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读后感10篇(2)

  而且,据说作者是研究金融史的,但是这本书里除了零星的提供了一些数据外,没有任何来自于金融史学的观察或洞见。

  此外,虽然我个人并不反对在历史书里放入作者自己的好恶观点,但措辞与观点的倾向性太明显也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是典型的例子,我个人决定挺恶心的,所以就不摘了。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翻译和校对都犯了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帝国》读后感(六):英国扩张的动力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令英镑成为通用货币,英语成为通用语言。尼尔弗格森在《帝国》里分析了英国的发展历程。书中提到帝国扩张的驱动力是传播信仰和寻找美食。

  一是传播基督教。因为要把新教传播到全世界,英国在世界各地建立许多教堂,这其中也包括了苏慧廉所在的温州教堂(《寻找苏慧廉》中有精彩的细节)。因为信仰,英国比美国提前几十年,在奴隶交易存在着高额利润的情况下,停止奴隶贸易,并派出海军在非洲沿岸拦截运奴的船只。要知道,同样是这支海军,在地球的另一端,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英国船长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诗篇》里的“在海上坐船,打大水中经理事务的,他们看见耶和华的作为,并他在深水中的奇事。诗篇107:23-24”。这是英国建立海洋帝国的座右铭。英国海军实力的猛增,重要的因素是在技术上解决了海上营养匮乏产生的各种疾病。这使英国海军远胜于同时代的其它国家海军。

  二是寻找美食。另一个动力是英国人的消费习惯,英国人喜欢喝茶、咖啡、雪茄,这些都让英国贸易的脚步遍布全球。

印度是大英帝国的重要成员

  《帝国》读后感(七):没有侵略扩张永远都没有帝国的存在

  上学的时候一直对历史不太感冒,尤其是世界史,总觉得那些离自己太远了,没有什么了解的必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吧,越来越对历史产生兴趣,尤其是最近一位小表妹正为留英做积极的准备,可能是爱鸟及乌的原因吧,就想把表妹即将奔赴的国度好好地了解一下…….不过,《帝国》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对时下的英国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来讲,显然不是最好选择,但是对于它的阅读却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感受也开阔了我的视野。

  记起某位史学家曾说过:要了解一个国家,首要是从它的历史开始。那么对于大英帝国之所以成为帝国的原因,航海技术对于作者极其风趣诙谐地分析和总结了这个“不经意间”就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工业国家”的超级帝国400年来的沉浮历史,并将那些历史以讲述古老的英格兰人偷窃、掠夺、移民、扩张、侵略、贸易的故事的方法展现,确实令我的阅读者豁然开朗了很多。而且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笔触,以诙谐灵睿的思辨,结合各种数据、图表和引文,从商品市场的全球化、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化,到文化的全球化、政体的全球化,再到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战争的全球化等六个方面,将大英帝国发展、奋斗的历程极尽详实地呈现。

  可以说,《帝国》是一部全球化的历史,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大英帝国的兴衰,还包含了400年来大英帝国对于那些殖民地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影响、制约、促进以及发展的细枝末节,内容之丰富、思想从某些方面看,大英帝国不同于其他帝国,因为它始终具有一定的独一性,但是从大英帝国兴盛以及衰败的整个历程来看,也确实让世人笃信没有侵略扩张永远都没有帝国的发展以及鼎立……尽管时至今日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极大转变,经济贸易、商品流通、体制完善也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我们的世界大国崛起中依然不能避免的多种多样的侵略依旧让我不由地心生这样的判断。

  《帝国》读后感(八):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总给人一种又爱又恨的感觉。一方面我们羡慕它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我们有痛恨它的殖民统治。当然,殖民统治也带来了一些技术上的优势,虽然这并不是殖民的目的。正如我们拍摄的纪录片《大国崛起》一般,只有了解了大国崛起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自身崛起,以他国的崛起,带过自己的崛起,从而走上强国富民路线。(怨念一句,《大国崛起》为什么停播了??)

上一篇:《老爹妈思厨》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刘少奇的最后岁月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