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

作者:八月炸



    例三:瑞环同志学“毛选”。年龄大一点的同志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们曾掀起过一阵学习**著作的热潮,到“文革”初期达到了**。当时那种学法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经过那段时期、认真读一读**的书,我觉得总还是有益的。“文革”开始那年,我还不满10岁,只是跟着形势的要求背了“老三篇”,即**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三篇著作,也背了《**语录》全书420多条。年岁稍长以后,在学习“**五篇哲学著作”的时候,又背了《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像《矛盾论》,有点长,就没背下来。我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小时候书不够读,就背《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那时候做到这个程度就算不错。但后来到瑞环同志身边工作才真真切切有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才发现瑞环同志学“毛选”也学得那么与众不同。他作为当时的“学习**著作积极分子”,那才叫名不虚传!他不仅能背诵一般人所能背诵的**若干有名的短篇文章,而且像《矛盾论》(25000多字)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44000多字)等长篇他都能熟背如流,乃至于他在“文革”中挨斗时,能够巧妙地利用自己对**著作的熟悉程度而反制斗他的人,使斗他的人束手无策,气急败坏地说他是“活学活说”。

    例四:瑞环同志读《资本论》。“文革”期间,瑞环同志和当时其他“走资派”一样也被关过几年牛棚。关牛棚,对一般人来说当然是一种磨难和煎熬,但瑞环同志却能够把这种煎熬变得充实起来,把这段时间变成读书的好时机。许多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包括大部头的《资本论》就是在这时候读的。初读《资本论》,有些地方看不懂,就反复读,反正有的是时间,直到弄懂为止。还有“毛选”四卷,本来已经很熟了,又利用这个时间重新阅读,加深理解。

    例五:瑞环同志改剧本。大家都知道瑞环同志喜欢京剧,也都知道他搞了音配像,改过剧本。但也许不知道,整个音配像工程一共是460出戏,每出戏瑞环同志都熟悉,很多戏词他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改剧本更是见功夫。这不仅要有相关的戏曲知识,懂得韵律,会写词,而且要有丰厚的历史知识。他改编的《西厢记》、《金山寺鬀断桥——雷峰塔》、《刘兰芝》、《楚宫恨》、《韩玉娘》等都是经典剧目,即使专业人士都是想改而不敢改的,因为因素复杂、难度太大,但他却改得非常成功。由此不难想见,为了搞音配像和改剧本,这得看多少书(包括剧本)、需要多少知识积累啊!

    例六:瑞环同志要我们读《昭明文选》。瑞环同志的讲话、文章都是他亲自动手的,从选题、主要内容、框架结构的提出到文字表述,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修改,他都是亲历亲为。我们所谓的“写作班子”不过是做一些基础工作,包括搜集资料、参加讨论、起草部分初稿等。由于他对文稿的要求很高,因此能够参加写作班子的人都非等闲之辈,都是经过挑选,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文字能力,都是读过很多书的,特别是年轻点的同志都还具有高学历,不是博士就是硕士。然而,就是我们这样一干人,在瑞环同志面前却显出知识储备的不足。记得有一次议稿(大概是1996年),他引经据典,很娴熟地讲了《昭明文选》中的几段话,并要求我们有时间也读读这部书。《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主持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对于这部书,我们当时在场的人中,我相信有的人可能读过,但本人很惭愧,没读。于是乎,我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跑了很多书店,好不容易在一家旧书店里找到嫁做锦衣妇最新章节。买回来一看,好家伙!六卷本,加注释,共330多万字。后来我虽然挤时间断断续续读了一些,但遗憾的是,到今天也没读完。所以我曾私下里琢磨:瑞环同志事情比我们多,工作比我们忙,那么多大部头的书都是怎么读的?

    例七:瑞环同志的床头书。“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瑞环同志“一生的习惯”。这个习惯使他比常人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做事和读书。比如他的床头书,不管他在位时还是退休后,不管他在北京的家里还是到外地出差,他的床头始终都放着书,睡前必读,即使片刻也不放过。再比如他的茅厕阅读,即利用上厕所的时间读书,他风趣地称之为“立体工作法”——“下面拉屎撒尿,上面读书看报。”当然,这不是健康的读书法,未必提倡,但这种挤时间看书的精神却是耐人寻味的。据我所知,瑞环同志读过二十四史,读过《资治通鉴》,读过《聊斋志异》,读过《三言二拍》,读过金庸的全部武侠能基本背下罗森塔尔和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68.5万字),等等,这其中,就有一些是利用这些零碎时间阅读的。


热门小说推荐:《重生野性时代》、《圣墟》、《武炼巅峰》、《飞剑问道》、《元尊》、《逆天邪神》、《都市超级医圣》、《都市奇门医圣》、《都市超级医仙》、《伏天氏》、《大道朝天》、《都市鬼谷医仙》、《明末好女婿》、《史上最强赘婿》、《三寸人间》、《凡人修仙之仙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