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  习近平“一带一路”峰会开幕式讲话解读

习近平“一带一路”峰会开幕式讲话解读

发布时间:2019-04-17 14:33:08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发展目标相似、发展使命相通、发展利益相容,因而借助“一带一路”这条纽带可以使各国各取所需、互利共赢,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基本国际背景。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则将这一提议扩展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出各国“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有相似目标,在维护本地区繁荣稳定方面有广泛共同利益,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共同语言”,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其次,“一带一路”立足于“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超越了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以我为主、搞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那套,为“一带一路”沿线人民提供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相互包容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习近平同志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共同发展意味着“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员,因此中国的发展机遇将同发展中国家共享。习近平同志201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

“共商、共建、共享”并非空洞的政策口号,其具体体现为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鼓励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商”,意味着“一带一路”规划的任何项目不能由某一个国家说了算,而是多征求沿线各国的意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体现各方的共同意志。“共建”,意味着“一带一路”规划的任何项目并非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的施舍与援助,而是在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分工、共同建设,使各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战略融合为一体,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合力。“共享”,意味着“一带一路”所规划的项目中建设的成果不是为某一国所占有,而是相对均等地分配给沿线各国,实现利益共通和命运共通,这也是实现共同发展的诉求。

再次,“一带一路”立足于同心协力、互助合作的发展环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便车”是中国的担当。独行快,众行远。中国所强调的发展是共同发展,因此“搭便车”不是坏事。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并不是“大吃小”的关系。在当代深度全球化、互利共生的国际体系环境中,中国主张应在国际关系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只有以“义”为前提进行求利,方才是符合正确义利观的诉求,因此大国应该提供“搭便车”的机遇,甚至主动鼓励发展中国家搭共同发展的便车,这也是一个大国应有的风度。

20XX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蒙古大呼拉尔的演讲中提到,中国非常乐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发展机遇,而且“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习近平同志在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总之,“一带一路”思想的立足点是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这一担当具体体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中国有着共同的发展诉求,认同“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理念,以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梦梦与共、天下大同”的宗旨。

“一带一路”思想的最高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2017年1月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这意味着“一带一路”不应过度强调其中国元素,而应看到其承载的共同发展愿景与价值导向:“一带一路”建设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作为合作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作为合作指引,以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作为合作目标,正在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而这一梦想的最高形态是超越一切地域边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一带一路”思想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