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华蓉,眼中已经闪动着****的光芒,可以看得出来,华蓉在按摩师的**之下,已经是渐渐的情不自禁了起来。
闻着华蓉的**散发出来的那种女性**特有的味道,摩擦着华蓉的**的那软软的又略带着一点点弹性的****,按摩师觉得自己就像神仙一样的快乐
凌晨6:00起床,退房,急赶到火车站附近的客运站,准备坐长途巴士去长白山,此行的第一个旅游目的地。
去长白山,网上写的最多的方案是坐火车到安图,然后再坐巴士或包车去二道白河。
华蓉没有选择这样走,一是这样走太费时间,二是太费精力。所以参考了当地导游的建议,决定坐长途巴士去。
原本以为是早上7:00发车,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改时间了,只能干等着。
长途巴士准时出发,人不多。9:30左右到达吉林市,从吉林上来的人倒是挺多的,在车上华蓉又结识了一个热情的东北人:邓哥。邓哥老家就在二道白河,吉林市工作,此番是回老家探亲休假。与邓哥谈到了此行原本想去看看吉林的雾凇时,邓哥告知可能看不着,详谈之下才获知雾凇的形成需具备三大条件: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当天天气突然大幅降温,次日天气大晴,而且不能刮风,这是形成雾凇的最重要因素。
地利:吉林市雾凇岛,地处松花江下游,上游的暖湿气流到达雾凇岛时正好与冷锋相遇,在树枝上凝结成冰挂(雾凇),所以雾凇岛观看条件最佳。
人和:松花江上游的**水电站如果开闸放水,那么经过热循环的松花江水激起的暖湿气流能造成最大的雾凇。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因素,这几天去看雾凇就没戏了,因为升温了。
在以前,冬天邓哥是很少去爬山的。被不住美女华蓉的邀请,邓哥同意和她一起选择爬山。
今天是个很不错的日子,天气晴朗,只是略略有些风。最近总是这样,邓哥觉得只要连着有三四个晴天,气温总会升到零上,这在大东北的冬天恐怕是不多见的。
华蓉和邓哥两个人提着空肚子出发了,幸好在小道口有人卖饺子,顺便买了几个,到山脚下时饺子已经吃完了。
邓哥说:“山上肯定没有几个游人。”
华蓉亦曰:“我想也是,这路上人很少吗。”
上到山顶,过了长城,山上的风可真大,吹得呼呼作响。
邓哥问:“朝哪儿去?”
华蓉道:“想到农村去看看。”
于是他们沿着一条道向山谷里走下去,不远处过来一群羊,后面一个小孩大约有十四五岁,小脸蛋冻得红红的。
邓哥知道山里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苦多了,大冷天,刮着风,大清早还得去放羊,邓哥也是农民的儿子。
邓哥一边走,一边低着头想,耳边尽是吱吱的响声,那是槐树叶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华蓉拽邓哥,邓哥一抬头才发现,前面过来一群黄牛,当年那么熟视无睹的东西一样令邓哥兴奋,真可怜。
华蓉怕牛会伤人,邓哥说没关系。邓哥照直走过去,还将他身边的一头牛的耳朵拽了一把,那牛回过头来停了一下又朝前走了。
华蓉冲邓哥直乐,说你胆真大。
在野地里逛了一阵,才发觉这里真是世外桃园,四周环山,山上有松林,山下有湖。
进了村庄,看见家家都有电视天线,各家的烟囱都在冒着烟,华蓉想大概村民们正坐在热炕上看电视吧。
看见人来了,小狗只是小嘴冲天吠叫几声便跑开了。
前面有一大群鹅,有一只是花的,其余全是白的,可惜不是天鹅!
这不是那种体形很大的鹅,仅管群很大,邓哥还是从容地从它们中间穿了过去。
有几只鹅伸长脖子对邓哥发出了警告声。
出了村子,看见有座山,山上长满了落叶松。
邓哥说,秋天时那些树叶发黄了,树顶上是绿色,树下却是黄色,那么的层次分明,确实使人着了迷。
可如今这时候,树叶落得一干二净了。
山脚下有一种小草还活着,叶子绿绿的。
沿着溪边的小路朝山谷外走,华蓉看见一块石头很奇怪的,上面有水波一样的纹路。
邓哥和华蓉开玩笑说,那颗石头是化石,是恐龙肋骨压出来的印子。
华蓉问,是真的吗?到眼前细细一看,像是人工雕凿出来的,而且上面还有些汗白色的印迹。
邓哥告诉华蓉说我知道是干什么的了。
杨华蓉猜说:“洗衣服用的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