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主体应当确保划转双方的会计处理协调一致,确保不重复、不遗漏,并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划转情况及其影响进行充分披露。
第二十条 在报告期内,被合并主体撤销的,其期初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金额应当包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中,其期初至撤销日的收入、费用项目金额应当包括在本期合并收入费用表的本期数中,其期初至撤销日的收入、费用项目金额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金额应当包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中。
第二十一条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被合并主体除了应当向合并主体提供财务报表外,还应当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一)采用的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统一的会计政策不一致的会计政策及其影响金额;
(二)其与合并主体、其他被合并主体之间发生的所有内部业务或事项的相关资料;
(三)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二节 部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
第二十二条 部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一般应当以财政预算拨款关系为基础予以确定。有下级预算单位的部门(单位)为合并主体,其下级预算单位为被合并主体。合并主体应当将其全部被合并主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部门(单位)所属的企业不纳入部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第二十三条 部门(单位)合并资产负债表应当以部门(单位)本级和其被合并主体符合本准则第十七条要求的个别资产负债表或合并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在抵销内部业务或事项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后,由部门(单位)本级合并编制。
编制部门(单位)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抵销的内部业务或事项包括:
(一)部门(单位)本级和其被合并主体之间、被合并主体相互之间的债权(含应收款项坏账准备,下同)、债务项目;
(二)部门(单位)本级和其被合并主体之间、被合并主体相互之间其他业务或事项对部门(单位)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第二十四条 部门(单位)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一)货币资金;
(二)短期投资;
(三)财政应返还额度;
(四)应收票据;
(五)应收账款净额;
(六)预付账款;
(七)应收股利;
(八)应收利息;
(九)其他应收款净额;
(十)存货;
(十一)待摊费用;
(十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十三)长期股权投资;
(十四)长期债券投资;
(十五)固定资产净值;
(十六)工程物资;
(十七)在建工程;
(十八)无形资产净值;
(十九)研发支出;
(二十)公共基础设施净值;
(二十一)政府储备物资;
(二十二)文化文物资产;
(二十三)保障性住房净值;
(二十四)长期待摊费用;
(二十五)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十六)受托代理资产。
第二十五条 部门(单位)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应当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的合计项目。
第二十六条 部门(单位)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一)短期借款;
(二)应交增值税;
(三)其他应交税费;
(四)应缴财政款;
(五)应付职工薪酬;
(六)应付票据;
(七)应付账款;
(八)应付政府补贴款;
(九)应付利息;
(十)预收款项;
(十一)其他应付款;
(十二)预提费用;
(十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十四)长期借款;
(十五)长期应付款;
(十六)预计负债;
(十七)受托代理负债。