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  工作汇报范文  >  审计机关质量控制调查汇报

审计机关质量控制调查汇报

发布时间:2019-04-17 10:43:48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很多,涉及到审计的各项工作和整个过程。笔者结合目前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及审计项目创优等环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就新出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项目创新创优和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谈一些粗浅想法。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中,以下几个环节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审前调查流于形式。从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环节来讲,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审前调查流于形式是个通病,目前我们由于项目过多,审前调查中因为单位多次审计或出于方便,往往过于简单,或流于形式,仅仅是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会计报表等方式代替,未能对审计方案制定起指导作用,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因此在每次审计开始前我们要认真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二、审计实施方案可操作性不够强。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在审计工作实施前,实施方案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明确具体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审计发展的方向;其次,实施方案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严格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它对实施审计起着全面控制作用,从目前我们的项目来看,普遍对审计方案不够重视,审计方案也只是作为归档或程序必须完成的内容而应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战图,操作性不强,部分审计方案为事后补写,有的甚至照搬照套上级的审计工作方案。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不够严谨。

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审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审计现场质量的控制需要建立在规范操作之上。目前部分项目还存在: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不足。特别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确定被审计者经济责任的事项,没有对决策过程等进行充分查证,对领导干部的责任界定没有客观证据支撑,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而造成目前我们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定性责任形同虚设,基本以主管责任代替,而不是真正从谁决策、谁负责来定性。

2.审计证据相关性不够。特别是审计评价中有许多具体数据没有相应的取证资料证明;绩效审计项目中,过于注重审计分析,轻视审计证据的相关性,部分审计项目存在无关数据取证过多、“滥取证”现象,审计风险较大。

3.二次审计取证不够重视。特别是下发审计决定的审计项目,部分存在被审计单位或者调查单位提出异议的情况,审计要进行二次取证,如果只有一个被审计单位还好,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我们可以以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反馈的形式补充采纳或不采纳意见;对于有多个单位且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如投资审计,施工单位对核减工程提出异议,审计组最后以会议纪要形式采纳了意见,增加工程款,并以此下发审计决定,笔者认为不妥,我们应进行二次取证,并由建设单位盖章确认,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