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经典读后感10篇(2)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六):沉默之下的思辨

  如果今天开始读王小波,今天将是改变你对“有趣”定义的开始。虽早就读过王小波,我们能看到的王小波永远是一个维度下的王小波。他的立体是在死后依旧不能看全看清的多维。所以读此书看到的还是跟以往不同的那个小波。

  我们每个人都有被生下的权利,同样还有经营自己人生的权利。前者完全决定于我们父母什么时候受到荷尔蒙刺激下的**,而大部分人的后者一般是懒惰的交给其他人决定。面对这个繁复的世界,我们该怎样作出相应的对策呢?本书给出了最王小波的回答,也许无法全盘接受,但你无法说它无聊无趣,要怪就怪这个世界太多的荒诞,生活本就要把它拍成一部黑色的喜剧,不然悲剧会把所有人给哭死。

  书里的王小波敢于直言,对于看不惯的东西直接投去鄙夷,尤其是文人的一些作风,甚至是国学都难逃小波的口诛笔伐,句句压的人无法**还让你无从反击,毕竟说的头头是道,你又怎么反驳呢?他甚至连自己都不放过。同时,小波还教我们看到很多理所应当却大错特错的道理。小波用风趣但不是很优雅的方式抨击了那些为人诟病的文人通病。小波认为人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这信仰是看清世界的本质。

  小**胆且看得清晰明了,不亚于之前的文豪鲁迅先生,但我还是喜欢小波多过其他的任何作家。主要来自小波的有趣,其他作家写的东西哪怕再有理,我都觉得枯燥乏味,这就是最大的弊病。如果知识这么好的东西都变得这么乏味,那我还怎么热爱我的生活,更别提思考人生了。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七):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

  最早接触王小波,是缘他的小说《黄金时代》,他的语言是不同于一般作家的,而且显然受到卡夫卡的影响。作为一个说话的人,他的文字对我们这些听话的人,有一个特性:极大部分都会引起共鸣;而少部分不能引起共鸣的文字,则会引人发笑。所以这就决定了他小说的易读性、益读性和宜读性。他的文字并不比刺刀,但却像暗器;他的语言并不如流水,但却可颠高山。

  这都是就其小说而言的。

  《沉默的大多数》是他的一部杂文集,以其中一篇《沉默的大多数》为名。我注意到,这里面很多文章都是最初发表于《南方周末》、《东方》这些杂志上的。这些刊物都注重的是思想性和叛逆性,王小波的杂文亦有这些特点。如果你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那感觉和一口气喝完一瓶4L的农夫山泉没有差别。你会觉得王小波就只抓着他的观点绕圈子,很多文章将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引例不同罢了。

  当然,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文化的几乎全面否定的态度,我是不大赞同的。原因在于他对我们这些当代青年的误导。我们需要注意(王先生当然也希望我们注意):批判过去不代表进步,而只是前进的准备动作。然而,王小波的文章无意间在诱导青年们将批判过去当做进步,注意,他一定是无意的,只是我们的辨别力过弱。

  毕竟,这些思考都是这本书所激起的,所以,它就是有益的。

  我在这里只是想提醒听话的人不可太听话,否则听说话的人的话这件有益于你的事情,就会反让你变得无脑运转。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八):有常识的年轻人

  这是我第一次看王小波的文章

  并没有感受到如传说中的“卡夫卡式荒诞”

  幽默风趣是确实的

  甚至他的些许处幽默还有些不上流的味道

  但却足够让人忍俊不禁

  在书的开头部分作者大谈知识分子

  从“知识分子”的字面意义上来看

  我们似乎也算称得上

  你熟练怎样去编写一段程序来实现电机正反转

  我可以精确计算该段线路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各参量

  我们都良好掌握了自己专业知识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技能

  但百科是这样谈论知识分子的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范畴

  作用一个社会阶层

  它是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产生的”

  在世纪末初交界知识分子是维新变法的改良人士

  在战争中知识分子是煽动民族情结的喊话者

  在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则是迷信陋习的清道夫是上山下乡的城市青年

上一篇:《《人间的星河》》读后感10篇 下一篇:《Linux/Unix设计思想》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