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战前,将军依照古礼沐浴更衣,率众登临凤凰山巅,设案焚香,跪拜苍天及华夏列祖列宗,誓曰: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每每读至此,喉中哽咽,感慨、崇敬之心不能自已······
《退后一步是家园》读后感(五):历史多角度
读过萨苏的几本书,我对于作者行文风格的感受总是在摇摆中,有时觉得他的语气有些轻佻,调侃的味道有些太浓了,很多地方我总觉得这样的写法是否对于历史有些失敬;但有时也觉得他这样的写法很亲切有趣,把那些故纸堆中最难缠的细枝末节、最枯燥的档案数据,写成精彩的文章,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件功德吧?但读的多了,我也发现其实自己这样的摇摆多半是庸人自扰,对于历史的解读本来就应该开放一些,书写风格本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百花齐放才好,读历史写历史的人多起来才能更好地还原历史,更好地发挥历史的价值,这才是真正重要。所以,我认为作者最大的功德还是他从日本的史料中来发掘那场对于中日两国都至关重要的抗日战争。
作者从日方史料来发掘抗日战争的史料,已经出了三本书,当初读那本《国破山河在》时,我一时惊为神作,对于作者也仰慕得不得了,其中对于抗日战争中的史料梳理之绝妙,角度之新颖,真的是我第一次读到,从那时起便对作者的作品十分关注。后来读《尊严不是无代价的》时,感觉似乎没有第一本那么好,不知道是不是有些审美疲劳了,还是其中的文章水平的确有些不足。而到这本《退后一步是家园》时,我似乎又找回读第一本书时的感觉。
在本书中,作者依旧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书中包含了大量作者在日本史料中发掘出来的史料,其中有的丰富中方原有的史料,有的则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比如写东北抗联的那章,补充了一些这支抗日时间早,战斗过程艰苦,资料记载不全的队伍史料,让这支抵御外侮之队中的许多无名战斗和无名英雄都更加具体起来,他们为保家卫国而不惜牺牲生命,我们就更有义务找出他们的事迹,记住他们的名字,我们应该尽力而为。
在书中作者还引用了大量他人关于抗战问题的考证,这样关于那段历史呈现给读者的角度也就更多,细节也就更全了,我想只有这样历史也才会更清晰,事实也才会更不容置疑,而且书的最后,作者表示还会继续在日方史料中的发掘,干得好!支持他们!虽然我认为某些国家已经不敢再向当初那般发动侵略,但是理清那段历史还是很有必要,一来可以做到有教训可期、有经验可依,二来,也是最重要的是,让世人看清靠着抹黑历史、想别国人民伤口上撒盐以捞取政治资本,是多么无耻,而那些真的坚信那些被歪曲了的历史的,是多么无知!
《退后一步是家园》读后感(六):日方史料眼中的微观“支那事件”
萨苏“从日本史料揭密中国抗战”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我看的第一部。
先说不足。
作为个人研究,本书与正规史料研究最大不同在于,书中所引用的史料基本是萨苏自己能遇到的能用的就用,因此没有遇到的也就无能为力。表现在书中就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萨苏也只能用一个更显可靠的假想代替之前不太可靠的一个假想,而不太可能去有针对性地围绕一个争议问题做*的剖析。
当然这实在无可厚非。萨苏一直坚持个人研究,加之重点放在日本方面的史料收集更困难。“萨是工薪族”,在花八千多元买一本孤本画册时尚且犹豫(再一次惊叹沈志华那本《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四千刀的定价……),最后还是为大家呈现了一本比较严谨的抗战研究(对于存疑的地方萨苏还是作了说明)。
不足的地方也是写出彩了的地方。这些史料大多是第一次在国内披露,包括图片、人物结局、战果等:原来1939年11月4日作为总指挥保卫我们四川成都的王汉勋1944年牺牲于桂林,他的女朋友就是郑苹如,而他的名字和同为空军牺牲于重庆空战中的郑苹如哥哥郑海澄的名字,至今并存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碑;原来“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当年死亡的真相存在于指挥部房主的口中;原来当年孙立人新1军还唱过《八路军进行曲》,而且背后的背景也决定了当事人日后的命运;原来当年地雷战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近距离拉发的重大牺牲上;原来当年日本陆军航空赖以称霸天空的“隼”式战斗机被斯科特开发出了这样奇特的“死法”……
上一篇:不教的教育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罗马人的故事2》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