.42%。
勤政廉政日益加强。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宝墨园、番禺监狱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廉政教育基地”,“一二三四五”廉政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公车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完善公共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2011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镇街、各部门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热诚奉献的全区人民以及外来从业人员,向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对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企业以及关心番禺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区域之间竞争加剧,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民生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尽同步,群众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呈多发态势,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依然巨大。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队伍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番禺的关键一年。立足新起点,我们既要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又要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将我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纳入广州都会区范围和南沙新区蓄势待发的新机遇,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激发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推动我区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取得新进步。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区的总目标,全面落实上级和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坚持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工作基调,以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番禺为核心任务,以建设广州国际创新城和广州南站商务区为战略重点,扎实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智慧番禺和民生福祉,确保我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平安和谐稳定,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14%,农业总产值增长3.5%,万元GDP能耗下降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强力推进结构调整。按照“一轴一圈两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快推进广州南站商务区、番禺新城、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市桥地区综合商贸中心等区域的商旅经济发展。积极打造以广州国际创新城为龙头,以番禺节能科技园等科技园区为平台的“一城多园”创新经济发展圈。继续推进广州传祺轿车生产研发基地、广州番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努力将其建成自主品牌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基地和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同时,大力实施质量兴业强区战略,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重点工程领域的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打响番禺品牌。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综合平衡经济产出、资源消耗、环境代价等因素,广泛开展高耗能企业节能活动,打造一批低碳经济的龙头企业。坚持总部经济与产业调整相结合,形成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物流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会展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广东海大、嘉诚物流、香港利丰在我区设立总部和展示中心。加快发展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动汽车、健康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综合实力强的龙头骨干型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规模效益明显、行业地位领先的优势总部企业。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以实施“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县)建设计划”为契机,依托广州大学城科研智力优势,着力加快广州国际创新城的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支持番禺节能科技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广“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模式。发挥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区科技金融促进会的作用,深化“三资融合”园区建设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集聚发展。
加大扶持企业力度。*企业调研,梳理出台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竞争力。将“三旧”改造与城乡更新改造、产业招商紧密结合,加快推动“三旧”连片改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创新招商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全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科技创新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引进与培养人才相结合,努力在引进科技成果、管理经验和领军人才上取得新突破。
积极扩大内需消费。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提升市桥地区中心商圈服务功能,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完善核心商圈和社区商业网点布局,营造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努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推广数字家庭应用,以信息网络催生新的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居家养老、家庭服务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创建“国家数字家庭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在社区建立规模化的营销服务网点,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消费潜力,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二、强化功能提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推进生态番禺建设。科学编制城乡总体规划,以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花城、绿城、水城”建设,打造岭南水乡典范。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细颗粒物(PM2.5)监测工作,促进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提升,实现“天更蓝”。*推进“惠民一号”工程,加快备用水源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饮用水质100%达标,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力争全区水环境持续好转,实现“水更清”。推进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以“六纵六横”为主体的南大干线、莲花大道等骨干路网建设,促进路网与各大产业基地、码头、高(快)速路、地铁公交换乘枢纽等的无缝对接,实现“路更畅”。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景观地段建筑物改造,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房更靓”。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和“花园城市”计划,加快推进金山湖、莲花山世界名花园等项目建设和武广高铁、东新高速等道路两侧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完成番禺大道、亚运大道、汉溪大道、市广路、禺山西路、东环路、西环路绿化升级改造,实施全方位保养、全天候整洁,实现“城更美”。
着力打造美丽城乡。加快名镇名村创建进程,以实施美丽城乡行动计划为契机,将沙湾镇、东涌镇打造成广州名镇,将石楼镇、大岗镇、榄核镇打造成番禺名镇,将南村镇坑头村、石楼镇大岭村打造成广州名村。通过名镇名村建设,把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让村镇大变样,特色大提升,将其建设成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地和宜居村镇的样板。积极开展“一镇一村一品”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优特色、生态观光等现代都市型农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科技型农业发展,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面,形成以镇街农家店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大严查严控“违建”力度,推动村民建房的“一系统三制度”建设,实现村民建房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着力加强城乡精细管理。注重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采用科学手段,坚持文明执法,促进城乡管理从突击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从管治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责任属地化、管理服务高效化”机制,以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区管理精细化。认真做好简政强区、简政强镇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向基层倾斜,使镇街、村(居)有权、有钱、有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推进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治理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垃圾处理文明区和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切实做好市容环境卫生。
三、强化社会服务,大力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一是继续推进温馨社区建设。各镇街上半年至少建成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二是新建10家平价商店。引导和扶持平价商店加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力度,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三是加快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各镇街建成一条以上生态景观路。四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按期完成1500套保障房的开工任务,继续推进在建保障房项目的建设,解决登记在册的2643户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五是实施交通便民工程。优化城乡三级公交线网,新增6条公交线路,新建60座候车亭,建成启用新市桥站、大岗客运站公交站场,在城区新增100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六是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实现区内农村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七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市民免费提供11大项37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1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八是全面实施《番禺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年内各镇街建有1所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办学条件的公办示范性中心幼儿园。九是加快市民卡的发放和应用。发放市民卡50万张,完成市民卡在中心医院、何贤医院、自助图书馆的推广应用。十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高标准规划建设集职业技能开发、实训、评价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开放给各类培训机构、企业、社会人员共享使用,引导本区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继续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工作,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统筹扶持力度,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入学办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加快何贤医院、中医院改扩建进度。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全省职业技能培训模范区和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以打造幸福温馨社区为目标,深化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镇街“一队三中心”建设。以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大力推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培育专业社工人才队伍,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实验试点覆盖范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展社区服务管理网络,逐步让外来从业人员享受同城待遇,不断提高外来从业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维护社会平安和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着力降低刑事发案。加大不稳定因素排查力度,全面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化解工作,全力消除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整合治安辅助力量,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增强社区防范能力。通过网上信访大厅、政务微博等多种方式,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力开展“三打两建”行动,整顿和改善市场环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提高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信息惠民,促进科技引领生活
夯实智慧番禺基础。进一步完善以一站、一网、一台、一库、一页、一档、一卡为核心的“七个一”智慧番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政务云计算中心,加强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推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和资源整合。健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信息网络向镇街、社区、家庭、企业延伸,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构建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家庭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文化信息平台。
健全信息惠民服务。重点实施“智慧健康”、“智慧教育”等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项目,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多方位、更安全的健康服务。积极推进“电子书包”等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丰富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智能化水平。以建设智慧番禺为目标,加快完善民生档案和市民卡的应用推广,打造集内容、功能服务、支付结算于一体,满足居民需求的综合信息文化平台。深化数字大城管二期系统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管理。
培育智慧型产业群。以智慧项目带动智慧产业发展,利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软硬件资源,加快信息文化、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整机生产、系统集成、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加强星海传媒、星海集成、星海网络的整合,开发、完善基于自主芯片、软件、内容服务的星海系列产品,努力提升智慧产业发展水平。
五、强化传承创新,加快文化名区建设
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突出“千年古邑、岭南水乡”特色,*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文化生态。加强沙湾古镇、余荫山房、莲花山古采石场等岭南特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传承飘色、乞巧、广绣等番禺传统民间艺术。办好第五届旅外乡亲恳亲大会等活动,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扎实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办好第六届区运会,全面启动亚运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南方文化产业中心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将沙湾古镇打造成珠三角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大力引导和发展设计创意、数字电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把番禺建设成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基地。大力挖掘和弘扬美食文化,高起点规划建设岭南美食城,打造文化旅游美食品牌。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实施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规划和城市文明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弘扬广州亚运精神,培育新时期现代城市人文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运用新手段、新载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深化“双百共建”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村居文化建设精品。
敢想会干,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高效办事之风、公道正派之风、依法依规之风、亲民爱民之风。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实际、*基层、*群众抓落实,力求工作出实效。坚持从严管理,健全日常工作督查、专项工作巡查和明察暗访机制,落实绩效考评机制,形成倒逼机制,以时限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责任,做到有责必问、奖勤罚懒,提高政府机关效能。
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人民满意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的社会参与机制,提升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大建议、提案的办理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合法权益。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和网络行政审批综合系统建设,调整简化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勤俭廉洁,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原则上实行零增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动态监控,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营造勤政廉政为人民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五个一批”:选择引进一批企业、加快建设一批企业、重点发展一批企业、积极扶持一批企业、大力宣传一批企业。
2.“三资融合”:民营科技园区实行土地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3.“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4.“双到”:扶贫开发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5.“村村通”:通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等。
6.“三甲”医院:“三级甲等”是最高一级的医院。2010年3月,广东省制定“广东省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符合条件的大型县(市、区、镇)级综合医院可申请三级医院评审。
7.“云计算”: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的一种模式。
8.“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9.“一二三四五”廉政文化:一报(番禺日报)、二台(番禺电台、电视台)、三基地(宝墨园、番禺监狱、星海公园三个廉政教育基地)、四广场(番禺广场、沙湾广场、石碁广场、南村广场四个文化广场)、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网络)。
10.“一轴一圈两基地”:“一轴”即商旅经济发展轴,“一圈”即创新经济发展圈,“两基地”即广州传祺轿车生产研发基地和广州番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11.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耗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2.“六纵六横”:“六纵”即东新高速、新光快线、番禺大道、南沙港快线、京珠高速、东部干线;“六横”即南大干线、广明高速、莲花大道、沙湾干线、南二环高速、黄榄干线。
13.“一镇一村一品”: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镇、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品或特色品牌。
14.“一系统三制度”:村民建房信息系统和村民建房镇街备案制度、在建村民住宅信息牌制度、违法建设黑名单制度。
15.“一队三中心”:街道综合执法队和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16.“三打两建”: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17.“七个一”:一站即政务服务中心,一网即市、区、镇街、社区四级信息网络,一台即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一库即社区管理服务共享数据库,一页即市民服务信息网页,一档即民生档案,一卡即社会保障卡(市民卡)。
18.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通过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模式,从而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领域涵盖广泛,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
较旧一篇:广州市番禺区201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深圳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