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秘符》的读后感10篇(2)

  故事倒不单调,在本书中就有两个比较大的场景,一个是介于坟墓和风水坟之间的奇怪建筑,一个就是由它引发的“天坑”探秘,这里面大家都在找寻的是一个或许价值连城的宝贝,但同时存在若干股找寻的人,不止是场景、物体的负责,其中还有人物的复杂参与,使得故事线索更为错综复杂。

  但是,实话说,作者虽说是按照老记者的口述进行笔录,但作者的文笔太过一般,每次到了关键时候,作者总会是一句:“眼前的景象竟一下子让我们惊呆了……”若干章节如出一辙,太单调太乏味了……

  《上古秘符》读后感(七):文笔和构思很重要

  看完这本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和前不久据说在网络上非常红的一部同类型小说《虫图腾》很像,虽然我自己没写过长篇幅的小说,但作者的心里我多少能理解一点,想写出惊人之语,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本书让我疑惑的一点了,全书看完了,我还没能判断出这本书之后的走向如何,风格又会怎样,之前无论是看盗墓笔记还是鬼吹灯或其他同类型书的时候差不多第一部看个大半我就能判断出八九不离十了,这本书目前为止我能做出的一个猜想是:恐怕下一步的主角设定会出现问题。

  从前文来看,这是一个名叫逍遥于津的人留下的一本神秘笔记,从前面的经历上来说,应当是一个早年当记者的名叫唐增的人的经历,但当读到四分之三时,我又禁不住怀疑那个来自于考古所名叫曲凡的年轻人即将成为整部书的主角(如果坑能填完的话)

  很难说古坟中冒出神秘的婴儿哭泣声算不算老调重弹,这类话题很能吸引人的兴趣,和一只绣花鞋很相似,但写好很难,因为作为街头巷尾摆龙门阵和乡下老太太吓唬小孙子的旧题,几乎人人都能说上一大堆,这就好比夏天的凉拌西红柿,大家都会做,谁还不会切片撒白糖呢,即便是纯绿色无公害和野地里长的口感上夜实在没什么太大区别君子求得一啖,小人求得一饱,我们都只是停留在求饱阶段的平民,因此就像能把凉拌西红柿做出层次感一样,坟包的哭声是个不容易展开的话题,作者还没把哭声完全解决掉,贸然的让“国家工作人员”出手把主人公一棍子敲晕后就又把大伙带到了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大西南,简直让人担心会不会酿成三叔那样被人痛骂的大结局,开头铺了太多的坑,结果搞到最后自己都有好些忘了填,尤其悲剧的是读者偏偏还记性很好……

  出版社倒是很值得赞赏,在三叔终结盗墓笔记后依然还是决定出版这类型的书,国内的不少出版社有种投机倒把的习气,简直该被拖出去枪毙,什么东西火就拼了老命的出,借了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的东风就死出青春校园,甭管他题材是否新鲜,只要写得好就不要担心没读者,可惜,现在头脑清醒的编辑没几个,所以希望作者千万不要辜负了编辑,一定要好好写下去啊

  《上古秘符》读后感(八):倒斗是门大学问

  近些年,盗墓一类的书籍异常盛行,以《盗墓笔记》、《藏地密码》、《鬼吹灯》为代表的此类小说先是在网络里流行开来,然后就搞出好几卷成万几十万册的纸制品,摆在书店耀眼处,吸引广大盗墓爱好者的眼光。我有一个目前是农民工身份的同学,每天日没出而作,日没了还在作,收入却十分很有限。这老哥每天在建筑工地一边辛辛苦苦劳作,一边对文学作品孜孜不倦。在他简易宿舍的窗台上,摆满了翻得破破烂烂的天下霸唱、南派三叔,有没有逍遥于津我记不得了。“倒斗”一词就是号称读万卷书的我从我农民工同学那很新奇地听来的。

  受了我农民工同学的影响,这回我认真仔细地读了逍遥于津的这部《上古秘符1.天坑龙影》,读到紧要处,最后一句文字便是“眼前的景象竟一下了让我们惊呆了”。仿佛好酒的人,正喝到紧要处,酒却没有了,我这个不甚“好酒”的人,却还是对“酒”起了好奇之心:唐增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明天要去当当上下个单子,买逍遥于津。盗墓故事,原来竟如此引人入胜。

  悬疑小说都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件或地点做为整个故事的切入点,桑尚的《天锁》以沈阳故宫为《上古秘符》则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为故事切入点,通过一支特殊的“65号救援队”发现诡异的婴儿哭声为悬念源头,把记者唐增和伪装成医生的“倒斗”专家沈芳华、徐卫东联系在一起,于是阿就乎,出现了一系列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惊险故事。最离奇的是,逍遥先生竟然千里伏笔,从唐山那旮一下子又把故事重心转移到了遥远的贵州腹地。作者以一个年轻记者作为主人公,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情节向读者铺陈开来,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

上一篇:《全世界最穷的总统爷爷来演讲!》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人生百忌》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