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读后感10篇(5)

  写《窗外》的书评,难免要回忆。

  第一次读《窗外》,大概是初二。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版本,青绿底子的封面,泛黄的书页。——这部小说在未读之前,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十岁那年风靡校园的《花季雨季》,已经把《窗外》在中学生中的影响写了个淋漓尽致,这大大吊起了尚在童稚之年的我的胃口,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能把人教得想入非非?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能令人读得茶饭不思?究竟是怎样一个结局,能令人看罢欲哭无泪?究竟是怎样一位作者,被老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

  这么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同班同学那里借到这本《窗外》,这是我与琼瑶小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可惜,大概是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当时的我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有过怎样的感受,十二年后的今天都已漫漶不清。或许,这本书当时并未在我心中投下过哪怕是浅淡的波影吧。

  那时,情窦未开。

  记得高中时,教语文的班主任曾打趣说我眼中有琼瑶的影子,大概今后能成为大陆的琼瑶。说实话,琼瑶的作品我也只浑浑噩噩读过那一本《窗外》,囫囵吞枣看过半部《苍天有泪》,当时的我,奉王小波、余华为经典,读其实不知所谓的博尔赫斯,心里对琼瑶这个名字是充满鄙视的。

  直到最近,陆陆续续读了琼瑶自选集中的一些作品。《在水一方》《彩霞满天》《失火的天堂》《我是一片云》《船》,还有这部《窗外》。

  客观来讲,琼瑶早期的作品是真诚而用力的。她真诚地写每一个字,努力将生活中的某些体验诉诸语言,试图通过爱情故事给人以生活启迪,甚或是揭示人性的某种本质。比如《烟雨蒙蒙》《船》《彩霞满天》《失火的天堂》。当然,也有耽于幻想流于空洞的失败之作,比如《我是一片云》。

  还是回到她的处女作《窗外》来说吧。处女作,一般是最能体现作者个人特点的作品了,若想要了解一位作者,处女作总归是要读的。因为这时候,初涉文坛的作者带着对文字的一腔赤诚,只知勤力写作,尚不知道如何在故事中隐藏自己,以至于从故事安排到主人公塑造,多半就是作者成长经历的内心独白,字里行间通篇尽著“我之色彩”。琼瑶的《窗外》也不例外。

  写作窗外的时候,琼瑶还是个刚刚遭逢婚变的年轻女孩子,爱过,痛过,伤过人,被伤过,对文字有憧憬,对现实充满绝望,于是将一腔缱绻诉诸笔端,这多半是自怜身世,感喟情怀。大概她写《窗外》的时候,根本未曾料到日后的一炮而红,从此事业爱情两得意。

  也正因为如此,《窗外》也是稚嫩的。作者个人的成长痕迹太重,离那刻骨铭心的情殇又距离太近,以至于她还来不及跳出局外,以冷静的眼光看待那一段旧时光,故而字字情浓,打动人心,对人物的处理却并不客观。

  江雁容若不是那么年轻,必不会爱上康南。她若不是那么年轻,也许就会守住康南。年少情动时,我们最容易将爱情与幻想混为一谈,将最初爱上的那个人笼上七色光环,将自己的感情扣上至死不渝的帽子,以为爱了就要天长地久,不爱了便是天崩地裂。这排山倒海呼啸而来的情感风暴,大概是人生最初的萌动,也是唯一一次奋不顾身的萌动吧。

  相形之下,康南若不是妻离子散,鳏居十载,大概也不会为江雁容所吸引。较之江雁容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注而爱上康南,康南对江雁容的情动其实交代得并不那么明晰。他究竟是为什么爱上了足以做他女儿的学生?日记本夹信、山茶花瓣上题诗的桥段似乎不足以说服读者。

  客观地讲,康南此人芝兰玉树的形象,多半是出于琼瑶的**。人到中年遭逢离乱的语文教师,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读过些书,会讲些掉书袋的笑话,猜些文字谜语,诌几句古诗词,这样的中年男人,能有多大的人格魅力?也只有十六七岁的女学生,才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因为除了这样的男人之外,她们还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其他男性。因此,年岁尚小的江雁容没有理智,那么康南呢?他与雁容这场没头没脑的爱情,简直不像一个有如此阅历的中年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

  也许,这个感动了几代人的经典纯爱故事,真的只是故事而已。然而我们还是会为这样的故事所感动,因为小小的江雁容那种奋不顾身的热情,令我们似曾相识,令我们记起某年某月某一天,最初情动的那场心事,那张已经模糊的侧脸,那种曾经舍生忘死自以为感天动地的——不悔深情。

上一篇:《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Effective UI》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