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
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的读写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辩论、朗诵、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另一方面,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扩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