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沸腾到癫狂》经典读后感10篇(2)

  其实本书中还讨论了许多跟房地产相关的细节,值得一看。

  想到前两天读库中的一段话,很受启发。你的人生中,某一天会遇到一堵墙。我们年轻的时候往往会把很多挫折、很多失意归结于外因:我没钱所以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我的老板不好,所以我的工作度日如年。但那是你是可以有选择的,买不起大房子就买小的,或者租;实在受不了这份工作可以辞职。但你会逐渐过渡到这一步,就是外界对你都很好,你拥有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没有人难为你,但你依然会面临人生中最基本的问题,你解决不了,无能为力。并且不是买不了大房子就住小房子,不再是大或小,多或少,而是要么有,要买无;要么生,或者死。

  《从沸腾到癫狂》读后感(五):一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总结陈词

  看完袁一泓的新书,一个最大的感觉是:不管是对中国房地产过去十几年发展的梳理和解读,还是对其未来命运走势的判断和期许,袁一泓的的确确是一个“务实派”。如果把开始推行住宅分配货币化的1998年算作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元年,他十六年的房地产记者从业经验要比这元年还早两年。正是由于这份资历,使他无法以完全超脱的姿态去看待行业,无法将其仅仅当作实验室样品去做纯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无法仅仅通过查数据、看报表去判断行业走势,然后貌似客观冷静实则没心没肺地发布一个个耸人听闻吊人胃口的报告。

  房地产市场对他来说是一个怪物,但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怪物,几乎整个中国都被这个怪物奴役着,或者成为它的帮凶,或者成为它的美餐。从消费者到地产商,从银行到政府,甚至包括袁所浸淫于斯的地产媒体,概莫能外。而这其中最堪同情的是那些对房价望洋兴叹的国人,他们有的连成为一个住宅消费者的资格都没有。

  冯仑在序言中指出,袁一泓对房地产有太明显的道德投射。我想这是无法苛求于一个持批判态度的观察者的。在他身上何止有道德感,当他比别人知道越多,思考越*时,当他见惯政策的每一次失误都在推高房价,各种黑幕操作大行其道时,基于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良知和正义,悲天悯人也好,忧国忧民也罢,各种道德情愫又怎能不油然而生?在袁一泓那里,解放被房价奴役的人民,已经到了解放一个民族和时代的高度。

  这本书从“被房价奴役的人民”、“迅速崛起的地产商”、“GDP主义的政府”、“被绑架的银行”四个角度,以及推动房价上涨的四个因素(不平衡的分配制度、招拍挂的土地出让制度、长期货币超发和刚性住房需求)入手,对过去十几年给出了全新的论述。高度的专业性让本书充满足够的硬度和深度,但由于作者对历史脉络把握的准确和对细节的熟稔,各种材料处理起来举重若轻,再加上故事性的叙述和灌注于文字内部的情感温度,读起来不似同类书那样枯涩,而时有如沐春风之感。

  生活中遇到朋友,提到房地产往往会不屑一谈,再或者就是愤怒,很少能有平心静气讨论的。我想这恰是一本可以平心静气一读的书。怀着对房地产莫名仇恨去读恐怕要失望了,它并不迎合仇恨,而是用一种通俗的方式来教会你运用理性。那时你就会知道,痛骂任志强是没有用的,而且还骂错了对象;骂市场化道路也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从未有过真正的市场化;骂政府也许可以悄悄一骂,但是离开政府,可能会更糟。

  一个庞大的悖论。国人受房地产这么大伤害,却找不到一个完全责任的施害者;而要解决问题,办法又那么少。我想,这正是袁一泓为什么是一个“务实派”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他的见解有时何以那么分裂。作为一个务实的中间派别,真正的裂痕在他的内心里面,从未弥合过。他一方面信奉自由市场,反对行政干预;但又对调控充满幻想,甚至到呼唤“铁腕”的地步;而当调控到来时,却又难掩悲观。我觉得读者可以仔细阅读他对地产改革的“书生建议”,一窥一个务实派内心的分裂与纠葛。

  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的保障房计划是一个信号。这个计划如果运行的好(我们姑且这么假设),将是还房地产一个本来面目的机会。该计划的最好结果是:国人一方面能够得到住房保障,同时不会失去投资地产的自由。如果把该计划作为一个行业分水岭,袁一泓这本书,就有了为过去十几年行业发展总结陈词的意义。他将这十几年总结为伟大而卑污的“黄金时代”,而接下来是要步入良性循环的“白银时代”还是直接堕入万劫不复的“黑铁时代”,全看政府是否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持续推行该计划。

上一篇:浪潮之巅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唐诗可以这样读》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