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学生范文  >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  心理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9-04-22 13:17:07

  
  2.3问题提出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我发现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应激和应付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指导他们顺利应付各种心理紧张因素,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摆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其心理卫生问题更应引起重视。为此,很多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有关研究也急需开展。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者的比例在30%左右,严重的占10%左右,大部分是由于不能妥善处理学习、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造成的。[31-34]
  
  而在众多的对于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中,我发现,很少有人将心境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去考量这之间的关系的,而我认为心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大一新生刚买入成年人的行列,而且有很多都是远离家乡来到新的地方学习和生活,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环境都改变了的情况下,心境对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应该还是很有关系的。[35-37]
  
  于是,我想要对大一新生的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心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
  
  主要针对:某大学大一新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怎样的?大一新生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扰间有无性别差异、文理科差异、城乡差异?大一新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扰的相关关系如何
  
  3.参考文献
  
  [1]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3:14-16
  [2]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1):67-73
  [3]L.A.珀文。人格科学[M].周榕,陈红等,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增刊: 1-5
  [5]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3:47-51 [6]姜乾金。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145-147
  [7]王斐斐。大学生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9.
  [8]梁军林,李东石,刘珍妮,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146-147
  [9]张怡玲,甘怡群。国外应对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21-323
  [10]胡军生,王登峰,滕兰芳。人格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2007,33(6):28-29 [11]黄希庭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3(1)。
  [12]刘雄英。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8):101-106
  [13]左丹。甘肃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关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3:42-43
  [14]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3
  [15]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26
  [16]祝蓓里。简式POMS中国常模[M].上海:华东师大体育系,1994
  [17]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行为研究中心。简明心境量表(BPOMS)的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7-770
  [18]拟刚彦等。BFS两次检验的介绍与结果对比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
  [19]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3:7-10 [20]陈莉。人格特质、心境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5:2-6
  [21]李传玲。贫困大学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22]张向葵等。退休人员的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2(4):414-417
  [23]梁宝勇等。关于应对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应对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88-190
  [24]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6):643-650
  [25]梁军林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