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亮不敢耽搁,急忙来到会客厅。其他人都退出去了,屋里就剩他和乔副省长俩人。曹洪亮好紧张,不知道乔副省长要说啥。
乔副省长说,你们档案局刘局长的老婆今天一大早来我家就开始哭,他的事我知道了。这小子一辈子就这毛病,在部队时阑尾炎住院,就那么几天就和护士搞上了,把人家搞大肚子了,被提前送回了家。公安厅那面我也了解了,又嫖娼,又袭警,问题很严重。我看这样,他都这么大岁数了,不要给他别的处分,给他个党内严重警告就算了。你回去做做工作,公安厅那面我来负责。
曹洪亮严肃地说:“一定按省长的指示办。”出了门,他感到心花怒放。
就到春节了,曹洪亮准备开常委会。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会议,有大有小,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只有这种是最讲政治的,含金量也是最高的。那就是干部调整的会议。
县委常委们严肃地坐在一起,按照上级党委制定的程序,认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决定提拔谁,免去谁,重用谁,平调谁,有时还要对犯错误的干部行使组织纪律,毫不留情地撤掉谁——这就是干部。
机关里两件事最吸引人的眼球,造成的震动最大,落实的速度最快:一是涨工资的文件,绝对不会被卡在半道压着不办,不出半天准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的银子分文不差地发到每个人的手中;二就是干部的会议精神,顷刻之间就会传遍大街小巷,乡镇村组,新科官员旋即就会携一缕清新走高上任。
这样的非同小可,可谓意义重大,什么会议也不如这样的会议有份量,有影响,有震动,即使是最重要的,规模很大,气氛很热烈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也不如这样的会议能无处不及地牵动各方面的神经,无孔不入地波及形形**的人物,直接关系到全县的精神文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成败,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老百姓就十分关心。
常委干部会议是专门领头人的会议,点滴之间,毫厘之差,就可以肯定或否定一批人的政治沉浮:可以让你平步青云,人前显赫,亦可以把你一撸到底,永世不得翻身。同时,这个领头人选得如何,也决定了一个乡镇,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成败。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人民群众已经擦亮了双眼,要从干部中看县委的党风正不正,在具体点说就是看县委书记是不是贪官,能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人民群众若是满意,就会大加赞扬;若是不满意,他们就会骂娘,说你这个县委书记纯粹是个王八蛋。
可以这样说,常委们在认真地干部的时候,人民群众也没闲着,正聚精会神地关注着常委会的动向,也在认真地着常委们的一举一动。
往往是这个正宗的干部的会还没开,或者具体日子还没定“地下常委会”、“地下组织部”就已经蠢蠢欲动,先期拉开了干部的序幕。参加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党内的,亦有党外的。他们积极性甚高,不拘场合,上下沟通,里外串联,有时高谈阔论,有时交头接耳,没有什么程序,闹闹哄哄地就把干部的任免完了,再静下来等待常委们的结果,比较一下和常委们的结果有什么出入。
这样说来干部应该是两条线:一条是官方的,一条是民间的;官方的是明的,民间的是暗的;官方的是主,民间的是辅;官方和民间的结果时常吻合,但也有激烈碰撞的时候。由不得谁去设定,官方和民间的是相辅相成,交相存在,相互印证,对比之下便产生了真理和谬误。
不管社会上这么,怎么分析,结果还是县委常委会一锤定音,其实最终还是县委书记一锤定音。遇到有人有异议的,对要提拔的干部,如果是年轻的,想提他就说,老中青三结合,年轻人吗总有的毛病,先让他起来锻炼锻炼;不想提他就说,这人太嫩,还不成熟,等等再说。如果是年龄大一点的,想提他就说,干了一辈子,马上都要退了,他身上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不用可惜了;不想提他就说,人老了就不中用了,思路和身体都跟不上了,就享享福吧。如果是**志,想提她就说,**志要在领导干部中有一定比例,相比较而言,她还是比较适合的;如果是不想用她,就说,这人是不是能力还需要提高,或者说,好像社会上对她有什么作风方面的反映,放放考察看看。
曹洪亮回来后,李同进走进曹洪亮的办公室,还将他的门关死,然后才将组织部拿出的干部调整方案递到曹洪亮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