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偶像》的读后感10篇(3)

  读自己偶像主编的一本主题为偶像的书,真是很妙的感觉。里面很多人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忠贞狂热迷恋,而我的回忆,只是高中那些夜晚躺在宿舍床上,蒙着被窝看张悦然的小说,一直偏爱璟,还有总是念念不忘那个自己的骨头被抽出来做成竖琴弹奏的桥段,还有二进制里的同性恋男孩和长长的路……偶像总是给我力量,去阅读,去生活,去更安静坦然的面对,这个其实并不复杂的世界。

  《鲤·偶像》读后感(九):最深的偶像,不愿与人分享

  高二第一节英语课,老师叫我们一个个上台自我介绍,是这句话让我一下课就跑到她的座位旁跟她打招呼:My favourite writer is Zhang Yueran.对我这种内向脸皮薄的人来说算是少见的举动。

  第二次则更加巧合:教室后面贴了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我俩的手指同时落在了“墨脱”这个地方。于是便知道对方也读过《莲花》。惊喜得不得了,仿佛发现珍宝一般,只差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了。

  偶像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把两个分班后才认识的女孩联系在一起。

  那时候我开始听王菲,后来换成小红莓和Tori Amos(这些都是偶像的偶像呀,喜欢一个人恨不得把他的一切都吞进肚子里,对于偶像也是一样)。这些都是只愿意和她分享的东西。

  在高三仅有的空隙里,相互唱王菲的歌给对方听,那时我们多快乐。(但是我从不会因此怀念高三。)

  写我的好朋友,主要是因为封底的那句话:在早年的记忆里,偶像就像集合的哨声,把人们聚拢到一起,编排成队列,迈着整齐的步伐朝某个方向前进。

  这一切多么符合。

  我看书是八零后作家居多,看了几年《萌芽》,这次看到《偶像》前面的几篇文章忽然有点怀念的感觉。虽然他们写的都不是我的偶像。(高中的时候有同学说我有一颗八零后的心,也许是我太想与偶像们靠近,拼命看偶像喜欢的书拼命听偶像喜欢的音乐。但仍旧不得神髓,毕竟那样的时代过去了呀。)

  最最喜欢的书是不外借的。偶像是最深的秘密,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可分享。跟一般的朋友或者陌生人,连讨论都不想讨论,我自己喜欢就够了,这样的感情太私人,凭什么告诉你。

  可惜前面提到的那个她始终没有像我一样那么喜欢周嘉宁和颜歌,让我有点失望。

  反过来呢,听到不喜欢的人唱王菲的歌,简直想把对方掐死。(那次我甚至烦躁到发了这么一条状态:我发现我很讨厌别人在我面前唱我喜欢的歌和看我喜欢的书,尤其是在对方的喜爱程度不及我的时候。那感觉就跟你暗恋了一个人十年,对方才认识他十天就表白了一样,只想冲上去抽对方两巴掌说你凭什么喜欢!让我吃惊的是这样情绪化的状态竟有许多人表示深有同感,原来大家心底里都有点那么自私和占有欲强烈。)

  回到《鲤》。感觉是看到一半就不是在说“偶像”了。到小说部分呢因为是下午看得昏昏沉沉的,海绵侠那篇没看完就忍不住去睡觉了。也许是浮躁的午后让我没能看懂许多小说(声纳第一篇小说看得我感觉在梦游- -)。最后一篇还是要赞一个。

  .S.58页第一行出现了一个标点符号错误:”那样简单,。“

  《鲤·偶像》读后感(十):时代的偶像,偶像的时代

  梳理一代人所走过的青春,大约没有比“偶像”更恰当的切入口。或许可以这样总结,一个时代之所以与另一个时代大相径庭,是时代的偶像使然。

  我们已经无法如上一辈人那样死心塌地地崇拜赖宁、雷锋。甚至回首旧日的影片也时常教人捧腹,纵使谈情说爱,也要将红色语录“为人民服务”之类挂在嘴边,像一个洗净罪责的仪式。出生于80年代的我们对于诸如此类的态度完全就如张悦然的回忆:即便被逼迫写游记,即便每次都写得很有感情,“但他们不是我的偶像”。

  这是句大实话,完全可以解释为何时过境迁,记者一再询问知不知道今天是学雷锋日,所有人都莫名地摇摇头,其中的很多人甚至是父辈的年龄。无须担忧,时代精神变了,只不过变得太快,令人猝不及防,并且留下了巨大的讽刺。有些原本应当成为偶像的人失却了他们的机会,张怡微谈到那些被迫滞留台湾的大陆老兵被称为“荣民”,可惜事实竟是“他们的子孙们甚至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尊敬些什么。”

上一篇:脆弱的崛起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疯狂Android讲义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