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谈及旅行的收获,多数人都在讲美景,在讲心灵的放松和情绪的**,并且总喜欢将旅行和逃离都市、超越现实联系在一起,而在我看来,旅行,可以有其他的意义。
就像这本书作者写到的,她去过新疆、西藏,她到过瑞士、美国,她最初的愿望只是去“祖国大陆”,甚至连我们天天生活着的北京、上海都是她所渴望到达的目的地……她游走了世界50多个国家,可是她却超越了我们已成模式化的旅行方式。
她去日本做交换生,看过了富士山和樱花,却选择了参加项目,去当地的社区服务;
她到祖国的首都,去过天安门和故宫,也依旧吃不惯味道浓厚的北方菜,然而她却选择“一天当作两天用”,突击英语,参加了CCTV的英文比赛,并且夺冠;
她去当国际志愿者,她申请去联合国实习的机会……
旅行,变成了她奋斗的沃土,看过许多美景,结识许多朋友,当她环游世界的梦想结束后,她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回国创业。
美景和旅行,终究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我只是针对大部分生活在平凡世界的普通人),旅行的意义也不等于出逃,也许,把每一次旅行都看做一次充电的机会,我们的收获,会更加丰盛。
《谁理你的梦想》读后感(五):我不是完美小孩
大学毕业以前,我对自己将要度过的平淡人生都十分的笃定,我没有当官的爸爸,也没有做生意的妈妈,我想我的人生将毫无疑问的沿着:毕业——工作——结婚——生孩子——老去——死去 的轨迹波澜不惊的前行着。我甚至认为像我这样平凡而又普通的人,连出国这样的事,这辈子都绝对不会跟我有任何交集。
我从来不屑于谈论,梦想,即使是在文字里。
你也许可以说我是行尸走肉,我也并不想反对。
直到开始工作,认识了一些人,接触了一些事,让我开始慢慢相信,即使平凡如我,也可以风云变幻。
杨乔就是其中的一个人,虽然我只是通过她的书来认识她。
同样看着老师日复一日的朗读PPT感到无尽的空虚和无奈,同样想起未来的迷茫和惶恐,大学生活总是和我们想的相去甚远,然而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面对这些负面情绪时,多数如我一样的人选择得过且过抑或感时伤怀,而有一部分人,像杨乔这样,他们开始思考梦想这件事。
“认真说起来,我最大的梦想似乎和职业无关,心里的那个声音只是单纯地想多看看这个世界、多接触这个世界不同的角落、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我知道这样的梦想很虚幻,很不切实际,甚至很可笑,几乎是会被别人嘲笑的那种,我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梦想很难付诸实践,但经过大学将近两年的无所适从和迷失,我决定正视心里那个想看看这个世界的声音,好好地聆听。”
她是一个来自台湾的80后,她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也并没有考上世界级的名牌大学。她曾经也如同我一样听不懂大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说些什么。
然而,她不仅实现了环游世界的梦想,她还来大陆、香港读书,她甚至去联合国工作,她还取得过CCTV英语大赛的冠军。
你瞧,主观能动性在我们人生中起到的作用远远要胜于客观条件的影响。
她觉得只要愿意,只要付诸行动,就能做到。
于是她现在成功创业,并且年薪百万……
合上这本书,我就在想,也许某一天,我也坐上了去往地球另一端的飞机,也许那时,我远在那座北方小城的父母长辈会觉得遇到了此生最神奇的事……
《谁理你的梦想》读后感(六):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的梦想家
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的梦想家
——读《谁理你的梦想》有感
范典/文
“梦想”是可以用无数形容词去堆砌的,而且用的是将来时态,“我要”、“我想”,永远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可是当你“沉溺”于越来越多的琐碎杂事,被这无情现实吞没的时候,你会发现,“梦想”是积压过剩变异而成的五彩油脂,而非挂在瀑飞云高的斑斓彩虹。杨乔的《谁理你的梦想》,有一点不容置疑:梦想的成就者还是自己,除此以外的人,谁会理睬你的梦想呢?
你看杨乔,台湾女生选择来大陆求学,丝毫不顾忌家长或周边人反对,她的同学都去欧洲或美国等发达国家求学,而她则选择到大陆来读大学,在她眼里,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几个国家都是未来的“金砖”国家,语言和距离的方便成全了她这个决定。一般的孩子都会屈就于父母的选择,而这个八O后女孩显然更急着表现出自己对机会投资的才能。一步选择可能会变成惊险,也可能会成就精彩。杨乔没有考上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但是利用身边一切可以抓到手的资源来提升自己,为了学习英文,经常和外国老师一家读《圣经》、在放假时期、也是最孤独的时候拼命补充知识,于是在2005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上获得第一名,正是这种用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结果,使她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在假期旅游时开阔了视野,为她以后到国外的游学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孙阿姨炒股记》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从读心到攻心》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